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风险管理的影响研究
2021-07-04章媛涓
章媛涓
摘 要:经济的成长推动,给了事业单位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和压力,事业单位需要考虑更多更复杂的风险管理问题。目前,管理者离职现象普遍,内控审计报告结果不理想,同时证监会也给出了很多整改的结论,这些问题产生的源头归结起来还是跟事业单位内控水平不达标有关。内部控制的水平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健康起着不小的作用。本文从内部控制问题出发,研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具有的影响和关联。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在《塞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面世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问题被很多的国家所重视。我国在最近数年针对内部控制的问题也因为不少违规问题的曝光和披露而慢慢被重视,此类问题大部分还是跟风险管理水平不佳、内部控制质量不达标有着直接联系。我国对内部控制的意义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也对内部控制的作用做出了肯定。不光只是推动内部会计控制的发展,也开始着重于内部综合性制度的完善。放眼目前的学术界,针对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展开探讨的并给出详细案例研究的成果还是较为少见。本文针对某事业单位M的内控完善工作以及造成的财务数据转变情况,来探讨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的互相联系。事业单位在工作中无法完全避免财务难题,怎样通过内部控制完善来降低财务风险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事业单位对制度的改良和对运营工作的重视等都证明事业单位有决心有信心尽量做好相关工作,减少漏洞。优秀的内部控制模式可以让事业单位在内部管理工作上更高效、更严谨。
一、前期研究成果回顾
对于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的有关研究,已经出现了不少探讨和观点。
曾经有观点表示内部控制能够用于综合风险管理和方案规划工作,更好地完善事业单位的综合性。也有专家对会计要素和组织变动会对财务风险以及内部控制产生怎样的作用进行了描述。部分观点认为,内部控制水平和财务稳定水平是正向关联的。林慧婷(2012)以风险管控为切入点,探讨 财务风险和内部控制的互相影响,借助实际案例为佐证判断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关键点越细致、越完整,则财务风险越少。阮敬(2015)结合内部控制、预算控制和财务风险防范的三大要素对财务风险管理给出了新的论点和建议,认为三者应该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设置,起到更好的综合性效果。王永海等(2016)对国内内部控制标准模式的开展发表了看法,认为这种规范的设置可以优化企业和单位的风险应对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国家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得出了不少结论。某专家表示,优秀且完备的审计组织可以优化内部控制水平。企业提高职责的分配合理性和效率,同时优化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促进内部员工的工作效率优化,同时明确岗位责任,减少财务问题。而企业或单位遭遇财务威胁时,董事会积极讨论并提高沟通频率和效率可以有效降低运营压力。上市企业在衡量和判断企业的运转质量时,应该将风险控制能力、领导者的专业素养、企业的操作流程合法程度等相关背景因素都纳入考量。同时,道德水平和风气文化也是比较关键的因素,企业和单位不能忽视这一方面。
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分析
从会计角度分析,会计基本要素的波动性和基础内容的不断改变,都可能借助其对资本结构、收益回报水平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从数据方面影响事业单位风险管理水平。分析资本结构可以看出,流动和非流动资产在各个领域均存在较为科学的占比区间和数值。假如脱离了合理范围,则表示事业单位的运营和生存很大概率出现了问题,也许就会导致财务风险。而考虑负债方面,事业单位的负债水平可以按照事业单位还款能力以及所需资金的用途等进行计算和考量,之后判断是否合理并衡量财务风险状况。流动负债占比太高或太低对于事业单位来说都不是健康理想的状态,也会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产生影响。
考虑权益和占比方面,所有者权益是还款的前提,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展示出事业单位的还款水平。考虑收益和占比方面,收益可以清晰地体现出事业单位制造和资本事项产生价值的水平,也就可以对相关认识起到提醒、警戒的作用。考虑花销和占比方面,花销说明了事业单位资金稳定水平和回报波动水平。花销的占比情况包括运营、制造、人力等方面的各项开支所占比例情况,占比情况的变化能够体现出事业单位目前投入的侧重,以及运营效率的情况。考虑收益和占比方面,事业单位在这一阶段的运营情况可以参考利润进行分析,利润的占比情况可以说明事业单位当前的主要收益来源以及存在的成长压力,同时能够展现事业单位是否具有持续运营的能力,也可以间接说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状况。
三、案例研究
本文选择事业单位M当作典型案例展开探讨。
(一)内控情况介绍
1、现状分析
即使M事业单位已经出台了一部分限制规定和奖惩办法作为员工绩效衡量和处理的手段,然而目前的制度还是不够全面合理。对单位中开展财务相关工作的职员也没有给出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意义的奖惩措施,对于怎样查找财务漏洞并尽早处理解决都无法给出正确的指引。同时,上述措施无法获得有效落实,基本只在单位中进行了小部分实验,并没有普及到全单位中。
单位基本依靠问询谈话、问卷填写等定性判断衡量措施来对财务风险展开调查研究。但定性判断衡量的措施并不严谨,会被个人意识和判断明显影响,无法客观公正地体现出事业单位的真实财务状况和风险隐患。同时,定性风险判断衡量措施也无法很好地定位风险,只能找出大概的方向,给后续的处理解决造成了困难。
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M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整改。
(二)整改前后内控工作的对比分析
1、内部控制整改前主要问题
(1)缺乏独立性
