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旅游视角下普洱市茶马古城茶文化建构研究

2021-07-04何雪涓苏志龙

普洱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马帮茶马普洱

何雪涓,苏志龙,2

1.普洱学院,云南 普洱 665000;2.西南林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4

一、引言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对旅游有了更深层次的需求。2017年《国家发改委“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和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发布,预示着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已经初步形成。在文化旅游中,国外学者主要是通过对旅游者的分析来探讨文化的建构方式,Frias等分析了371名来自欧洲不同国家旅游者,结果表明旅游者在出游前,获取的信息资源形成的感知目的地形象受到所在国不同文化的影响[1]。无论是哪一种旅游方式,东道主与游客的行为都是一种文化及心理体验的互动过程[2]。

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特色文化旅游,受到广大旅游爱好者的喜爱,以茶为载体,将茶文化与旅游开发融为一体,达到茶文化精神享受的一种文化旅游方式[3]。乔秋敏等在研究茶文化旅游时,提出要提炼鲜明的茶文化旅游体验主题,深度挖掘茶文化体验内涵,在茶文化旅游中融入体验经济理论[4]。张春阳[5]认为要将茶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宗教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结合成为茶马古道文化旅游发展的新格局。毛彬彬认为构建旅游文化空间,其首要之处便在于深入挖掘文本,景区建设者们需要细致地梳理浪漫性特征及其与现代美学、物质文化等要素的结合[6]。黄丽娟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只有“活”的文化空间才能得以传承[7],而传承与建构是文化演进的主要方式之一[8]。在当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普洱市可基于普洱茶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大力拓展茶文化旅游建设。

二、案例地概述

普洱市茶马古城旅游小镇自2011年开始规划,2014年正式启动,共分4期建设,距离普洱市中心5公里,古城总占地面积5 000亩,包括旅游小镇和茶马古道遗迹公园。景区全程游览5 174米,游览时间大约需要3小时。茶马古城旅游小镇有商业街、小吃街、主题客栈区、酒吧区、公寓区和别墅区等。古道遗迹公园分为六大游客体验区,分别为水映茶马区、缆车景区、古道溯源区、马帮寻迹区、古树问茶区和野美湿地区。

三、普洱茶马古城茶文化建构研究

(一)古城建筑对茶文化的建构

1.塑造茶文化景点

在游客休息服务中心旁,有古城专门建设的马帮文化特色的饮马湖和雕塑“传茶者”(如图1)。雕塑主要描述的是马帮在崎岖山路中负重前行的画面,克服艰难险阻用双脚走出了一条条通往世界各地的贸易通道。

图1传茶者雕塑

景区的起点为难搭桥(如图2),原难搭桥地处于镇沅县振太乡,过去难搭桥运送茶叶到滇西临沧、普洱景谷、宁洱以及大理巍山,为至西藏、四川等地的必经之路。难搭桥后面是个巨型草鞋模型,旧时赶马人只能穿草鞋,一双双草鞋牵挂着家人的不舍以及对家乡的眷恋。后面一组雕塑,是根据马帮即将踏上征途,与送行亲人依依不舍,挥泪相别的场景,再现了当时马帮托运货物的不易。

图2难搭桥

定波湖景点(如图3)是一个人工湖,在湖上可以观赏到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鱼鹰抓鱼表演。在茶马互市时期鱼鹰与马帮就已结下了不解之缘,马帮在茶市交易过程中禁吃外来食物,所以每次赶马人在出行之前,都会用自己驯养的鱼鹰捕鱼,晒成鱼干带在身上当作赶路途中的干粮。忠义驿站二楼是马帮特色博物馆(如图4),博物馆总体分为五个观赏区,分别为问路屋、八仙醉、大懒敞铺、交易房和马锅头房间。博物馆建设主要围绕马帮文化打造,博物馆中收藏有五百件马帮旧物(如图5),大多数是以前各民族的马帮生活用具和马帮祭祀用品。

图3定波湖

图4忠义驿站博物馆

图5忠义驿站博物馆展示物

2.建造茶文化建筑

古道溯源景区内设置了唐、宋、元、明、清五个大殿,介绍了五个朝代的茶文化和马帮文化历史。

第一站为唐茶殿(如图6)。占地面积有309.66平米,建筑主要是仿唐代建筑而建,路基台阶、建筑屋顶、抬梁斗拱、门窗饰物无不体现出雄伟粗犷、雄浑繁荣的特点。建唐茶殿寓意茶马古道的开启,在唐茶殿内讲述了茶马历史的源头,茶马文化兴盛时期唐代关于茶的政策,领略了茶马文化进化历程,体会茶马文化古老的色彩。

