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母亲的关系里,藏着最真实的自己
2021-07-06薇拉
薇拉?
最近,电影《我的姐姐》的热映,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姐姐”这个身份的讨论。张子枫饰演的安然,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长大。父母会让她装成瘸子,以获得要二胎的资格。因为不小心暴露了真相,父亲狠狠地打了她一顿。父母瞒着她,更改了她的高考志愿,因为他们认为女孩子应该离家近,方便照顾家。父母意外离世之后,留下一个未成年的弟弟,再一次改变了安然原本的人生规划……
你发现了吗?影视作品里从来不缺这类的女性角色——热播一时的电视剧《都挺好》中的女主角苏明玉,也是在家庭中被区别对待的孩子。她的大哥出国留学,二哥结婚,苏母都舍得卖房提供经济支持。但对苏明玉,却十分苛责,即便明玉想要一本学习资料,都被狠心拒绝。
而《欢乐颂》中的樊胜美,似乎已经成为“扶弟魔”“扶哥魔”的代言人。游手好闲的哥哥,不停索求的妈妈,不管在大城市如何努力体面,只要家里有些风吹草动瞬间就会把她拉入深渊。这样的家庭,耗尽的不只是樊胜美的积蓄,还有她整个青春。
不管是影视作品还是现实中,“乘风破浪”、快意人生的“姐姐”总是少数,不少人只能如安然、苏明玉、樊胜美一样,无法为自己而活,她们首先要成为“姐姐”“妹妹”,或者“妻子”“母亲”,其他人用这些身份绑架她们,鼓励她们付出和牺牲。
爱可以传承,恨也可以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有所疑惑,这些家庭中的父母,为何可以如此对待自己的女儿?以苏明玉为例,为什么无论她如何努力优秀,苏母眼里永远都没有她,只有儿子?最近看《因为我是女性》一书,我认可作者的说法:苏母其实对女儿苏明玉是有潜在的“恨”的。
这个恨的源头,我们表面看到的是:心气儿高的苏母想摆脱这个家,追求更好的生活。她甚至已经决定跟一位旧相识一起去上海再续前缘,对方可以为她安排更好的工作。没想到,在即将成行之前,发现已经怀了明玉。因为明玉的出现,她失去这辈子最后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而且被降了职,家里经济条件大不如前。她把这个“恨”记到了明玉身上,这个女儿是她实现美好人生的绊脚石。然而,这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苏母成长的时代,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根深蒂固,她在家庭或者社会中难免会因此遭遇不公平对待。她将过往受过的创伤归咎于自己是个女性,心理上痛恨女性这个身份。
如书中所言:“如果一个女孩因为身份被嫌弃、忽视,遭受不公平对待,那么成为母親之后,她就很有可能把对女性身份的不接纳投射到自己的女儿身上,从而无法去爱自己的女儿。”对女性身份的不认同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如果这成为未解的创伤,会通过养育方式变成强迫性的重复,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
前两年,看到姜文接受许知远采访时提到,他最不会的就是处理和母亲的关系,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她高兴。他考上中戏,以为能让母亲高兴,但母亲把通知书扔一边,说:别跟我聊这个,洗衣服去!他学朋友买房给母亲,以讨她欢心,但老人家根本不乐意去住。谈论这个问题时,已经年过半百,娶妻生子,能力为业界盛赞的姜文,却依然走不出母子关系的羁绊。由此可见,年龄、阅历,以及成功与否,都不代表我们能够修复和解决原生家庭给带来的创伤。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在成年以后,有意识地回溯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目的有三个:一是了解自己在什么样的养育模式中长大,清楚自己是如何长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二是找到并解决这些沉积在自己身上的问题;三是成为父母时,知道如何阻止这些代际创伤变成强迫性重复,影响到下一代。母亲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母亲的养育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核心情绪。这本书将关注点放到母亲与我们的关系,这是我们了解真实自己的开始。作者作为女儿、妻子、两个孩子的妈妈,身份的转变的同时,她也完成了一个女性寻找并实现真实自我的蜕变,还成为一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因此本书案例丰富,分析透彻,方法实用。
如何透过母亲,看见自己
作者梳理了多种类型的母亲,并总结了相应的养育模式和产生的问题,其中有这样几种是当下比较普遍的。
共生的母亲,孩子无法真正独立。在妈妈和孩子共生的关系里,只能容得下他们两个人,包括容不下孩子的爸爸、孩子的伴侣。妈妈把孩子视为生命中的一切,无微不至地照顾并控制他。在共生关系中的孩子,是无法真正独立的。比如,很多女性结婚后,发现自己好像在跟婆婆抢儿子。婆媳发生冲突时,丈夫会一直忠诚于妈妈。那些他自己对妈妈无法表达的愤怒,通过投射,由妻子表达了,妻子作为不孝顺的“恶人”,常常会被批判、被孤立。如果婆婆和儿子共生,婆婆则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战斗,因此常常导致儿子婚姻破裂。
无回应的母亲,孩子没有安全感。这类母亲在养育中缺位,无法与孩子产生深层的情感联结,无法看见孩子的渴望和痛苦,或者拒绝与孩子身体接触,导致孩子无论如何努力,都得不到回应。比如,产后抑郁的母亲,她们自身尚处于处于无助、崩溃、绝望的境地,根本没有能力回应和满足孩子的需要。当母亲给孩子的情感回应不够时,孩子容易失去最深层的安全感,他们缺乏爱的能力,丧失与别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常常容易陷入抑郁状态。因此这样的养育模式,很可能让孩子穷其一生都在渴望来自他人的回应。
自恋型母亲,孩子总想讨好他人。通常她们会这样对孩子说:我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也会威胁孩子:如果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孩子做任何事,她总忍不住是要指导,让孩子觉得自己怎么做都不对。比如,担心孩子成绩不好而报非常多辅导班,实际上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背后隐藏的是对女儿的高要求,以及对女儿学习能力的贬低。这种养育方式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不好的,没有价值的,不值得被爱的。总是批评指责孩子,那么这个孩子核心感受就是羞耻感。在长大之后她们会形成自我责备的性格。为了回避这种感觉,她们总是用迎合讨好的模式与人建立联系。实际上,自恋型的母亲通过控制孩子来弥补自己缺失的爱和价值感。
拒绝型母亲,孩子一生都在证明自己的价值。很多孩子在家庭中不能被公平对待,家长会对她说:“你是姐姐(哥哥),你要让着弟弟(妹妹)。”父母让他们牺牲自己,去照顾家中的其他人。当一个女性非要证明比男性强时,通常意味着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认同,就像苏明玉。这样的孩子可能无法培养属于女性的内在气质。被妈妈拒绝,会让孩子产生被嫌弃、被憎恨的感觉,认为自己不够好。因此只有通过向他人证明自己的价值来抵消内心的无价值感。
如果感兴趣,你可以看看书中更多关于母亲养育类型的分析,一步步地探寻到最真实的自己。然后跟随作者,一步步地去解决问题,真正做好自己的内在父母。
我们身上的一切,无论好坏,皆有来处。拯救焦虑和无力的自己,终止强迫性重复,疗愈代际创伤,重塑内在力量,你可以从此开始。
因为我是女性
作者: 侯玉珍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年: 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