調整之前的不少岗位设置不够合理,很多工作岗位由同一位职工兼任,导致需要独立性的工作无法落实。同时,在内部控制工作本身,也缺乏独立的负责人和工作小组,无法有效推动内部控制工作的改革和进展。
(2)内部管理有漏洞
调整前,单位没有参考实际状况开展岗位的积极管理,具有不少问题。每个阶段的工作结束后,没有反思反馈过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质量。内部控制主要通过财务科室开展,单位高层并没有积极参与,因此可以认为单位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度不够,内部控制的落实效果不佳。M事业单位一直面临库存问题,并未按照规范进行处理和跟进,库存货物的成本核算存在偏差。
(3)和外界业务合同管理欠缺
某些和外界合作的业务没有及时签署合同,因此在后续的工作开展过程中,无法获得有效的控制权,提高了单位的财务和管理风险。
(4)会计核算方面存在问题
个别进行中的项目并未及时调整资产类别,也并未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查,导致账实不符、款项有误差的情况不少,从侧面证明M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者工作质量不达标,专业能力欠佳。会计核算不准确导致最终的报表出现问题,会对信息阅读者产生误导,做出不正确的判断,提高了财务风险。
(5)预算管理制度需完善
M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并不够成熟,没有规范的预算流程。单位对阶段花销没有准确科学的判断,也并没有专业的预算团队和审计部门,预算事项的开展不积极,职员的配合度不高,导致预算方案和实际情况出现很大误差,落实效果不佳。
2、内部控制整改后的效果分析
(1)独立性有所提高
M单位进行了优化组织架构的工作,为提高独立性而对不合理的机构设置、岗位安排和人员规划进行了调整。管理模式和权责的划分更合理细致,权责分离和平衡效果更佳。目前的决策流程可以更好地均衡不同方面的利益,让M事业单位的判断和选择更加贴合实际。组织架构的优化有效降低了單位潜在的风险和压力。
(2)资产管理优化
为改善资产管理质量,M事业单位安排了单独的资产管控岗位,让专人进行资产管控事项的有效落实。财务科室代替了先前的事务科室,开展单位中的存货管理工作。财务科室会对阶段固定资产开展细致的清查清点,并一一记录,调整之前有出入的账目记录。定期盘点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能够保护M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制度规定了定期查账、清点、及时更新和妥善保管资产记录等要求,让资产情况更清晰、准确。
科室的合理化设置、制度的更新修改、落实质量的提高和对生产管理的严格要求,说明了M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努力和关注,提高了M事业单位账实相符的力度,降低了财务风险。
(3)会计核算优化
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研究,财务科室按时进行综合应用资金、购销、财务行管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工作,开展研究和对比做出有参考价值的总结归纳,辅助未来决策的判断,科学完整的信息和参考数据有助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能够降低财务风险。
(4)完善其他制度
同时M事业单位制定并推出了资金和投资相关的制度要求,提高了资金管理的质量,降低了威胁。并且对投资事项做出了更规范的要求,减少投资错误。与此同时,M事业单位还发布了担保制度和科室管理制度,证明了单位对内部控制全面发展的努力。全面的制度可以提升内部控制的综合效果,也有助于各项工作的落实,降低财务风险。
(5)改良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有关工作给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和落实规定,确保预算在制定和落实阶段都能够得到认真的对待和积极的落实,保障资金的运用质量,方案的顺利实施,这都有助减少了财务风险。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按照上述研究来看,找出内部控制问题并逐一解决改善需要极大的努力和付出。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改善工作时应该更仔细、周全地考虑,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停滞不前。
M事业单位在意识到单位中的内部控制存在的种种问题后,积极开展整改工作,优化对单位组织架构的分配,规范和外界交易的处理,加强信息和交流的效率,积极的措施让M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有了很好的进步。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和事业单位落实管控事项的质量的提高可以有助于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降低外界环境变化造成的冲击。
(二)建议
1、设置风险防控科室
缺乏风险防控和应对科室会成为单位的一大弱点。成立专门的风险防控科室可以让风险得到预防和尽早的因对,能够提升财务风险衡量水平。发现风险后尽早汇报,及时采取措施,M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质量必然更有保证。在现金进出风险方面,M事业单位可以安排专人开展现金风险管理工作。
2、规范内部审计流程、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质量的高低严重影响着财务风险的情况。事业单位开展定期内部审计的作用不可忽视,内部审计能够找出漏洞,单位可以根据审计结果采取措施,尽早解决问题。因此,M事业单位应该规范内部审计的要求和步骤,优化审计质量,发挥审计作用。
参考文献:
[1]钱文彪.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2(06):120-121.
[2] 金烨,朱和平,汪青玲.中小上市单位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影响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12(18):73-75.
[3] 林慧婷.我国上市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相关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2.
[4] 阮敬.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研究[J].管理观察,2015(18):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