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物元从僻处嘉
——清人商盘《质园诗集》中的八桂风物书写

2021-07-06

河池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风物太平

李 波

(河池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广西 河池 546300)

一、商盘生平及旅桂撰著

商盘(1701-1767),字苍雨,号宝意,清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雍正八年(1730年)进士,初以知县用,旋特旨改翰林院庶吉士,习国书,散馆授编修,历充八旗馆、国史馆纂修。乾隆三年(1738年),以养亲乞外放,补授同知。先后任江苏镇江府同知、海州知州,江西南昌县令、南康知府,安徽太平府同知,湖北施南府同知,广西郁林知州、太平知府、庆远知府、镇安知府,云南府知府、元江知府。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清廷与缅甸发生战争,商盘督粮随军入缅,不服水土,病卒途中。

商盘文才卓越,尤以诗名,少时居乡读书于质园,结“西园吟社”,为“西园十子”之一,所作“为时称艳”[1]1158。雍正二年(1724年),浙江学政何世璂“爱其文,惊为异才”[2]1,选拔贡入太学,在京“洒墨淋漓,每成四韵,辄倾倒前贤,而才子之名,赫然布满都下”[1]1158。商盘广交南北文人,出入天津“水西庄”、扬州“小玲珑山馆”等坛坫,与杭世骏、严遂成、胡天游、蒋士铨、袁枚、沈德潜、王又曾、万光泰等浙派、性灵派、格调派、秀水派诗人交游唱和,诗名与浙派宗主厉鹗相埒。商盘平生诗作宏富,几近万篇,其删汰编成《质园诗集》32卷,收诗3 000余首。《质园诗集》有乾隆刻本传世,被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清代诗文集汇编》中。此集之外,又有后人所编《质园逸稿》《质园尺牍》等均为其作。

乾隆三年(1738年),商盘以禄养乞外任,之后一直辗转地方,宦迹遍及浙、赣、皖、鄂、桂、滇多地,其中在广西前后7年,其行迹大抵如下:乾隆十九年(1754年),商盘擢升发粤候补梧州知府,时年54岁。商盘由赣至粤,溯西江入桂,至梧州时知府一职已易人,改权知郁林州(州治在今玉林市玉州区)。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商盘从梧州出发,溯桂江北上,经昭平、阳朔至桂林;从桂林出发,经黔江、郁江、容州抵任郁林。是年十一月,改权知太平府(府治在今崇左市江州区),任内迎送安南使节,巡历边境,修丽江书院。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六月,代官至,商盘北上桂林,旋即奉檄权知庆远府(府治在今河池市宜州区),经柳州抵庆远,任职4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商盘移守镇安府(府治在今德保县),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服继母孝去职。

商盘旅桂7年,所作诗篇什甚多,主要收录在《质园诗集》中。《质园诗集》以年编次,所收诗大致止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商盘在镇安知府任上。商盘旅桂所作诗见于《质园诗集》第26至32卷,共650余首,时间跨度始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初夏其在梧州,止于约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其官镇安府任上。商盘旅桂所作诗,题材内容广泛,有咏物、咏史、酬答、纪游、纪事、抒怀等,其中反映地方风物者尤多。“风物”一词,语出陶潜诗《游斜川》序中语“天气澄和,风物闲美”[3]496,本意为风景,如宋人方千里词《塞垣春》中“吴蓝滴草,塞绵藏柳,风物堪画”[4]381,即为此意。至后世,“风物”一词之内涵不断扩展、延伸,涵盖气候、地理、形胜、古迹、物产、名人、风俗、民生、掌故、传说等诸多方面,几凡一地之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物产以及富有地方特色的社会风貌皆可称风物。清康熙年间扬州人吴绮著《岭南风物记》,其条目有气候、石、草木花竹、鸟、兽、虫、鳞介、香、酒、蔬谷等类别,又有古迹、人类、礼俗、掌故之杂记,从中可见“风物”涵纳之广[5]14。《质园诗集》对广西风物的描写,主体是以地方风物为主题、题材的各体诗作,可称之为“风物诗”,数量约310首,几乎占《质园诗集》旅桂诗作一半;其次则是部分诗作主旨并非风物,但反映了地方风物的内容。上述诗作在内容上涉及山川地理、名胜古迹、地方物产、社会民生、民族民俗等,作为文学作品,除了文学审美价值,还具有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文献学等多方面的文献价值,兹于下文分类述略。

二、《质园诗集》中的八桂风物

(一)山川地理、名胜古迹

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气候炎热、降雨丰沛,水系发达、江河密布;地形溶岩地貌发育,山脉延绵、丘陵起伏、岭谷相间,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八桂山川雄妍、奇瑰,自然风光迥异于中原、江南。广西古为百越地,秦以后入中央版图,始设郡县,兴建置,改朝换代,历史悠久,人物辈出,古迹众多。其山水、岩洞、城邑、关隘、庙坛、寺观、津梁、亭阁、古迹,各以风景美奇、地势险要、关系史事和名人称胜,或兼而有之。

