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深度合作中工程造价专业的转型发展研究

2021-07-02

科海故事博览 2021年4期
关键词:校企工程造价深度

叶 蓓 陈 灿

(长沙南方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成果显著,为各行各业输入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但与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仍存在差距,为社会提供的一线建设人才不能很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和行业升级的需要,出现了“就业难”和“用工荒”现象[1]。因此,地方高校必须进行教育体系的转型与合作模式的改革,为学生全方位能力和知识储备的培养提供优良的条件,其中校企深入合作是关键环节。

1 校企深度合作的定义

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是高校和企业实现共赢,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在校企进行深度合作的过程中,可以达到双方优势互补、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和风险共担等作用。

校企深度合作是一种深层次的合作模式,与中初层次的合作模式存在区别,主要如下:(1)合作主体的广泛性。校企深度合作不仅是高校与企业,也需要学生、科研平台、行业机构、地方政府等多方共同参与;(2)制度约束机制。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难免会有各种困难,因此必须构建制度约束机制;(3)利益保障机制。校企深度合作既要规定各参与方在人才教育方面的责任,也要为合作主体的利益提供保障[2]。

2 校企深入合作存在的问题

2.1 参与主体认识的片面性

由于我国的校企合作模式仍处于发展初期,社会各界对该模式的认可度较低,尤其是各方合作主体。比如,本科高校转型后,片面地将其为理解成应用技术型学校,会降低教育资源分配、社会认可度等,或者缺乏对校企合作的认知,简单理解为从企业那里获取实习实训场所,而不是深度合作;部分企业对校企深入合作缺乏信心,认为就业市场就可以满足人才需求;学生及家长对教育改革的不理解,认为高校转型之后就是专科院校,因此不愿选择转型后的高校[3]。

2.2 师资与教学体系滞后

目前,部分高校注重学术,大部分都是学术型教师,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因而无法为全方位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实践经验。同时,教学体系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完善,缺乏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

2.3 无法保障合作主体的利益

高校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及行业提质升级提供服务,其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带来良好的效益;企业是为自身的发展以及规划出发,追求的是经济利益。由于校企双方追求的利益不一致,因而当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存在一定矛盾时,就会影响校企合作。

2.4 校企深度合作的资金不足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工程造价专业包括了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多门学科知识,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必须投入更多的实训室、实习基地及科研创新平台等实践教学硬件设施。但硬件设施的成本较大,仅依靠高校或者政府投资、社会捐献,则很难满足需求,往往需要企业能为实习基地与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部分资金支持,这就对企业参与校企深度合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产生了影响[4]。

3 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3.1 工程造价人才的定位

随着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普及,这就给工程造价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具备全过程的工程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和决算以及造价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为此,高校培养的工程造价人才必须具备以下素质:(1)理论知识,包括土木工程技术,造价管理,法律与经济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工程造价专业知识;(2)基本训练,包括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投资)所需的知识与技能;(3)其它能力,包括自主创业能力,强烈的事业心与创新意识,高度责任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3.2 相关法律法规、配套政策的落实

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的完善能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环境,许多国家已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法律法规以及合作模式[5-6](如表1 所示)。由于我国的校企合作模式起步较晚,虽然部分本科院校正逐步向应用技术方面转型,但在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方面亟需完善。对此,可结合我国的发展实际,借鉴国外的优秀理念进行逐步的完善。

表1 各国相关法律法规

3.3 强化师资队伍的有序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实现成功转型的关键。许多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师资水平未能完成相应的提升,需要有效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虽然积极引进了符合要求的教师,但缺乏企业工作经验,不能给学生的实践提供有效帮助。对此,学校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提质改造:鼓励教师攻读更高层次的学历;鼓励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提高理论知识水平;鼓励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实践水平。

高校和企业可以从人才培养的进程出发,进行充分的联动配合。比如,为了让学生尽早熟悉企业文化,并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学校可以聘请行业内的实干专家担任实践教师。为了获得员工职业素养提升和企业资格的提质,企业可以邀请专业水平过硬的教师辅导员工,为员工的各项执业资格考试提供教育基础。学校提供优秀的教师资源,企业提供实践实习机会,通过校企联动,既能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教学基础,也能给企业带来员工素质的显著提升,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高校也可以利用科研平台资源鼓励教师与企业进行横向课题申报,通过横向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提升科研水平,助力企业克服技术难关,同时校企双方可以共享科研成果带来的效益。

3.4 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

虽然工程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建筑工程的从业人员是处于社会较低层次的,而且建筑工程的工作环境较为艰苦,许多学生与家长在没有进行深入了解的前提下会对此产生误解,从而不愿意选择转型高校就学。因此,学校应该做好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加强他们对校企深度合作的理解,获得他们的有效配合。

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关怀,没有政府的支持,校企深度合作就会有不小的困难。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从思想观念上明确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从舆论宣传上突出校企合作教育对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提高人们对校企合作模式在应用型本科教育、地方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重要意义。

作为校企合作的推行主体,高校也应该提升自身的形象,比如开通服务热线,为学生、家长及关心校企合作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答疑解惑。同时,通过主流媒体、融媒体、自媒体等众多方式对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性进行广泛宣传,强化人们对校企深度合作的认知。

3.5 建立校企合作考评机制

校企合作各参与主体的通力配合是工程造价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关键因素,为了能保障人才培养模式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以此对整个校企深度合作过程进行优化与完善。出台相应的考评指标方案,并对校企合作的参与主体进行考评。如果高校在人才培养质量、就业情况、社会满意度等方面符合要求,则给予表扬或奖励;反之,则给予处罚,如限制招生规模、减少资金扶持等;如果企业在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满意度、学生满意度等方面符合要求,则给予奖励,如项目扶持、减少税收等;反之,则给予处罚,如通报企业的信誉问题等;如果学生表现优秀,知识储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则给予奖励或表扬,如评选最优学生、优先提供岗位等;反之,则给予相应的处罚,如限制评优评先、在毕业档案中如实记录其劣迹等[7]。

4 结语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需求的不断扩大,这些都在促使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培养全方位优秀人才。虽然部分高校积极实行转型,开展校企合作,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校企深度合作尚未完善。校企深度合作既需要合理的规划,也需要坚实的师资基础,更需要多方的竭力合作。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度展开校企合作的几种有效措施,可为校企深度合作中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校企工程造价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探讨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实践举措
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探讨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