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古彩装饰在现代雕塑牛的抽象表现和融合发展
2021-07-03刘静
刘 静
一、新古彩装饰艺术的简述
新古彩装饰艺术全面突破了传统古彩装饰艺术的束缚,它是古彩由传统装饰形态走向现代装饰形态的探索,在很多艺术家们的古彩实践和绘制探索中,对古彩的用笔、用料和用色都进行了革命性质的改变,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形式和构图准则,更加的自由和随性,有的画面已然成为唯美新势力的新面貌,追求的是清新淡雅的红和绿,而不是浓重的红和绿。传统古彩的古老章法和精细求精的旧有面貌,已经难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和创新的诉求,而当代民间的年轻艺术家们或者是学院派的教师和学生们为了有自己的古彩装饰新风格,一直在探索和研究古彩,以求得形成自己新古彩的创作风格,这就意味着新古彩装饰艺术已经逐渐发展起来,构成了一种新的革新体系,逐渐兴起了新的古彩装饰艺术的美好文化蓝图。
改革开放之后,各种传统陶瓷艺术门类陆续进入到新体系建设中,青花和粉彩已经形成了变化性的新类型,而古彩陶瓷装饰艺术的变革和创新却没有跟上,在现代陶瓷艺术观念的影响下,一些青年艺术家们大胆革新,他们改变了古彩旧程式的面貌,在传承和探索实践中,使新古彩的装饰瓷画艺术变得很现代化。另外,器物载体进入了多元化的时代,有丰富的立体雕塑和陶艺作品,圆形、扇形、不规则开光构图的不同瓷板和瓶器等,使得当代新古彩装饰瓷画活跃于当下的时代环境检验之中,通过各种展览评比和市场买家收藏的数据中有所体现,当代新古彩已经步入了新的时代,而不是传统守旧的艺术文化遗产,这也是一种发展趋势。
二、现代雕塑牛的新古彩装饰艺术的抽象表现和审美形式
在20世纪的现代艺术浪潮中,各种观念与流派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刷新了现代陶艺的表现语言,在当代国内国外,现代雕塑的造型发展和色彩运用更是多姿多彩。雕塑语言为现代陶艺带来的美感特征是全新的,是现代陶艺中一个独特价值的表现语言。陶瓷雕塑自然是三维实体,有形体、空间以及点、线、面、肌理和色泽等所有可观可赏的因素,展现了艺术性的审美。现代雕塑牛的新古彩装饰艺术直接就能够引发欣赏者的联想,观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停地走进走远和转圈观赏,不管陶瓷雕塑作品是以抽象的表现形式,还是独特的夸张的,平面的立体的或者多个联合的大型雕塑或者陶艺作品等,观者能够深刻体会到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即可,这就形成了共鸣。
陶瓷雕塑《牛》系列艺术作品《家和·福满·万事兴》,是笔者创作的现代新古彩陶瓷雕塑作品,采用简单抽象的大胆的线条形状为牛身,并通过简单概括牛的行走姿态和把牛头进行卡通抽象简约化,使瓷泥挺拔弯曲并富有创新型和童趣,造型上表达了自己的童真和童趣,有人说像牛似牛,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想象的空间很大,这是一套雕塑釉上新古彩和釉下青花相结合的陶艺作品7头牛(牛爸2头、牛妈2头、牛宝3头),也可以称作现代陶艺作品。一般陶艺雕塑是由陶土或瓷土经过成型、上釉和烧炉等方法制作而成的艺术品,陶艺雕塑从塑型到各种绚丽多彩效果的呈现要经过还原或氧化性质的高温烧制过程,所以说,这套雕塑作品《家和·福满·万事兴》做出来是不容易的。作品中牛身是一根弧线,所以雕塑成型比较难,最担心在烧制过程中坍塌或者变形,由于收缩率的问题造成了牛身弧线的开口大裂和牛嘴的小口裂等,因此,实验了几次雕塑牛才得以成型。现代雕塑牛的新古彩装饰艺术在空间的运用上带给我们的感觉是全新的、震撼的。回顾景德镇传统的古彩装饰陶瓷雕塑,多是佛像、菩萨和罗汉等,还有具象的侍女像、牛马羊等。而现在,一些卡通的夸张的简化的猪牛羊兔形象雕塑种类繁多,有抽象的,有单纯为了追求弧线或者曲线概念的雕塑形象出来。新古彩装饰的应用也多了起来,突破了传统古彩造像的束缚,逐渐变得多元性。
笔者的这套新古彩陶瓷雕塑《牛》系列作品,遵循中国艺术精神的“大象无形”,充分认识理解描绘对象,并从中发现既能揭示牛的基本特征,又符合形式美感原则的牛的变异因素,进行充分概括夸张、变形处理,创造出一种新的牛的雕塑艺术形象。在这套雕塑作品中,充分运用了概念化牛的独有的成型手法和抽象的新古彩牛图案文化语言来表达自己“家和福满团圆”的情感,当代的土与火,当代人与瓷,当代的情与物,这是新的古彩装饰雕塑的抽象表现和审美形式,是新的革新的风格展示。
在这套新古彩装饰牛系列的雕塑作品《家和·福满·万事兴》中,笔者注入了很大的心血与丰富、细腻的情感,每一个雕塑都有自己的表达,都具有单独的牛的艺术生命力,每一个新古彩牛的图案,其形态都不一样,都有牛的思想情感,哪怕是同一个系列的作品,新古彩牛的神态也不一样,有独特的牛的审美形式。这套新古彩陶艺雕塑作品采用印坯成型的方式制作而成,新古彩装饰图案彩绘提取了民间剪纸图案“牛”,各种各样的牛的姿态分别分布在陶瓷雕塑牛爸牛妈牛宝的身体上,牛爸身上分别有45个、42个牛图案,牛妈身上分别有24个、32个牛图案,牛宝身上分别有16个、16个、19个牛图案,这些图案共194个分布在7头牛身上,是牛的灵魂的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不论是民间艺术家、自由画家、学院派的师生团体,还是国家大师等,都得从生活中寻求素材,积累创作的元素,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内容结合在自己实际的作品当中,是绘画表现也好,是雕塑成型也罢,是新型古彩创作也好,是新古彩和雕塑作品融合也罢,创作出好的作品,才是检验真理和给藏家说服力的表现。