商盘喜登临探奇、寻访古迹,行经之地,必踏访当地名山胜迹,题咏纪游,自言“万里看山意不厌,每逢名胜迹长淹”[2]652。其诗所及,具名者:江河之属,有漓江、陡河(灵渠)、南流江、罗望江、绿珠江、丽江(左江)、黑水江(黑水河)、绿瓮江、镡江(郁江)、龙水(龙江)、金城江、龙头滩;山、岩之属,有桂林府之独秀峰、尧山、七星岩、冠岩、刘仙岩,郁林州之大容山、豸堂岭、挂榜山、寒山、铜鼓山、水月岩,太平府之金童玉女山、摩天岭、古甑山、仙岩、拱天岭、普媚岩、白马峰、宝盖峰、高楼峒,净瓶山、仙人石枕,庆远府之会仙山、天门山、青鸟山、紫霞山、硃砂山、鬼岩、白云岩、羊角山、第五岭,镇安府之莲花峺、大松岭;城邑之属,有太平府之龙州城、上下冻州城;洞窟之属,有桂林之龙隐洞,郁林州之钧天洞,太平府之紫霞洞、古甑洞,庆远府之白龙洞、龙隐洞,镇安府之秀峰洞;关隘之属,有郁林州之天门关,太平府之壶关、镇南关、平而关、水口关、由隘、白石隘,邕州之昆仑关,庆远府之古龙隘、马蹄隘;寺观庙坛之属,有桂林之栖霞寺,郁林之名宦祠、文天祥祠、栖霞庵,太平府之华光寺,庆远府之山谷祠、三贤祠、春意庵、香山寺、白云寺、南山寺、北山寺、龙母祠;亭台楼阁之属,有桂林之南熏亭、泠然阁,郁林之万花楼、太虚亭、角鼓楼、赏心亭、思江亭,太平府之昭德台、宁边堂、贡亭,庆远府之筹边楼、溪山第一楼、北门楼、璆然亭、放鹤亭、清介堂、绿昼轩、紫霞山馆、唾碧廊、晚翠草堂、采风亭、野意堂、真赏亭;溪泉潭池之属,有郁林之濯缨泉、惠泉陂、西瓯池、五龙潭、游鱼洲,庆远府之龙溪、灵泉、玉井、横塘,柳州之罗池,镇安府之龙潭;津梁之属,有横州之伏波滩,郁林之龙伏桥、迎春桥、寻春桥,庆远府之洛潢桥、贯虹桥;古迹之属,有桂林之明靖江王城,郁林之杨妃井、绿珠井、景陆堂、东汉名臣养奋碑、汉马伏波铜船遗迹、廉石遗迹,太平府之马伏波铜柱、飞来钟、丽江书院,庆远府之铁城遗迹、古放生池、龙洞碑、御书阁、清献书院、南楼、古炮台,昭平之古炮台,可谓足迹广布,留香瓣瓣。

商盘之行游题咏诗,摹写物状,品鉴景胜,溯历史之渊源,叙代际之演变,抒思古之幽情,发身世之感慨,纵横跌宕,气象万千。如《七星岩》写桂林七星岩“七峰如七星,炯烱悬北斗。成象与成形,为奇不为偶”[2]576;《伏波滩》写横州郁江上伏波滩水势湍急“惊湍如雪溅凉衫”“百叠琉璃光破碎”[2]595,状物形象,意境清奇。《望风门岭》写太平府风门岭风景“朝暮纷多态,仙灵合有踪”[2]597,称“阮孚遊屐偏,吴楚未曾逢”[2]597,借晋名士阮孚乞任广州,未见岭南山川而卒的典故,赞美风门岭风景为平生所罕见。《访养奋古碑》纪在郁林寻访东汉郁林籍名臣养奋古碑事,首叙养奋“上书论五行,为国葆元气”[2]593事迹,次写养奋古碑前代设置,今代荒颓之情状,言“故里有贞珉,特为先贤置。我来访遗踪,蒿藜半蒙翳。碑碣已虚文,况乃虚文弃”[2]593,末句“怀古迥苍苍,典型今未墜”[2]594,抒发以养奋为楷模的志向胸怀。

(二)方物

方物即地方物产,在商盘的风物诗中,方物是另一个重要主题,咏物诗尤多,内容涉及鸟兽鱼虫、草木花卉、果蔬、酒食、用物等。分类以计,鸟兽鱼虫之属,有虎、豹、熊、蚺蛇、野山羊、鹧鸪、斑鸠、秋风鸟、画眉鸟、赤头鹭、红蝙蝠,蛤蚧、香鱼;草木花卉之属,有蓝靛、人面竹、黄金藤、桄榔、红叶、水仙花、扶桑花、洋茉莉、木芙蓉、菊花、龙髯花、玉修花、楄桃花、观音蕉、惧内草、独脚莲、仙人掌、霞王鞭、木腰子、千张纸、豆蔻、黄花、楝花;果蔬之属,有荔枝、黄柑、地菠萝、橘、柚、甘蔗、黄芽菜、苦荬菜;酒食之属,有壮酒、熊掌、鹧鸪羹;用物之属,有苗锦、南丹土锦、隆安扇、石钟乳尊、黄金藤杖、人面竹杖、铜鼓。

