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菠萝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

2021-07-06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鲜果菠萝

我国的菠萝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7%左右,是特色高效的热带经济作物,也是热作区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

从2012年起,项目组对菠萝产业开始了连续性的跟踪监测,并于前期对菠萝主产区进行了专项调研。近几年,我国菠萝种植面积较为稳定,约100万亩,产量约165万吨。其中,广东省菠萝产量最多,其次为海南省,两省产量之和可占全国总产量的88.8%。主栽品种为“巴厘”,其种植面积约占我国菠萝总面积的76.0%,“台农16”“台农17”“金菠萝”等品种的种植面积占比有逐年增长趋势,种植主体以小农户为主。消费以菠萝鲜果为主,销售体系以传统渠道为主,电商渠道表现一般。国际贸易以菠萝鲜果进口为主,且进口量增长较快,主要进口国为菲律宾。

菠萝产业发展现状

生产 我国是世界菠萝主产国之一,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约占全球总量的7.2%和8.1%。2010—2017年我国菠萝产量呈逐渐增长趋势,由107万吨增长到167万吨。2018年我国菠萝实有面积90万亩,较上年下降6.5%,菠萝总产量164万吨,较上年下降1.6%,单产2453公斤/亩;总产值36亿元,较上年增长10.8%。主产区有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及云南。其中,广东与海南菠萝产量增长较快,已逐渐发展为我国菠萝优势产区,两省产量分别占我国菠萝总产量的62.0%和26.8%。

云南菠萝产量也有所增长,特别是橡胶林下间作菠萝已成为橡胶价格低迷期提升新植胶园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广西产量较为稳定。福建2018年产量较上年有明显下降。

消费 菠萝上市季多集中在清明节至农历五月。消费形式以鲜果为主,加工品有果汁、果干、果酱及罐头。2014—2018年,国内菠萝消费量由134万吨增长到166万吨,年均增长4.7%。

消费市场两极化严重。近年来,我国菠萝市场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现象共存,传统“巴厘”菠萝批发市场流通价在1~1.2元/斤左右,且多剧烈波动,而“台农”系列批发市场流通价在2~2.5元/斤左右,且较为稳定。

加工流通 我国菠萝加工量占总产量10%左右,加工产品以菠萝罐头为主。加工过程人工依赖度高,果品利用率约为50%。菠萝加工厂多分布在广东、广西两省(区)。

流通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传统渠道,也是我国菠萝主要流通渠道。另一种为网上电商平台营销渠道,以“台农”系列为主。菠萝库存较少,仅少许经冷冻储藏后供给餐饮业作为商品辅料使用。

进出口 据联合国(UN)统计,2010—2018年,我国鲜菠萝进口量、进口额分别由1.97万吨、0.13亿美元,增至19万吨、2亿美元。2019年,我国鲜菠萝出口量0.6万吨,出口额674.3万美元;进口量24.9万吨,进口额2.3亿美元。进出口贸易对象集中,主要进口国为菲律宾,出口国为俄罗斯。

市场价格。2018年5月,我国菠萝出现滞销现象。清明节前后田头收购价为1.35元/斤,随后上涨,最高峰为1.6~2元/斤。随后受天气因素影响,果品质量下降,收购价格迅速下跌至0.23~0.65元/斤。但同区域台农系列价格仍维持在2.5元/斤,且市场稳定。

2019年菠萝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广东、海南菠萝多集中在3月上市,产地收购价在0.8~1.4元/斤,批发市场均价为1.18~1.8元/斤,零售价在1.9~2.5元/斤。之后随上市量减少,价格逐渐回升,批发市场最高价出现在6月,为2.21元/斤。8月后,受其他水果的替代效应影响,市场价格回落,12月已低至1.61元/斤。但台农系列产地收购价一直稳定在2~2.5元/斤,批发市场均价3~3.5元/斤,零售价格为6.99元/斤。