图6唐茶殿

图7宋茗阁

第二站为宋代建筑风格的宋茗阁(如图7)。宋茗阁占地面积344.89平米,阁前按照中国传统也置有一对瑞兽。宋茗阁“互市兴盛,边贸繁荣”,在宋代时边疆战争居多,宋代朝廷决定在普洱开始设置茶马互市,用茶叶来和西北少数民族交换马匹、统治贸易和增强自身的战力储备。

第三站为元驿宫(如图8)。占地面积333.44平方米,整体仿元朝时期建筑。“驿”即驿站,是古代为行人提供途中休息住宿的地方。宫是中国古建筑中的一种建筑形式,多为帝王居所或办公的地方,或者是受过皇封的道教场所。元驿宫里展示着古时五条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纵横交错在群山间的五条古道,景致各异,美景与险境并存,世人为之震撼。

图8元驿宫

第四站为明普轩(如图9)。占地面积526.58平方米。在明朝万历年间,普洱茶的产业得到极大发展,生产加工普洱茶的工艺技术快速发展,在制作工艺上采用的是当时得到很好发展的朝廷贡茶加工工艺。明朝士庶用茶,大多都是普洱茶。万历《云南通志》载,“车里之普耳,此处产茶,有车里一头目居之”。天启年间,普洱茶内销已达到四百担左右。

第五站为贡茶院(如图10)。清朝时期普洱茶达到鼎盛时期,普洱茶成为皇室贡茶,许多茶号由此产生,八大茶山盛名远扬。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清延在宁洱设置了普洱府,通过普洱茶的设立管理贸易收集管理茶叶,而后在普洱府茶楼林立,商人云集,茶文化得以快速发展,茶马古道成为贯通南北,连接着中国和外国财富的途径。

图9明普轩

图10贡茶院

(二)旅游宣传对茶文化的建构

1.企业活动宣传中的茶文化

通过活动参与、人际互动能够宣传强化茶文化,旅游公司通过一些网络平台、节日活动等来扩大茶马古城的影响力。如在2019年10月举办了首届普洱茶马古道徒步马拉松大赛,用马拉松运动代表的坚韧、永不放弃精神,来体现出茶马古道上马帮人民的精神。普洱茶马古道徒步马拉松大赛选用茶马古道遗迹为赛道,通过对古道历史的缅怀,以实际行动对普洱茶马文化和企业进行全方面的宣传。2019年的“八一”建军节,退伍老兵们组团游茶马古道。在抗战时期,茶马古道成了唯一能够运送物资的通道,使持续战争的物资补给得到了保障。通过老兵游览古道,讲述了一场关于茶马古道的战争故事,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茶马古城的茶文化。2019年9月5日,茶马古城的茶马古道旅游景点获得亚洲旅游红珊瑚奖—“最佳文化旅游”项目,获奖充分体现了业界对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具有浓厚历史文化的人文精神的认可与肯定,也体现出景区具有浓烈的茶文化氛围。

2.导游解说中的茶文化

旅游解说是展示文化遗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对于旅游者有效解读和建构文化遗产原真性至关重要[9]。难搭桥后是一片桃林,导游介绍:“在此地建桃林是有由来的,这里就是借桃园结义的故事,暗喻这里是茶马古道上的马帮成员结义之地。过去茶马古道上马帮的旅途是极为艰险的,沿途匪患迭起,疫病肆虐、天灾不断。所以,行走在古道上的马帮渐渐形成一套特有的管理体系,全体人员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奖惩严明。长时间的野外生存,练就了他们团结友爱,坦诚豁达的性格。

导游结合历史故事与地方传奇对景点作介绍,使游客饶有趣味地沉浸其中,强化了对茶文化的想像,例如以神鸟的传说介绍了定波湖名称的由来,在唐茶殿中结合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进行了讲解,介绍了传奇人物诸葛亮与茶的关系。地方传说和旅游解说是游客了解茶马古城历史文化、建筑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导游的解说来突出古城的茶文化,并不断把新建构的内容融入到古城茶文化中,以此来增加古城的茶文化特色和茶文化原真性,增添古城吸引力。