商盘诗纪写方物,描写物状、用途、特异、掌故,对岭南特有、特异之物,着墨尤多。如荔枝为岭南特产水果,《岭外代答》言“荔枝,广西诸郡所产”,其皮色殷红,肉质如脂,滋味清甜,世人以嘉果视之,更因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赞誉名噪海内。商盘在桂林、太平、庆远皆有诗咏荔枝。其赴桂林道中诗《擘荔》有“如何白玉肌,堆盘殊婀娜”[2]571,描写荔枝形色之美;在太平诗《擘荔吟》有“荔子能兼色香味,日日真宜三百啖”[2]641,描写对荔枝的喜爱;在庆远诗《食荔枝》有“先时那可荐,过时即为晚。独宜应候尝,相戒毋急缓”“分甘聚儿童,浸酒藏瓶碗”[2]766,描写荔枝鲜食、浸酒等不同的食用方法。

蚺蛇,俗称南蛇,一种产于岭南的大蛇。《华夷鸟兽考》言其大者如柱长,其胆可入药,其皮可鞔鼓。商盘在郁林著有《郁州纪风》《蚺蛇胆》等诗,描写蚺蛇甚详。《郁州纪风》有“蚺蛇有胆难护身”[2]580,诗注“蚺蛇胆名护身胆”[2]580,盖指粤地流传蚺蛇有护身胆之传说。《粤剑编》载:“(蚺)腹中有二胆,其一如常,其一则护身胆也。人有见而击之者,此胆随所击处以为内护,必不能伤。”[6]141《蚺蛇胆》有“先将衵服引,遂取藤条縻。探珠出蜯腹,绕殿藏龙漦。堪疗肌骨伤,绝胜刀圭治”“漫抵千金赀”[2]590等句,描写粤地流传以妇女亵衣迷惑蚺蛇,再以蚺蛇藤捆绑制服、取胆的猎蛇传说以及蛇胆之药用与经济价值。秋风鸟,产于柳州,传说为鱼所化,柳州知府多次赠予,商盘有《秋风鸟诗》《赵秀峰明府复以秋风鸟寄赠奉答小诗》纪此异鸟。《秋风鸟诗》诗序言“鱼化为鸟,产于马平”[2]661,称“启瓮出珍馐”[2]661,写秋风鸟腊制或腌制之食用方法。

铜鼓是南方少数民族制造、使用的乐器、礼器,常在祭祀、节庆中使用,在广西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商盘在太平府,访传世铜鼓于祠庙,作《铜鼓》诗,有“当时制器其义昭,一击填然振军旅”[2]614,联系马伏波平交趾旧事,探讨铜鼓的起源与用途。在庆远府时,农人耕田时发掘出一面铜鼓,商盘雅好古物,赏玩之余作《铜鼓歌》,有“浓云如墨覆炎土,耕夫掘地得铜鼓。其高一尺员五围,四耳在旁身有乳”“獞猺考击因婚嫁”“手摩朱绿云雷纹”[2]723-724等句,描写铜鼓的出土、大小形制、纹饰、用途。

商盘喜园艺,在庆远府时,治园种花于官署,诗言“小圃群芳手自栽”,又在城隅购地筑“宜苑”,广种花木,有诗《宜苑种花歌》纪其事。商盘以此对八桂奇花异草加意垂注,作诗以纪。其在桂林有诗《蛮中异产四咏》,分题纪写仙人掌、霸王鞭、木腰子、千张纸等四种植物[2]655-656。千张纸又名玉蝴蝶,是一种乔木果实,形似长荚,内中薄膜片片有如蝉翼,广泛分布于岭南地区,可入药,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有记载,言广西所产。商盘《千张纸》有“岂知片荚中,藏得千张纸”诗句,描写此果之特异构造。又其在太平府时有诗《蛮中所见花草多异,择其有名者为诗,寄示乡人》6首,分题纪写龙髯花、玉修花、楄桃花、观音蕉、惧内草、独脚莲等6种花草[2]635-636。

