挂职干部谋实干 京沈合作见实效
2021-07-06沈组宣
沈组宣
京沈对口合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老工业基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2017年以来,沈阳市始终坚持把深化干部交流作为京沈对口合作的重中之重,先后选派三批共55名干部赴京挂职工作,接收北京来沈挂职干部33人,有效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作风互鉴、办法互学,有力推动京沈对口合作向纵深发展,切实为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重要力量。截至目前,京沈两地共推动京沈合作产业项目320个,实际完成投资280亿元,北京成为沈阳引进国内资金、人才、技术最多的地区。
精准甄别“选优”
把挂职干部放在吃劲处
坚持把政治素质考察放在首位,完善创新选派方式,严格履行选派程序,实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
严把政治标准选。注重选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和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同时注重选派干部的经历、专业、特长与合作项目的契合度,要求逐级推荐、层层把关,经综合分析、统筹比选后择优确定,严格保证选派干部质量。
对标产业需求选。创新形成牵头部门提报需求、组织部门目标选人的工作方法,根据京沈两市确定的重点合作项目,主动与北京市委组织部商讨研究并达成共识,侧重从项目合作地区和单位选派综合素质高、协调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干部开展挂职锻炼。专门邀请具有组建、运营中关村丰富经验的人员来沈工作,进一步优化设计沈阳·中关村项目的合作机制、运营模式,2020年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获批省市两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放眼长远需要选。把京沈对口合作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平台,充分发挥年轻干部充满朝气、富有干劲的特点,注重从市区两级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中选派干部进行挂职锻炼,特别是沈阳市第三批选派挂职的17名干部均为年轻干部,其中80后干部10人,占比58.8%。通过选派年轻干部赴京挂职锻炼,真正让年轻干部开阔视野、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增长才干。
全面科学“管严”
使挂职干部练就硬功夫
通过建立健全日常管理、督查考核等制度,加强对挂职干部的全方位了解、全过程引导,让挂职干部知其责、做其事、尽其能。
以“深学”提能力。坚持以学为先,紧密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强化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京沈对口合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和专业水平。
以“明纪”强约束。研究制定《沈阳市干部赴北京市挂职锻炼工作制度》,对组织领导、请(销)假报备等7个方面作出明确要求和具体规范。组建赴京挂职干部工作队,成立临时党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定期组织学习研讨,强化调查研究,并在队内实行挂职干部双向结对帮带机制,形成互相帮、互相带、互相学的良好氛围。
以“细督”促落实。对照挂职干部承担的对口合作重点任务,逐人制定《沈阳挂职干部考核指标》,特别是有针对性地为每位挂职干部设计个性指标,围绕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实、转变观念、提升能力、调研学习、工作状态等方面来评价挂职干部,全面了解掌握挂职干部工作表现情况。
以“考评”问实效。建立日常考核和定期考核跟踪机制,由市委组织部对挂职干部履行岗位职责以及挂职期间的政治表现、能力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并对每名挂职干部评定考核评价等次,考评结果将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聚焦重点“发力”
让挂职干部展现真作为
围绕服务沈阳振兴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京沈互派挂职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助推京沈对口合作按下“快捷键”、走上“快车道”。
狠抓项目促发展。挂职干部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理念,立足本职,深度挖掘北京优势资源,加速推动合作项目落地落实。其中,第三批挂职干部仅利用短短半年多时间,就围绕装备制造、农业农村、金融商贸、文化旅游、医疗卫生、科技创新等方面对接落地项目40余个,切实推动两市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
搭好桥梁促合作。以整体委托园区共建、功能区对接及多层次合作联盟为载体,积极推动京沈两市城区间的合作互动,促进发展要素和创新资源跨区域流动和优化配置。沈阳市皇姑区和北京市海淀区两区共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产业园区建设、科技教育、军民融合等方面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助力区域经济实现良好发展。
共享人才促交流。依托北京高端智力人才密集优势,结合沈阳实施“盛京人才”战略,建立两市人才信息共享交流平台。聘请清华大学范守善院士、首都医科大学赵继宗院士等一批顶尖专家学者担任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咨询专家,为沈阳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产业发展把脉定向;推动清华大学—沈阳市“校地合作”取得重要进展,建立沈阳城市科学联合创新研究中心,助力清华大学、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与中科院金属所、中国医科大学等沈阳市科研机构实现科技协同发展。
跟踪培养“用好”
帮挂职干部得到新成长
突出重实干、重实绩、重实效的鲜明导向,把挂职期间及返岗后的工作表现作为提拔晋升的重要依据,激励挂职干部施展更大作为。
创造条件“搭台子”。对挂职结束返岗工作的干部,要求组织部门有针对性地给他们交任务、搭平台,把在北京所学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做到学以致用、才尽其能。将在北京市文物局担任局长助理的挂职干部交流使用到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担任副局长,使其在推进沈阳市博物馆建设、策划组织陈列布展、招标等工作中大展身手。
持续关注“压担子”。充分运用干部考察、年度考核、实绩考核等方式,持续加大对挂职返岗干部的关心关注,全面精准掌握干部返岗后的工作作风和真实表现,推动北京经验在沈阳转化落地。指导挂职干部在返岗后,及时将在京挂职期间的收获进行深刻总结,提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建议方案。比如,积极推动两地旅游委工作对接,目前,京沈双方达成了北京—沈阳旅游产业对口合作框架协议,沈阳市旅游委加入了“9+10”(9省10市)区域旅游投资促进合作联盟。
优先提拔“给位子”。对挂职期间表现优秀,能够主动把在京期间学到的好经验、好做法运用到具体工作实践中,并取得较好成绩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切实让干部“有为才有位”“吃苦不吃亏”“担当不担心”。京沈合作启动以来,沈阳市赴京掛职干部中已有15人得到提拔或重用,有效发挥了激励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