(三)民俗中的茶文化

1.手工艺品

从民族发展的角度看,独具个性的文化始终不存在生存问题,只是伴随新的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在不断地进行修正和改变,文化产业的出现也正契合了民族文化发展的这一规律。文化是从一个社会中所有的和在社会互动中所实现的符号意义得出的概括,而文化属于社会中的每个成员,也具备一定的民族性,所以民族文化属于文化的范畴[10]。

普洱既是普洱茶的故乡,也是全球闻名的绝版木刻的发源地,茶马古城旅游小镇也是绝版木刻的展示基地,展品大多是以民族茶文化为素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街上还展示有普洱黑古陶手工艺品,黑古陶是我国古陶器中独具魅力的一种民间工艺品,马帮在运输货物的时候常用黑古陶来煮茶和储存物品。

2.古城小吃

小吃体现了一个地方的民族特色,也是与游客日常体验最紧密的一部分。在旅游业的发展下,茶马古城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吃,在商业街广场逐渐形成了小吃街,形成了多元化的小吃文化。许多小吃都与茶有关,例如有名的“茶叶蛋”,在煮鸡蛋的过程中加入茶叶,煮熟之后散发着淡淡的茶香,是茶马古城比较有特色且普遍的一种小吃。西藏人制作的酥油茶香醇可口,色彩诱人,成为小吃街的又一特色。古城还售有当下受年轻人喜爱的一种美食抹茶蛋糕。小吃不但丰富了古城的饮食文化,也是对当地民族文化和茶文化的宣传。

四、茶文化建构机制

(一)地方政府的主导与支持

普洱市政府为提出“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确立了把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产业发展成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建设现代服务业的目标,通过旅游业带动经济的发展。普洱茶作为普洱市的标志性产品,茶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茶文化旅游既是普洱市经济发展的产业,也成为普洱市形象展示的窗口。普洱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现场考察茶马古城建设状况,深入了解项目建设与推进情况,该项目的实施成为普洱市文化旅游发展的一大名片。

(二)商家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追求经济利益的商家在茶马古城的装修装饰增加了茶文化元素,如有些客栈内部添加了一些关于茶文化的装饰品,以此吸引游客。古城多数商家所经营的商品多以茶为主题,古城的茶元素吸引了大量游客。经营小吃的商家,也竭力增加茶文化要素来突出饮食的特色,形成独特的茶餐饮风景线。

(三)当地居民经济和文化的诉求

茶马古城周边居民利用民宿、农家乐等各种方式参与到茶马古城的旅游发展中。一方面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则是传承与宣扬茶文化。当地居民是茶文化天然的实践主体,有传承茶文化的自觉性,这是当地居民文化认同与族群归属的思想本源。当地居民对茶文化的建构有认同作用,这有利于茶马古城文化旅游的发展,反之,则不利。

(四)游客对茶文化的追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者观念不断更新,茶文化融合了休闲、体验等迎合了人们对于追求新鲜、特异等感受。游客看重文化旅游的特色与内涵,追求文化的真实性和传承载体的完整性[11]。大多数游客都会选择历史文化深厚、环境优美、文化体验极强的地方作为旅游地目的地。茶马古城拥有着悠久的马帮历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这些能满足现代的旅游者对民俗、历史文化体验的诉求。茶马古城的景点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向游客提供真实性的茶文化体验,促进了茶马古城茶文化的进一步建构。

五、结论

本研究从多个主体出发来展示普洱市茶马古城的茶文化建构,经过茶文化、马帮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展示给世人的是多元化的茶马古城。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茶马古城的茶文化不断被建构,从茶文化建筑、茶文化宣传、茶文化风俗等方面形成了浓郁的茶文化氛围。茶马古城的茶文化建构是由当地政府、旅游企业和当地居民在社会情境下,通过具体的文化实践所拥有的共同表征。各主体在茶文化建构的过程中,其诉求各不相同,动力机制各异,政府主要通过政策和行政力量推动茶马古城的建设;企业商家基于经济利益,打造特异性的茶文化以吸引游客;当地居民为了提升生活水平和传承茶文化也积极地参与到茶马古城的茶文化旅游;游客基于茶文化的想像感受和体验茶文化的真实性,使各主体相互建构与推动,共同建构了茶马古城的茶文化。

猜你喜欢

马帮茶马普洱
旧貌温柔似故乡 茶马古道第一镇 鲁史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高仕兴:云南普洱市马帮传统民族文化继承者
穿越秘境而来的茶马古道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
茶马古道
“普洱”音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