因方物引起或相关之政事,商盘诗中也不乏反映,如进贡山羊血、禁令种竹等事。山羊,即野山羊,传统医学认为山羊血,尤其羊心之血有神奇药效,言“其血可治跌损伤及诸血症。凡跌扑死者,未绝气,以一分许调酒饮之,遂苏,神效立见”[7]395。山羊血以此被视为广西道地药材,地方大员常将其作为方物上贡。如清内务府档案记录,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十二月,广西巡抚姚棻进贡山羊血九匣、石羊胆九匣[8]147。山羊生于山崖之间,“每见人,则决骤而去,飙迅非常,非足力所能及”,极难抓捕[7]395。太平府土司属地产山羊,督抚行文征索,土司强迫捕捉,民为所苦,商盘在太平府有诗《山羊》纪此苛政。诗言“南荒无异产,群称美。疗伤胜刀圭,充贡随筐篚”“宰夫执蛮刀,取血不盈簋。蕞尔一罂贻,居然百朋比”[2]629,感叹山羊血之少而珍贵,又有“羬非易获,公符下乡里。土官施鞭笞,村民废耕耘。一物役千人,作俑知谁始”[2]629描写土司以暴力强迫人民放弃生产,猎捕山羊的苛政,并发出“兹弊宜革除”[2]629的感慨。商盘在太平府诗《以人面竹杖寄崔马司研斋》有“蛮疆种竹有严禁”[2]622,《新竹歌》有“闻说森森竻竹城,邓昆土寇昔年平”[2]632,盖指雍正间思明土府与安南交界之邓横、安马等四寨,植竹掘濠自卫,私藏军械,对抗官府,雍正九年(1731年)被清军击平,砍竹填濠,降思明土府为土州,划归太平府管辖事。诗中所言边疆种竹禁令,应是官方平乱之后,在四寨地方采取严禁村寨植竹形成垣卫的善后政策。

(三)民族与风俗

广西古为百越地,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分布广泛,风俗各异,史言“两广之地,实古百粤之区。内丛万山,外连巨海,风气殊异,僚僮杂处”[9]185“广西地方,百姓为少,猺獞(1)古代文献中少数民族之称谓多用“犭”,是旧时代对少数民族歧视的体现,本文出于保留引文原貌考虑,不做改动,因前后各引文出处不同,故各民族称谓用字亦有不同。为多”[9]125。商盘为官之太平府、庆远府、镇安府,皆多少数民族,下辖州县有土司建置,流土分治,土司多依本族习俗管理辖区。商盘所作诗对各官地之民族种类、生活习俗皆有纪写。

商盘过郁林州天门关有诗《天门关》言“问俗知狑狚”[2]578,写当地少数民族有“狑、狚”之分。《郁州纪风》写州属陆川县有“山子”,北流县有“狚人”,诗言“山子室家长在野”[2]581,自注“陆川有山子一种,岁无定居”[2]581;又言“狚人儿女会操船”[2]581,自注“北流船皆狚人所居,名北流狚”[2]581。在太平府诗《行春杂咏》有“狼歌唱罢猺歌续”[2]618,《山羊》有:“嗟哉獞与猺,芸芸皆赤子”[2]629,写太平之少数民族有“狼”“獞”“猺”之分别或称谓。在庆远府诗《登筹边楼》有“兹地杂蛮獞”[2]663,《初冬巡阅边厂触景成诗》有“迂疎要与獞猺安”[2]702,言府属有“獞”人、“猺”人。从商盘诗中还可发现,同样是多民族杂居,广西各地的民族融合程度亦存在差异。如桂东南的郁林州汉族移民较多,社会发展水平稍高,商盘诗言“狚猺旧习久縻渐”[2]593“喜见沿村勤颂读,还闻旧习改猺狼”[2]580,反映出民族融合程度比较高;而桂西南的太平府“习是南蛮不易除”[2]642,“花铃椎髻旧如何,旧习从来要濯磨”[2]620,桂西的庆远府“兹地杂蛮獞,陋习还相沿”[2]663,“谁道承平多向化,五溪余习总难除”[2]701,显示两地少数民族较多地保留着传统习俗,民族融合程度不高。

关于地方少数民族风俗,商盘着墨最多的是山歌、歌墟习俗。自发组织歌墟、坡会,通过唱山歌传情达意、开展社交和娱乐活动,是广西壮、瑶、苗等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流布广泛、历史悠久。商盘精通音律,故对这一风俗垂意尤多,见诸诗章。如在太平府诗《行春杂咏》有“狼歌唱罢猺歌续,到处含情不厌听”[2]618,写山歌在各少数民族间之普遍。又有《蛮春唱歌篇》诗云“楄桃作花春未老,郭公声里青山绕。踏歌连臂满芳郊,蛮女蛮儿争起早。丽水新波一幅长,朝来对对戏鸳鸯。赤绳系足欣成偶,碧玉回身愿就郎。雄蜂雌蝶纷求配,倾筐落实何须待”[2]624。生动描写了春天时少数民族青年男女在郊野设歌墟,以歌为媒,谈情择偶的盛大、热闹场面,反映了少数民族自由开放的婚恋观念和习俗,以及山歌在其中的作用。在庆远府诗《宜阳行春词》有“蛮村儿女连群出,不打秋千但唱歌”[2]672,写庆远近郊歌墟之盛况;又《途次口占》有“蝴蝶思花鲤过河,瑶人歌罢獞人歌”[2]704自注:“西粤民谣诸歌,如‘蝴蝶思花不思草,兄思情妹不思家’‘已娘莫学鲤鱼子,那河又过别条河’颇有《缓声》《子夜》遗韵”[2]704,盖以所闻山歌引起,以诗者之思,从诗歌创作的角度,以山歌与文人诗作比较,品鉴山歌之意韵特点。

