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相结合

2021-07-03汪树基

散装水泥 2021年3期
关键词:工程质量状态成本

汪树基

(甘肃第二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兰州 730050)

从建筑工程施工研究分析中不难看出,建筑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关系紧密,单一追求质量效果或严格控制成本,对企业发展都不具有实际意义。因此,企业应该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强化对相关工作的管理,为企业长期发展打好基础。

1 建筑工程质量成本构成

质量控制是降低工程施工成本的关键,只有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施成本处于最低限度。建筑工程质量成本包括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以及外部故障成本等。预防成本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预防工程质量不合格而导致返工所支出的费用,一般包括质量管理工作费、质量信息费、专门质量培训费、质量技术宣传费以及相关管理活动形成的费用。鉴定成本是指施工准备阶段和施工过程当中对相关投入材料进行试验、鉴定以及评价产生的费用总和。主要包括建筑材料检测试验费、工序监测费、计量服务费、施工质量评审活动等相关费用。内部故障成本是指在施工交工前因为工程质量问题或者发生施工事故导致的损失以及相关所需费用的总和,包括返工损失及相关费用、质量过剩产生的支出、技术超前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费用。外部故障成本是指在竣工验收之后,由于工程质量没有满足施工设计规范要求和验收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赔偿费用、诉讼费用以及相关违反政府相关规定及发生保护产生的质量维修费用等。

2 建筑施工成本质量分析

2.1 构成比例分析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同企业之间成本支出也不尽相同,在各个成本分类中所占比例也不相同,但基本成本比例差别不会太大。通过分析多个企业成本统计结果显示,一般预防成本支出较少,鉴定成本和内部故障成本较大,一般内部故障成本要大于外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相对来说较少。但是根据质量体系认证标准来说,要想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成本支出,就要确保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及外部故障成本之和占比相差不大。但是,由于每个企业面对的施工环境、设计方案的差异,以及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施工问题不同,会导致无法准确控制施工成本支出,所以,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通过收集、分析相关工程数据找到最适合的成本支出比例。

2.2 建筑安装施工特点分析

对于建筑安装工程而言,由于安装过程中遇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在工人施工操作方法和技术不同的影响下,内部故障成本要远远大于外部故障成本。首先,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发生一些因不确定因素而影响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下一道工序的施工,而整改构件质量问题会造成成本增加。其次,竣工前,各个监督单位,如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部门都要经过系统的质量审核,这个过程中也会发生相关的费用支出,加上在这个过程中对相关技术、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技术等都要进行筛查,在完全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之后才会进行施工结算,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完工后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降低了相关成本支出。

2.3 最适宜成本分析

通过对多个建筑企业分析得出,不同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成本支出会发生变化,且对各个类型成本支出也不相同,最适宜的质量成本模型如图1。

图1 质量成本模型

从曲线中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预防成本减少时,故障成本就会增加,两者变化是相反的。因此,在预防成本工作做好的前提下发生故障的概率就会大大减小,也就是说当预防支出的投入趋近于零时,故障成本支出会直线上升,此时工程管理效率最低,处于无组织、无纪律的混乱状态,工程质量最差。

(2)故障成本支出越小,工程质量整体状态越好。所以,在故障成本支出为零的情况下,完全符合施工设计要求,是建筑设计要求的最佳状态。但是,在现实施工过程中却难以实现。当预防成本急剧上升时,预防成本支出就会占据较多的成本支出比例,同时,企业收益也会减少,与企业经营要求不符。所以,预防成本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最为合适。

(3)根据总质量成本曲线图可以看出,无论是在质量最佳状态还是在质量最差状态,质量成本支出变化速度都是最快的,而这对于企业长期经营效益来说是不利的。所以,企业实际经营中这两种经营状态都是与现实不符合的。

(4)根据鉴定成本曲线图可以看出,总体变化趋势较为缓慢,在质量上升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成本急剧变化的情况,整体变动速度也较为缓慢。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只要是建筑施工就需要鉴定工程质量,必然会有鉴定成本支出。如果对所有项目都进行质量鉴定,不仅鉴定工作量增大,成本支出也将增加。所以,一般质量鉴定采取抽样检查的方式,直到检测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实际支出不会出现太大波动,对提升企业成本质量影响也不大。

(5)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是盈利,在满足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要确保成本支出最低。所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找到质量与成本支出的最佳平衡状态,也就是最适宜的成本。按照成本理论,当这四个成本都处于最低状态时企业的支出是最少的。从总质量成本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当处在最低点时就是质量和成本最适宜的平衡状态,而预防成本与故障成本支出也基本处于最佳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既能保证经济效益,还能确保施工质量,企业在施工中就需要寻找这个最佳状态点,要两者兼顾、不过分追求某一最佳值。

3 建筑工程质量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3.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不完善

结合我国现实工程施工状况来看,施工质量难以达到设计规范要求,在实际施工中无法找到质量与成本最佳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完善的管理组织,无法为质量建设提供相应的施工标准,难以形成规模化质量管理体制,导致企业始终找不到最佳的质量成本发展模式。我国现行的建设工作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改善而来的,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部分企业还存在政企不分的状况,没有建立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体系,而在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整体工程质量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3.2 对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很多建筑企业的质量与成本管理质量始终无法得到提升的原因在于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观念,不重视质量成本管理,没有安排专门管理人员对项目质量成本管理进行规划与监督,对施工相关工作投入力度小,忽视质量成本管理对整体项目建设的影响。加上很多建筑企业对成本管理工作过于形式化,监督只是停留在表面工作上,工作只在管理层中进行,并没有落实在生产一线,也没有与各个部门进行沟通,整体管理意识淡薄,无法发挥系统管理的重要作用,对企业发展没有实质性的有益影响。

3.3 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

很多企业为了节约开支,一人多职,用人时不看专业能力,而是根据企业经济状况进行人员分配,部分岗位以临时雇用为主,企业专业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没有相应的管理经验,不利于企业长久发展。

4 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成本控制的方法

4.1 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健全相应的管理部门,在开展项目建设之前,对相关的工程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建立专门的责任体系。其次,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建立相关的质量检测标准,在国家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施工行为,在每项施工结束之后,按照质量标准进行自我检测验收,在减少事故发生概率的同时降低相关成本支出。最后,要明确相关工作责任,要求职工在自身责任范围内进行质量把控,同时,严格控制成本支出,出现问题及时解决,降低企业损失。

4.2 加强管理体制建设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工程质量和成本管理效果,首先,要加强管理流程建设,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在实际施工中加强对承接企业的考察,了解项目施工的可行性,要不断完善施工技术,从根本上杜绝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其次,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每项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检查跟进,防止出现意外情况。同时,加强施工物料质量及机械质量管理,根据国家质量管理要求,严格审核相关施工材料质量,从源头把控出现不合格物料。最后,企业应不断加强对相关工作和技术设备的投入力度,为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做好铺垫。

4.3 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为了强化管理效率,首先,要加强对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加大对日常工作的投入力度,企业领导要认识到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将工作落实到实际建设工作中。其次,加强对施工人员专业技术的培训,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避免由于技术落后而造成损失。同时,积极吸收优秀人才,强化企业人才库培养,以此带动企业管理工作发展,提升整体管理效率。最后,定期开展培训工作,让基层员工也能认识到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从而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经济支出。

5 结语

施工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相辅相成,企业要把这两种工作状态结合起来,发挥其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提高工作效率,必须结合自身特点找出企业质量管理与成本支出的最佳状态,在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施工质量,实现双赢。

猜你喜欢

工程质量状态成本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状态联想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