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誓为中华文明补“破洞”

2021-07-06段奇清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1年7期
关键词:张元济公学破洞

段奇清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张元济非常喜欢这副对联,他说,此副对联朴素简单,却是至理名言。

在他看来,当时中国的“破洞”太多,只因人们不读书,或读书太少。“匪学何立,匪书何习。”不读书,何以立身?不读书,何以养成良好的习性?

张元济籍贯浙江海盐,1867年10月25日出生于广东。他是戊戌变法的参与者,受到光绪皇帝召见,并奏请实行新政,上了“痛除本病,统筹全局,以救危亡”的折子。变法失败后,他被慈禧太后“革职永不叙用”,遂携家眷由北京南下至上海。

到上海后,张元济先是创办学校,后又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担任校长。然而1903年,他放弃了在南洋公学的显赫地位,正式来到一家弄堂印刷小所,跟夏瑞芳合作,一起发展商务印书馆。对于这一举动,当时许多人很不理解。而在他看来,与其做校长培养一批英才,不如对国民开展普及教育,对“痛除本病,统筹全局,以救危亡”,即缝补社会“破洞”来得更直接、更有效果些。

张元济于是怀着“续古代文化之命,续民族文化之命”的强烈使命感,一边印刷出版大批国内外学术、文学名著,一边不惜耗费巨资,广泛搜集各古书的宋元善本,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摄影制版技术,历经十八载寒暑,完成了“三千卷字字心血”的《百衲本二十四史》的编辑和出版。

“百衲”二字取自于古代和尚所穿的破烂补缀起来的衣服。《百衲本二十四史》的整理和出版,就是他要为社会补衲“破洞”的注脚和诠释。

除了《百衲本二十四史》,1928年,张元济为整理《四部丛刊》专程赴日访书。虽然那时他已是年逾六旬的花甲老人,但他见到了最珍爱的东西,每天都要做笔记直到深夜,从而带回了46种罕见古籍的摄影底片。

整理印刷古籍,本身就是一个极为辛苦的补破洞的过程。古籍流传世间已久,在岁月的侵蚀下,残破、墨迹不清,是最平常不过的了。这就需要修校,用心地把漫漶不清的字迹描写清楚,同时用不同的版本对照,甄别判断其正误是非。张元济总是亲历亲为地对每一册古书,做着初修、精修、复校、总校的工作。他终日伏案,每天的工作量是一百页,每一页都校勘到准确无误为止。直到1959年8月14日,他在上海病逝之前,仍然为国人能读到好书呕心沥血。

张元济主持商务印书馆近六十年之久,仅中国古籍,就整理出版《百衲本二十四史》《续古逸丛书》《四部丛刊》等共六百一十种近两万卷。他把这个最初的印书小作坊,发展成为中国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出版企业。此外,他还著有《涵芬楼烬余书录》《宝礼堂宋本书录》《涉园序跋集录》《中华民族的人格》等。

衲补“破洞”,就是以己之心血,让国民心灵完整,从而让国人能够拥有一个安宁太平的世界。正如他在《自挽联》中所说:

“好副臭皮囊,为你忙着过九十年,而今可要交卸了;

这般新世界,縱我活不到一百岁,及身已见太平来。”

为中华民族的文明“续命”,补“破洞”,嗜书、寻书、藏书、编书、出书,写就了他不凡的一生。

(编辑  高倩/图 雨田)

猜你喜欢

张元济公学破洞
英国公学:权贵的摇篮
不以资历选人才
英知名公学教师拟建第六级学院
慈禧逼出近代杰出出版家
张元济“犯傻”
时髦新鲜“选”
破洞牛仔裤里装着一群佯装有故事的人
英国“公学”知多少
英国:最优秀的学生在运动场上
亡羊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