“赛社”是祭祀神灵,祈求、庆贺农业丰收的仪式,在广西有延巫歌舞、宰牲祭祀、鼓乐宴饮等内容,时间、内容各地不一,商盘诗对此不乏纪写。如在桂林诗《粤西劝农词》有“节交芒种雨初晴”“村民游惰废田功,但取豚蹄祝岁丰”“社酒秧歌处处宜”[2]574-575等句,描写桂林城郊农人于芒种时节举行赛社,杀猪饮酒,祈求丰收。在太平府诗《蛮风》有“春事到禁烟”“共斟社酒祝丰年”[2]620;《春日遣怀》有“击鼓正逢春社集,吹笙犹怯画楼寒”“蛮方二麦登场早”[2]623等句,描写太平府农人在春季举行春社,击鼓吹笙,集众会饮,祈求丰收;《送使阅边得诗数十章劳我精神,仍以诗劳》有“西郊赛社夜椎牛”[2]683,描写凭祥州冬季赛社,夜间椎牛的习俗。在庆远诗《暮秋杂咏》有“村村秋赛社,击鼓庆西成”[2]683,描写了城郊农人在暮秋时节举行秋社,击鼓庆贺丰收。《义豹行》记德胜镇有义豹为民御虎,被民众春秋祭祀,有“居民感德比神庥,岁岁春秋争报赛”[2]677。《初冬巡阅边厂触景成诗》有“报赛蛮村尚鬼神”[2]702,描写的则是府属南丹土州少数民族在冬季中举行赛社,祭祀鬼神。对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如不影响社会稳定,官府多采取不干涉的政策。如《蛮村唱歌篇》中描写太平府地少数民族以对歌谈情,自由恋爱的风俗,商盘以儒家的道德伦理为标准,视山歌如同郑卫淫靡之音,但其虽掌一府之权柄,也只能作“典郡惭无易俗权”[2]624之叹。

(四)社会生产与民生状况

古时一地之长官,除保境安民外,最关注者即民生问题。明清鼎革之际,广西是清政府与南明政权拉锯战的主战场,直至顺治末年,清政府才完全控制广西。战争导致广西人口锐减,土地抛荒,百业凋敝。雍正、康熙、乾隆三朝实施奖励垦荒、减轻税赋等休养生息政策,广西的社会生产与民生情况才逐渐得以恢复和改善。商盘久为地方长官,职业敏感与职责使然,于所官地或经行之地,皆有诗反映当地之社会生产与民生状况,如农业、工矿、商贸等。从其中可窥见所谓“康乾盛世”间广西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

与商盘的故乡,农业发达的江浙地区相比,广西荒地多,土地开发不充分,农业技术落后,生产方式粗放,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商盘对此有“百粤三农异吴楚,孔戣惠泽古今无”[2]575的感慨。其在桂林诗《粤西劝农词》有“炎土多荒重课畊”[2]575,在郁林诗《郁州纪风》有“任土还多未垦田”[2]581,在太平诗《除草》有“奈此旷土多,垦田劳楱”[2]607,《上下冻州》有“荒服至今多旷土”[2]605,自注“此州荒土最多”[2]605,皆言辖地多未垦之荒地。

顺治、康熙、乾隆三朝皆实行奖励垦荒政策,对农民新垦荒地,授以永业,延长起科年限,减轻赋税,农民开垦荒地积极性大大提高,耕地规模有所扩大。商盘在宜州诗《仲夏劝农小憇南山寺》有“高原下湿多开垦”“十千已自成良耦”[2]679,《途次口占》有“水田一片似江南”[2]704,《仲夏劝农复憇南山寺》有“高原硗劳黄牛”[2]704,皆写邑人垦田事。又《宜阳行春词》有“塘畔山田报垦荒”“五年期满要输粮”[2]672,《秋日出郊省俗即景成咏》有“旧垦荒田纳课迟”[2]693,《仲夏劝农复憇南山寺》有“新垦田畴无国课”[2]710,《初冬巡阅边厂触景成诗》有“宣布圣朝宽大德,南荒赋额减中邦”[2]701,皆写减赋之政。