笔者的古彩雕塑作品的特色是多只牛同时在一头牛的脊背周围,中间分别穿插了多样的耕地、小草,分布在不同的牛的图案的周围,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一览无余,好生热闹,一头牛的身上彩绘多只牛这是独一无二的新古彩现代雕塑艺术。《家和·福满·万事兴》雕塑艺术作品中两家牛时而耕种,时而依偎,时而引吭高歌,时而休憩,时而奔走,时而奋勇前进,不论是大家还是小家,福气满满,牛气冲天。对我来说,每一件作品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与思想结合的天地,这种新型的艺术语言的探索,这种制造陶瓷与绘制陶瓷的乐趣,这种具象与抽象的浪漫转变,这种金木水火土的理性轮回,让我更加喜欢探索新的古彩装饰审美形式。新古彩牛图案彩绘继承了传统陶瓷勾线技法,将新古彩陶瓷七种色彩创新性地运用,“以色传意”区别于民间艺术色彩五彩斑斓的特性,很大程度上拓展了现代古彩陶艺创作的艺术内涵和审美情趣,提升了当代古彩陶艺创作的审美价值,更是创作者的内心情感与感悟的一种体现。
三、现代雕塑牛与新古彩装饰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现代雕塑牛的新古彩装饰文化吸收了很多方面的文化元素,这种融合与发展都是多元文化发展下的产物,例如,剪纸、刺绣、年画、皮影和织染等,吸收了具有代表性的牛造型、图案以及色彩等元素,在造型和审美方面都善于抓住并塑造牛的内在本质,提炼牛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和变形,更注重对日常生活牛的观察与累积,重视牛的内在精神表达。笔者的这套新古彩雕塑作品《家和·福满·万事兴》,是从民间艺术的各类题材中寻找创作灵感,结合现实生活中黄牛水牛的形象进行“观物取象”,呈现出新的牛的古彩装饰艺术样貌,是现代陶艺创新发展的重要探索,用一句话来形容:合情不合理,但以物言情,追求画意。我创作的194个牛的古彩图案,都画在了陶艺牛作品中,造型图案采用个性的牛为主体创作,这使我的作品能够更好地呈现雕塑牛和谐的内涵与灵性,这种再创造可以称为现代陶艺创作的图案装饰语言,使其与现代人的审美相契合,在整体视觉上更加丰富。周国桢老师在其雕塑创作中运用了民间艺术中的泥条成型的手法,动物题材既传承了本土民俗文化,又将具有象征意义的民间艺术转化为造型夸张的雕塑作品,具有现代生活意趣的诸多作品使周老师走出了一条现代陶艺发展的创新之路。我的新古彩陶瓷艺术创作中,从造型到装饰,没有重大的历史题材,而是反映个人淳朴、善良、理想和吉祥的愿望,将我对艺术的理解回归于文化中最为单纯的真、善和美,流露着纯真的乡土感情和我对人生、大自然的深切关爱。现代雕塑牛与新古彩装饰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概括总结为:第一,牛的形式大方,造诣包罗万象。第二,牛的手工原创设计鲜明,用意在指尖心间。第三,牛的造型童趣十足,用意跟随时代。第四,牛的形象简练夸张,用意天真新颖。另外,现代雕塑牛的新古彩装饰文化是向前辈们学习并研究现有的艺术作品风格中总结提炼而来,前辈们已经为古彩雕塑作品风格的形成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和革新。例如陶瓷艺术家朱乐耕的《京剧人物》系列作品就极具民间艺术色彩的韵味,作品以京剧人物为创作原型,以传统的“五彩”绘制方法进行创作,色彩运用大胆,视觉冲击力强烈,带有浓重中国传统“京味儿”。还有吕品昌老师的一系列作品,这种艺术雕塑耐人寻味,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引导着社会大众文化从视觉经验向审美体验过渡和演变,体现出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向往。
四、结语
新古彩装饰雕塑艺术还处在发展和探索阶段,它需要重视新的表现方法和审美形式,将隐喻、象征和意象等手法视觉化、形象化、科技化和综合化,并把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因素、文化认识程度和对美的感悟体会进行放大化的抽象表现,这样的作品更具有鲜活的艺术生命力。这需要我们去研究,在景德镇这个城市,现有的陶瓷文化符号多变又新颖,古朴又稳重,资源丰富又多彩,为艺术家的吸收、传承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至于演奏怎样的新古彩装饰雕塑艺术,就需要我们综合各种实力去演绎和创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