菠萝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生产稳定,品种逐步优化。预计我国菠萝种植面积将稳定在100万亩,种植区域仍集中在海南及广东两大优势区。品种以“巴厘”为主,但“台农”系列等优质品种种植面积将逐年扩大,且以企业、合作社为主导。

菠萝加工业发展缓慢。由于市场偏好,预计菠萝消费仍将长期以鲜果为主。菠萝加工业受资源及成本制约,发展缓慢。菠萝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深加工产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将有可能在未来市场被推广应用。

进口贸易继续增长。受国内市场菠萝消费量持续增长及优质菠萝供给不足等因素影响,我国菠萝进口贸易仍将继续快速增长。来源国仍集中在菲律宾等东盟国家,而出口鲜果贸易仍集中于俄羅斯,罐头仍将集中于美国。

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情况

菠萝是典型的热带作物,对自然条件与种植技术要求较高,各国家级贫困县有零星自发种植,或在个别乡镇作为扶贫产业发展。

菠萝产业扶贫通常以土地为资源,市场为导向,采用“公司(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依托产业走“土地流转、入股分红、产业发展、就业务工、政策奖补”的增收模式,让贫困户通过“租金、股金、现金、薪金、奖金”相结合的“五金”模式脱贫致富。

菠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

品种结构单一老化,一直是影响我国菠萝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占我国76%种植面积的巴厘菠萝已有90年历史,不仅上市期集中,品质不高,而且和台农系列相比地头收购价相差2~3倍。

在生产环节,台农系列对技术要求较高,多数农户还未熟练掌握;巴厘菠萝存在一定的药剂大量使用问题,易导致其果型大,品质下降,不耐储运。定植标准的差异影响种植采收机械化发展。

我国菠萝加工业一直发展较为缓慢。一是消费偏好限制,鲜果更受市场青睐。二是巴厘菠萝不适宜加工,可利用率低。三是加工机械化水平低,人工作业依赖度高。四是收益率较低。随着人工费及其他费用逐年增长,加工厂收益普遍堪忧。

政策措施建议

积极优化品种结构,规范种植技术。为迎合鲜食及加工两个市场需求,一是以企业、合作社等为主导,加快菠萝种苗及其种植技术推广力度;二是专项培育高端、适宜加工、耐储运的新品种。三是规范种植技术,提升果品质量,支持有机菠萝等高端果品生产。

提升菠萝品质,优化区域公共品牌。实施区域菠萝品牌美誉度塑造工程,依据现有各级标准,规范菠萝从生产环境、种植、农资施用、品质监测、加工包装、流通储运等众多环节,形成全产业链质量控制标准体系。以互联网、传统媒体为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升华区域品牌内涵。

引导菠萝产业信息化、机械化。建立菠萝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产业链各主体间联系,为种植户推送技术及市场信息,引导电子商务等销售途径。建立菠萝价格、流通量、质量安全等监测预警系统,以及农户与农技专家线上咨询体系。同时,专项研发菠萝种植及加工机械,促进我国菠萝产业长远发展。

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东南亚在气候、土地等资源方面更具菠萝种植优势,且种植成本相对较低。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应鼓励我国菠萝种植公司“走出去”,利用好两种资源,在东南亚发展菠萝种植。在返销回国的同时,积极利用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的外贸优惠政策,将菠萝出口至世界最大菠萝贸易市场(欧盟及美国)。同时鼓励国内加工企业利用东南亚丰富菠萝资源,发展加工业,解决加工原料不足等问题,抢占菠萝加工品国际市场份额。

(报告撰写人:金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鲜果菠萝
菠萝探长
基于区块链技术在鲜果与健康领域结合的应用探究
菠萝探长
最爱酸酸甜甜菠萝鸡
菠萝
鲜果出远门得用新招儿
11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不同保鲜剂处理软枣猕猴桃鲜果SOD活性变化研究初报
南疆4个红枣品种鲜果品质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