商盘对各地农作物、特色种植,以及特色产业亦多有纪写。农作物方面,《郁州纪风》有“农家菽麦全无种”[2]582,自注“一州四邑止种稻粱”[2]582;又有“早造新秔鹦鹉粒”[2]581,自注“仲夏刈禾,名为早造”[2]581,言郁林州及辖县陆川、博白、北流、兴业只种稻、粱,一年二熟,有早晚造之分。在太平诗《雨不正》有“平畴艺稻粱,近圃栽瓜瓞”[2]640,反映农民根据土地特点,在平原大面积种植稻、粱,在近郊以菜园种植瓜菜。又诗《春日遣怀》有“蛮方二麦登场早”[2]623,记极南之太平府也有大麦、小麦种植,此或史书所载之南方稻麦间种,即上年秋稻收成后播麦种,至第二年春天收获。所谓“登场早”,或指南方春早,故麦收早于北方。在庆远诗《仲夏劝农小憇南山寺》有“麦浪秧针叠翠中”[2]679,反映庆远所种,稻麦兼有。特色种植方面,郁林兴业县有蓝靛种植。蓝靛可做染料,经济效益远高于水稻,商盘诗《郁州纪风》有“蓝靛阴繁直到冬”[2]580,自注“兴业一邑多种蓝”[2]580;又《咏蓝》诗序言“属邑兴业,地多种蓝,其叶四季长茂,利倍于禾”[2]589,有“四季葐蒀十庙连”“蛮土输租胜秫田”[2]589之句。庆远府地有橘、柚、甘蔗种植,在庆远诗《秋日登北楼》有“绕郭人家橘柚多”[2]712,《途次口占》有“晚禾处处登场久,收割临溪种蔗田”[2]704。府属南丹土州多种菜,诗《初冬巡阅边厂触景成诗》有“绿畦多处是南丹”[2]702,自注“南丹土州,地多种菜”[2]702。特色产业方面,庆远府是广西著名的银、锡矿区,河池州属下有南丹、挂红等矿厂,出产银锡。商盘《秋日出郊省俗即景成咏》有“南厂炉鎚何日了”[2]694,自注“南丹厂为矿商聚集之所”[2]694。其巡视矿厂有《初冬巡阅边厂触景成诗》,诗中有“连天黛色山凝翠,涌地金沙厂挂红”“银篓深难下锤,铜车水浅不成江”“锦机妇女当窗织,银矿工丁按籍看”[2]701-702等句。《庆远府志》记载,乾隆四十年(1775年)南丹、挂红等厂因矿脉衰竭、厂务不振,改由府直辖,派专人监管。四十一年(1776年),那地州官董秉纯巡厂有文记言:“惟闻十余年来,矿砂衰薄,致商户贫乏,课税短缩”[11]97,以此上溯十余年,恰与商盘任庆远知府时相近。商盘诗中“银篓深难下锤”句,写矿窟极深,矿脉衰竭之迹象已显露端倪。

(五)边事、邦交

商盘任官之太平府、镇安府与清朝的藩属国安南接壤,边事与邦交是边府风物有别于一般府州的鲜明特色,商盘对此多有纪写,尤其是其在太平知府任上。顺治末年,清朝控制广西全境,安南国与清朝确定宗藩关系,安南定期遣使向清朝纳贡。广西太平府、镇安府、南宁府皆与安南接壤,清政府沿边设三关百隘守御,其中镇南、平而、水口三关皆在太平府辖境。乾隆年间,安南为黎氏王朝,清政府先后开放平而、水口两关以及由村一隘,允许两国边民往来通商。镇南关则为贡道,安南朝贡例由此入境,边府官员于关内昭德台迎接贡使、验封贡物,贡使陆行经凭祥州之幕府营、受降城、宁明州之摩天岭抵明江,再乘船经黑水河、左江、郁江、西江、桂江北上入京。商盘在太平有诗《平而关》《水口关》《由村隘》《镇南关》《昭德台》《贡亭》《幕府营》《摩天岭》等描写三关、贡道设施与要津,或言险要,或言特异。如《镇南关》言“兹关限夷夏,作镇天南垂”“桓桓列戍军,耀日扬旌旗”[2]598-599,描写据险设关,驻军守御。《水口关》有“水口关无关,关以水为口。一幅青罗纨,曲折緾肱肘。未可作藩垣,只宜溉田亩”[2]604,写水口关“有水无关”之特异。两国边民通过边关往来通商,边邑商贾云集,商品流通,边贸繁荣,商盘对此着墨尤多。《交绡斗帐歌》有“圣朝威德敷百蛮,日南贸易通三关”[2]625。《龙州》写府属边邑龙州厅“九德规模连象郡,百蛮贸易聚龙州”[2]604,《巡边杂咏》写水口关通商,有“百货盈船通水口”,[2]604《由村隘》写通商关隘由村“地比三关险,商多百货通”[2]606。又有《交绡斗帐歌》和《交产十咏》,纪写市面所见及贡使携来之安南产蚊帐、扇子、灯具、木盒、香料、绢、刀、篮舆、酒、竹笋、香精油等货物,诗中有“箑是殊方制”“蛮榼来千里”“香橐馛来关外”[2]615-616等句。

