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联网发展背景下的汽车制造业供应链优化

2021-07-02赵姣姣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1年5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联网供应链

赵姣姣

(贵州华工工具注塑有限公司,贵阳 550025)

传统的物流一般都是在企业内部运行,以企业内部的供给与需求为出发点和重点。当前经济背景下的现代物流强调以社会经济为整个控制范围,控制对象包括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供应链物流中以主体企业为核心,进而全面管控整个物流体系。供应链的管理主要包括原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以及产品的出售等多个环节,可以实现对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以及用户之间的高效联合,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中间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1 物联网发展背景下汽车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体系概述

1.1 物联网发展概述

物联网是实现物物相连的网络,主要依靠现代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进行构建,使产品信息可以在网络上实现共享与流通。物联网主要通过应用红外传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等现代化的信息传感技术与设备,遵循相关协议,将物品根据实际需求与网络相连,形成完整的网络体系,使物品可以在网络中进行数据信息的识别、传递、处理以及共享等[1]。物联网具备以下特性:一是物联网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化;二是物联网的出现将互联网由最初的虚拟数据间的联通转变为物品间的联通;三是物联网可以通过相应的设备与技术使其具备一定的智能性。一般情况下,物联网体系可以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3个结构层级。其中,感知层对物体进行相应的信息识别与采集;网络层对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汇总、处理与储存;应用层则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共享与互通。

1.2 汽车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体系

现阶段,汽车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分析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可以发现,它的背后是强大汽车制造产业的支撑。我国的汽车制造业相比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已取得良好的发展[2]。此外,我国的汽车制造业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想要在国际汽车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市场份额的拓展,必须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对自身供应链价值的挖掘。典型供应链结构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典型供应链结构模式

升级与优化供应链结构时,供应链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内容,也是供应链优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进一步分析我国汽车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在企业战略性的规划体系下引入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理念,整体性控制与处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工作流,并高效控制原料的采购、商品的分销以及客户服务等流程,以形成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汽车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汽车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体系

2 供应链问题分析

2.1 零部件供应链问题分析

确定最佳供给是当前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的核心,不仅可以为零部件采购数量的合理性提供有效保障,还可以有效降低仓储方面的管理成本和资金占用率。有效确定最佳供给的前提是明确零部件的实际需求。零部件需求是供应链得以运行的重要动力。确定零部件需求时,不仅要明确物品的种类和数量,还需要保证零部件的配送时间。现阶段,汽车制造业的零部件供应链在配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1 资源协调问题

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较短,导致相关企业的条件较差,管理水平也相对较低。因此,合理有效地协调资源存在很大难度,且产生的运作成本相对较高。

2.1.2 中间库问题

现阶段,装配与制造汽车的过程主要采用多种车型混流的方式,涉及的组装零件较多,而在装配线附近并不具备较大的储存面积。因此,为进一步提高零部件供应的时效性,需要设立中间库,但这会导致供应链成本的增加。

2.1.3 零部件标准化程度问题

一般情况,位于供应链上游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在零部件包装单元方面也不尽相同,导致在信息交换过程中存在非增值作业,从而降低了零部件标准化程度,并严重影响供应链的运行效率。

2.1.4 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虽然很多汽车制造企业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是供应链中的企业并没有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有效对接,而信息系统所具备的功能较为独立且应用较为简单,会导致信息管理系统缺乏整体性,很难有效满足当前汽车生产的需求。

2.2 整车供应链问题分析

2.2.1 同步制造与均衡制造之间的协调问题

汽车制造企业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应以当前制造工业的整体水平为背景,有效预测市场销售,以实现均衡制造。均衡制造可以合理分配人力和物力等资源,但是在此过程中很难满足部分的市场条件,均衡点也不同,导致出现产品过剩与管理僵化的问题[3-4]。同步制造指的是以客服订单为导向,根据当前产品的订单数量组织实际的生产活动,且供应链中的厂商在制造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同步制造的时间表,保证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产品制造工作。因此,如何有效协调这两种制造方式是目前汽车制造业的发展难题。

2.2.2 成本和期限方面的均衡问题

现阶段,汽车制造业所采用的生产线主要是多线混流方式。该方式可以更好地利用流水线产能,从而有效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但是,在此过程中要有效分析整车交付的期限,并选用最大的产能合理安排生产工作,才能保证生产工作可以按时完工。因此,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制造企业可采用智能化重新排序系统合理安排不同车型的上线组织。使用该方法需要建立车身储存区域,而车身储存区域在建立和运行等环节的管理工作是难点。

2.2.3 制造排序执行文件的科学性较低

确定投入生产后,企业需要对生产数量、生产工艺水平、生产产品的结构以及质量控制工作等方面进行全面安排,进而制定出完善的生产计划。目前,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制造排序执行文件缺乏相应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且在制造成本的控制、制造组织以及客户服务的沟通反馈方面有待提高。

3 物联网发展背景下汽车制造供应链优化分析

3.1 汽车制造业的供应链优化原则

在汽车制造业供应链的优化过程中,为了保证供应链符合汽车制造企业的战略利益,需要坚持以下原则。第一,统筹协调原则。汽车制造业涉及的环节与主体较多,因此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需要坚持统筹协调的原则,实现各环节之间的有效交互与同步联通,以避免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而降低效率与价值。第二,成本最优原则。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其供应链管理应重点关注成本优化。第三,专业化与规模化原则。专业化与规模化是市场环境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与必然要求。

3.2 零部件供应链优化原则

零部件供应链管理时,可根据实物供应链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建立互联系统,利用RFID技术将零部件纳入系统,通过设置相应权限实现信息化管理[5],并通过拓展信息系统进行自动库存监管、自动订货以及自动补充库存等。

3.3 整车供应链优化原则

整车下线后,利用RFID技术通过条码方式将车辆制造信息和技术参数等信息与信息平台进行关联,并通过RFID设备实时异地读取信息,保证信息流传输的高效性。此外,需要以此跟踪车辆全链过程,以提供有效的售后服务。

4 结语

本文分析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和整车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列举相应的优化策略。可见,在物联网发展背景下,只有不断优化汽车制造供应链,才能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联网供应链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