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木质雕刻的历史演变和艺术造诣
2021-07-06王婷婷
王婷婷
木雕是我国传统工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追溯到远古先民创造的第一件木制工具。当时先民利用石头或者骨头等在木头上刻录记事符号,制作简单的木质用品,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和实用内涵即是中国工艺美术的初始形态。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木雕“鱼”和辽宁沈阳新乐遗址2号坑出土的“鸟形木雕”都可以看作是新石器时代的浮雕作品。我国的木雕制作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的典籍之中,很早就有“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弦木为弧,剡木为矢”的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和铁工具的出现,为木雕工艺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此时木雕的表现手法由简单的刻纹发展到立体圆雕。在这个时期,漆器工艺迅猛发展,一直延续到汉代。而漆器的成型与木雕工艺密不可分,当时的木雕不仅主体造型美观大方,而且在装饰范围、表现形式、雕刻技艺等方面,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到秦汉时期,木雕工艺又得到进一步发展,此时的木雕既有造型艺术的美,又在工艺技法表现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南北朝时期,随着文化和商业的发展,佛教艺术传入中国,梁武帝广建寺院,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装饰木雕从内容到形式的转变,此时的木雕注重精雕细刻。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就有檀木佛像。例如,河北承德普宁寺大乘之阁中的一尊木雕观音,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雕佛像,佛像高22.28米,腰围15米,重110吨,有42只手印、45只慧眼。又如,南朝著名雕刻家戴逵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以整棵树雕成一尊一丈六尺高的“无量寿佛”,是木雕佛像的先例。
隋唐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民族交往与交融进一步深化,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此时的木雕创作题材广泛,木雕工艺趋向完美。这个时期的木雕佛像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佳作,具有线条清晰明快、刀法熟练流畅、造型凝练的工艺特点。唐代的建筑装饰木雕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具有华丽雄浑、雍容典雅的特点,如五台山的南禅寺、佛光寺等。在五代十国时期,木雕的造型艺术深受隋唐文化的浸润,这一时期的木雕技法工艺颇具隋唐文化艺术审美情趣。扬州邗江寻阳公主墓出土的着衣木俑,艺术造型不仅极具晚唐木雕写实的艺术风格,还表现出了木俑的神态与飘逸的服饰,从而使木雕艺术在表现人物形象上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除此之外,五代十国时期木雕应用十分广泛,如雕花木床、雕花木案、雕花木凳、雕花的生活用具,这一时期木雕的图案众多,有龙凤瑞兽、祥云纹、蕙草、牡丹等精美图式。紫檀、花梨、黄杨、沉香等名贵木材,也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木雕创作中。
《关公》(浙派人物雕刻)
《鱼化龙》(湘派瑞兽雕刻)
两宋时期,木雕艺术在前朝艺术水准的基础上得到了新的普及和提升。由于商业的繁荣与海运的兴盛,两宋时期出现了集市贸易,致使手工作坊产业得到进一步扩大。手工业的兴起,使木雕的群众基础更加广泛,一些善画饱学之士都能进行创作。木雕艺术的普及化,致使两宋时期小件木雕颇为流行,这个时期的木雕作品品相小巧,但形象典雅、造型秀美,浸润着浓厚的诗词文化韵味。北宋时期享有“技艺夫人”称誉的严氏,用檀香木雕刻的罗汉及弟子木雕群像,其表情传神、相貌细腻,可谓两宋时期木雕艺术的传神之作。
历朝历代的木雕工艺自始至终都与同时期的建筑装饰风格结伴同行,它们一起形成了木雕艺术的灿烂历史。元代的民族大融合致使这一时期各种信仰和谐共生,不再尊崇佛教大型木雕。木雕技艺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其最具代表性的有江西景德镇民居、安徽宏村民居、山西丁村民居的建筑雕刻。元代时期木雕较多运用在建筑上的门楣、匾额、斗拱、飞檐、梁柱等方面;其木雕表现技法形式也多种多样,代表性的形式有圆雕、浮雕、透雕等;木雕题材有人物、动物、山水景物;木雕艺术手法方面写实与夸张和谐共生。
随着历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建筑木雕技艺在明清时期发展到鼎盛。明清两代距今不太久远,所留存木雕建筑很多,有北京故宫建筑群、明十三陵、泉州开元寺、亳州关帝庙戏楼、上海城隍庙戏楼、河南社旗山陕会馆等。明代木质家具以其设计简洁、线条简练、雕工精致、结构严谨的明式风格独树一帜。晚晴时期,木雕技艺不但在建筑装饰和木质家具上成就斐然,而且在具有欣赏性和实用性的小件木雕上也是丰富多彩。清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木雕技艺依旧与建筑装饰相辅相成。在这段时间,木雕技艺更多在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风俗生活中得以体现,喜闻乐见、寓意吉祥的木雕内容促使木雕技艺日趋成熟,结合出现的黄杨木雕、龙眼木雕、红木雕等木雕类型,木雕工艺进一步细化,从而衍生出不同技艺的门派之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及时采取保护、恢复、提高、发展的有力措施,对民间木雕进行抢救、挖掘,民间雕刻艺人得以到高等学府进行培训和教授,同时,政府还将民间艺人们组织起来,统一管理。此后,他们创作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木雕作品,使木雕艺术不再仅局限于建筑雕刻和少数人手中的把玩之物。如今的木雕作品题材更广,满足了各种各样的需求。
中国的许多古建筑,如宫廷、寺庙以及一些木质家具上都有木雕装饰,建筑上的雕刻技法一般是较粗的阴线刻纹,而木质家具上用的雕刻技法多为镂雕、浮雕。在雕刻技艺方面,明代的家具以简洁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以及工艺也在不断进步,清朝时期家具上的雕刻由简入繁,达到一个巅峰。而在雕刻艺术特色方面,明代家具的造型艺术水平最高,被誉为“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在古今中外木雕家具体系中极具盛名。其雕刻艺术特色可用“简、厚、精、雅”四字形象概括:“简”是指造型大方、轮廓简练;“厚”是指结构精密、牢固结实;“精”是选料精细、做工严谨;“雅”则寓意典雅脱俗、格调不凡。明代木质家具之所以能够取得极高的美誉,关键是它从材料的选取、家具功能、工艺的运用等方面达到实用性与艺术追求的和谐统一。明式木质家具的工艺美学体现在如下几方面:1.意蕴之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古朴风韵。2.选材之美:深谙“道法自然”的审美理念,凸显木材自身的纹理和色彩。3.结构之美:合理采用“榫卯结构”,使之牢固且符合不同功能要求。4.造型之美:明式家具“S”曲线的运用颇多,从而使家具造型符合人体工学,也极具中华文化阴阳和谐之美。
总而言之,工艺美术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凝聚的精华,需要我们发扬、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