安南贡使北上朝贡、南下归国,皆由太平府辖地出入国境,例有府官迎送。乾隆二十年(1755年)仲冬,安南贡使武钦邻、陶春兰、武陈绍等自京归国,时任太平知府的商盘在驻地迎接,并亲自送至镇南关。其间与贡使唱酬不绝,其诗《送安南贡使归国》《安南三贡使和诗六章见贻,复成五律以答殷勤》《护送贡使信宿邮亭途中偶咏》《昭德台》《却馈》《贡亭》皆反映此事。《送安南贡使归国》有“万里梯航万里身,看花中土阅冬春”[2]597,《安南三贡使和诗六章见贻,复成五律以答殷勤》有“鸿来燕去一年期”[2]600,皆写朝贡往返之日久。据安南贡使阮辉(亻莹)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出使中国所作日记《奉使燕京总歌并日记》记录,其正月末入镇南关,至出关归国时已是十月末,历时近10个月。此次武钦邻等入关应在当年春季,商盘于仲冬迎送贡使,前后历时近一年,故有“阅冬春”“一年期”等语。诗中又有“墨水江寒泊贡船”“娴仪久被华风美,坐问方知卫使贤”[2]597,描写贡船停泊在黑水河边,府官往谒贡使,双方行礼座谈的情景。《却馈》有“未堪收异物,只可赋同车”,描写贡使以方物相赠,被商盘婉绝。《安南三贡使和诗六章见贻,复成五律以答殷勤》有“万里乍停青雀舫,千夫齐列碧油幢”[2]599,《昭德台》有“使者将回国,王臣共匪躬。六卿郊饯洽,七子赋诗工”[2]599,描写府州一众官员在城郊饯别贡使,主客作诗酬答之情形。安南使臣娴于汉诗,商盘对使臣之汉学修养敬佩有加,有“重续淡云微雨句,使臣才调胜高丽”[2]600之赞誉。

三、商盘八桂风物诗创作的内驱力

商盘任官八桂期间热衷于风物题材诗创作,其内在动力,来源主要有三。

第一是商盘独特的个性与志趣。商盘的性格中有较强的出世倾向,他诗才横厉,精通音律,热衷行游、探奇、书画、古玩、治园、参禅、雅集,士林以温岐、杜牧比之。时人言其“英俊倜傥,以诗自豪。美须髯,工谈笑,所至必倾其名士。弹丝擫竹,妙得神解”[1]1166。商盘入仕途,拙于经营进取,耽于林泉吟咏,政治才干和政绩可言平庸无奇,其才华与成就主要体现在文学与学术撰著中,其个人志趣与精力,也主要投诸诗文创作与享受林泉之乐。商盘对此亦有自我认知,其在庆远、太平诗分别有:“守边仍似散闲投,出世居然第一流”[2]699“深惭碌碌无奇绩,徒有诗名异邦传”[2]610。商盘治郡,简政亲民,崇尚无为而治,以“案无留牍庭无讼,赋得新诗小吏钞”[2]619“民无争讼吏无哗,鼓吹声中早放衙”[2]665自得。他将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充分发展个人的志趣,或“以诗送日”[2]585,或“名胜休辞一再探”[2]618。又商盘有诗癖,自言“自弱龄即负吟癖,蒙衾索句,击钵成篇。”[12]4以此故,凡探奇历奥、观风省俗,必有诗章纪写,其曾自矜云“吟遍蛮花百种红”[2]642。时人蒋士铨为其作传言:“宦迹所至,方幅殆遍。凡冠裳礼让,戎马战争之区;风月莺花,般乐嬉游之地,以及蛮乡瘴海,鬼国神皋,厅诡荒怪之境,莫不遐瞩旷览,倾液漱润,一发于诗”[2]1158-1159。是故,其诗中多见地方风物,盖性情、志趣使然。

第二是源于八桂风物之美奇对商盘诗兴的激发。岭南风物迥异于商盘所熟悉的京师、江浙,山川之奇丽、风俗之奇异、物产之奇特、藩贡之奇遇,皆前所未见闻、未身历。这些新异的经验、经历,拓宽了诗人的视野,激发了诗人的创作激情,并给诗人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与素材,催生了众多的风物题材诗作。如其在太平诗《消寒杂咏》有“极边风景归诗卷”[2]612,《行春杂咏》有“蛮村风景诗人笔”[2]618,《蛮风》有“节物动关词客情”[2]620,在庆远诗《岁暮阅边回署率尔成咏》有“揽景题诗行箧满”[2]727,皆反映诗人被八桂风物所激发的旺盛的诗情。时人李宗仁为《质园诗集》所作序有“岭南,诗薮也”之言[1]3,实中的之语。

第三是商盘作为地方官和学者有较强的观风意识和存史自觉。观风问俗指古代帝皇、官员通过采集民歌,考察民间风俗,了解民情及施政得失。周朝设“车酋轩使”,出巡四方,采诗以观民风。汉代设“风俗吏”,循行天下,览观风俗,考察吏治得失。这一传统之下,下车观风,入境问俗,成为地方官牧守一方之必修课。商盘有很强的观风意识,其在太平诗《蛮风》言“揽景观风通政治”[2]620,其为官一地,必足迹广布,观风问俗,了解风土、民俗、民情,以资治郡。又商盘外官前曾任国史馆编修,后人以“太史”相称,故其有较强的文献存史自觉,习惯将观风所得,陈于诗章,盖旨在以诗存史,使文献有征,以备时人、后人摘取。如其在庆远诗《新秋抒怀》有“采风已遍都留稿”[2]620,《秋日出郊省俗即景成咏》有“风谣都入纪游诗”[2]693。对此意旨,商盘在其诗中亦有言说。如其在郁林诗《郁州纪风》有“待续定州风土记,轺车谁采好诗陈”[2]582,《咏蓝》诗序言“以志蛮邦嘉产,用告采风者”[2]589;在太平诗《巡边杂咏》序言“历巡边境,见本朝幅员之广,暨外藩纳款之诚,皆以韵语纪之,词虽不工,用备輶轩采择云尔”[2]601,《送使阅边得诗数十章劳我精神,仍以诗劳》有“越风好备輶轩采,太史他年或未删”[2]608;在庆远诗《初冬巡阅边厂触景成诗》有“汉家曾遣輶轩使,提椠还宜采粤风”[2]701。

四、商盘八桂风物书写的文献价值

(一)广西历史研究的珍贵史料

商盘《质园诗集》旅桂诗对八桂风物的书写,篇目数量之多,为历代八桂寓贤所罕见;题材之广博,可谓山川气候、名胜古迹、物产风俗、政治经济,包罗万象;足迹、视野之广泛,东西南北、僻乡边邑,纵横飞逸,尽在毫端,堪称一部有韵之清代八桂博物志。

中国传统诗歌的存史功能,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以诗观风,以收兴观群怨之效的观念,故有学者称诗为“有韵之史”。又宋人文天祥论杜甫之号“诗史”言:“盖其以咏歌之辞,寓纪载之实,而抑扬褒贬之意,灿然于其中,虽谓之史,可也。”[12]580商盘八桂风物之咏,皆缘实事、实物而发,比之于文天祥所言,亦可称八桂韵史。现代史学研究重视通史、笔记、日记、公文、档案、碑刻等散文史料,而对韵文史料,特别是纯文学诗集的史料价值往往认识不足。《质园诗集》虽是一部纯文学作品集,但以当时、当地、当事人写当时、当地事,故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它代表一种更为古老的史学传统与视角,作为一种另类史料,可补史籍之阙,无论是对清代广西历史的研究,还是对玉林、崇左、河池、桂林等地方历史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如《质园诗集》对太平、庆远等地少数民族山歌习俗的纪写,对于研究壮族文化及相关风俗的历史演变,就很有价值。而对郁林、太平、庆远等地农业生产的纪写,对于研究清代广西的整体社会发展以及区域开发,都是很有价值的史料。对于《质园诗集》的史料价值,古人已有认识。如(光绪)《郁林州志》之艺文、(道光)《庆远府志》之迹概,都大量收录有商盘的诗作。《质园诗集》一书未见于《广西文献名录》,反映出学界对商盘及其旅桂诗的史料价值尚缺乏应有的关注。

(二)中越关系及燕行研究的重要文献

商盘主政太平府期间,巡阅边关、迎送贡使,其以地方主官及当事人身份所作诗篇,广泛涉及边政、边贸、朝贡等内容,反映了清乾隆时期中越边疆和中越关系的一些实际情况,以及边府长官关于边政、宗藩的思想观念。它们对于研究清代边疆经略政策、中越边境贸易、中越邦交,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古代藩属国使臣入京朝贡,古称“燕行”,贡使行程中所作诗文及相关文献记录,称为“燕行文献”。乾隆二十年(1755年),安南贡使武钦邻、陶春兰、武陈绍自京归国,路经太平府,商盘迎接并亲自送至镇南关。安南使节都具有较高的汉文修养,娴于汉诗,商盘向贡使赠诗《送安南贡使归国》二首,贡使和诗六首,商盘又复和《安南三贡使和诗六章见贻,复成五律以答殷勤》五首。同时,商盘还有《护送贡使信宿邮亭途中偶咏》《昭德台》《却馈》等诗纪与贡使的交往,相关诗作共13首。201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25卷,辑录越南所藏元明清三朝越南汉文燕行文献79种,是中越关系研究以及汉文化在东盟地区传播研究的重要基础文献[13]。在此书收录的清代的安南燕行文献中,恰好缺少武钦邻等所著有关乾隆二十年朝贡的燕行记录。而中国有关此次燕行的记录也十分稀少,笔者查考所见,惟有清人徐承烈所著《听雨轩笔记》中有武钦邻(原文作武钦麟)等3人乾隆二十年归国途经桂林,拜谒桂林知府商思敬掌故一则。《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所收清代安南贡使与中国官员、文人唱和的诗作中,还附录有中国官员、文人原诗68首,涉及33人。中国官员、文人的原诗,作为安南燕行文献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研究越南古代燕行的史实、汉文诗歌创作以及诗歌作品背后的政治意识、中越官员与文人的互动,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商盘答和安南贡使的诗作,是越南燕行研究的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可补越南燕行文献之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商盘秉执“明知爱惜终须割,但得流传不在多”的严谨态度收录作品,其诗作近万首,但经选汰后,仅有3 000余首编入《质园诗集》,所删汰者近七成。我们可以合理推想,其中必然有大量旅桂期间的作品,这些关于广西风物的珍贵资料未能传世,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猜你喜欢

风物太平
太平风俗美
“四时风物岁华中”之“日下春和”展览
国学小笔记:“可盐可甜”的地下第一IP
太平老街
江南风物
沉淀岁月的影子——“风物”主题阅读
世间风物——和美术馆启动展
守正创新让“太平泥叫叫”叫得更响
劝君莫做“太平官”
木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