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遗产价值评估的历史公园更新策略

2021-07-02周向频陈路平

风景园林 2021年6期
关键词:遗产要素公园

周向频 陈路平

1 历史公园更新面临的挑战

从19世纪中叶开始,西方为缓解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矛盾而开始建设服务于公众的城市公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出历史公园的概念,并被纳入遗产保护的认知范围。20世纪70年代①,“历史园林”概念仍专指“古典园林”,至1981年《佛罗伦萨宪章》则将其外延扩展到“不论是规则式的,还是风景式的小园林和大公园”;而在后续发展中,历史公园开始作为独立的保护类型。如英国将建成超过30年的公园定义为历史公园,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历史城市公园文件》则指出历史城市公园(Historic Urban Public Parks)的基本特征是植被、建(构)筑物、水体、道路、地形等组成要素,以及依赖于此所获得的历史景观特征,同时强调公园的开放性和无障碍原则。

中国城市公园的产生可追溯至近代公共园林。广州、上海、天津等开埠城市陆续营建租界公园,其造园形式及功能与传统园林有很大差异,成为中西文化交汇的物化表现。1949年—20世纪60年代以及20世纪80年代后2个时段,亦涌现出大量现代城市公园,前者受苏联文化之休息公园模式影响,后者则在丰富的国际化设计语言和思想中开拓了新篇章,其功能定位主要集中在公众娱乐休闲和城市生态保育方面。中国近现代公园在不同时期的建设和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政治、思想、社会、文化、技术等大背景的变迁,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因此在当代逐渐成为历史公园的重要范畴。

综合而言,在中国语境下,历史公园是指那些具有历史意义与纪念价值,园中留有历史遗存,并与重要历史背景、人物、事件有显著联系的公共园林。可将其分为2类:一类指建于近代及以后,距今时间跨度在50年以上的城市公园;另一类则为经修复和改建后作为开放空间使用的部分古典园林。

当下,历史公园的更新需求十分急迫,一方面,持续的大规模城市开发使建设用地接近饱和,但城市居民的各类需求仍逐步增加,因而社会各界开始在城市的空间利用中追求对原有场地的优化与功能叠加;另一方面,快速建设带来千城一面的问题使中国各城镇亟须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名片,而对城市固有文化的挖掘是其中最好的选择。此外,在城市发展背景下,城市整体开放空间体系与公园周边的用地、人口、交通组织不断变化,公园需要不断调适;同时,公园内部道路、铺装、排水等基础设施日益陈旧,一些场所的功能无法满足公众新的活动需求,这些内外状况的变化都促使城市历史公园进行更新。

不过,相比于其他城市公园,历史公园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由于历史公园存续时间较长,多存在不同时期使用与改造的叠加,其最初设计建造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已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因而在更新的同时又有了遗产保护的相关要求。保护与更新本应是一体,本研究阐述的“更新”策略也以“保护”为前提寻求活态传承;但在既有模式中,两者往往以较为对立和矛盾的状态存在。历史文保等级较高的对象常以复原为目标、修缮为手段进行冻结式静态保存;其他遗产对象的更新设计则往往过于倾向满足当代的使用与开发需求,工作流程粗略,价值观念模糊,评估标准混乱,常在实施过程中破坏原本价值载体,导致公园的历史特征弱化。故此,对景观要素与信息的重新取舍判断是将公园保护与更新相结合的十分必要的环节,亟须根据遗产价值评估结果建立较为系统的历史公园更新策略。

2 遗产价值评估的应用与优化

2.1 遗产价值评估的既有研究与应用

历史公园更新的每一个举措都是在对遗产价值、社会背景、可利用资源、优先权等因素权衡下的选择,是价值观的体现。基于对历史公园认知的深入,越来越多国内外研究与实践将遗产价值评估作为历史公园更新的重要依据与方法。

2.1.1 国外研究重点与趋势

国外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相关研究较成系统,如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在其研究报告《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中总结了评估的3个环节,即识别、阐述(包括联系与共同点)以及排序(确定优先等级)[1]。价值评估的内容是要完成能为所有利益相关者理解的“重要性陈述”,落脚到历史公园这一对象时,评估结果必须基于对公园自身性质、历史和对其他同类公园的整体了解[2],以及明确场地相较于其他历史公园的独特性。

英国历史公园保护更新的实施管理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流程(图1)。在遗产价值评估时,首先梳理公园基础信息、整体定位、演变过程以及历史、生态、社会、美学方面的价值和相关要素信息,标注价值影响范围等级;再根据相关评估指南,采用“景观特征评估”方法对公园进行景观特征分区,梳理各分区中列入名录的构筑现状,以及在历史、生态、美学、社会方面的价值,根据这两方面的评估分级②叠加确定后续措施策略[3]。

图1 英国历史公园保护与更新流程体系The conservation and renewal process system for historical parks in British

近年,国外对遗产价值管理与应用的研究开始关注社会性与经济性的议题。通过引入经济方面的评估为文化旅游目的地管理、文化遗产筹资、资源分配等提供信息和依据;此外,还强调对不同领域专业人士、具有代表性特殊利益群体的关注,以“自下而上”的广泛参与为决策提供信息[4]。而遗产价值与社会、经济价值的结合,有效地反映了遗产的社会和政治性质,但在判断“最重要”的价值时也造成一定的复杂性。

2.1.2 国内研究突破与不足

国内将遗产价值评估应用于历史公园更新的研究多见于2010年之后。一部分研究从宏观或原则性的层面切入,对历史公园以“多重对应分析法”等进行整体价值排序,并依照价值属性划分为不同类别,提出相应管理和利用策略[5];同时通过价值识别明确公园各部分重要性差异,协调历史空间中不同时期格局、要素和功能间的矛盾,以最大限度地保存遗产价值[6]。

另一部分研究则从具体的公园更新案例来探索价值评估理论与更新策略。这些研究大多先提出历史公园价值评估流程,再以单元划分方法将公园整体分解为更小、更具体的目标对象;同时将现状使用评估等叠合于对象公园整体与各景观要素中,以此兼顾历史公园对当代使用需求的满足,以利用IPA四象限图法等图示化评估结果,形成不同更新策略分区,提出相应的更新保护策略。

近年国内历史公园遗产价值评估系统虽得以不断完善,但在理论层面始终缺乏系统的评估标准与应用设计方法,在实践上也未建构出成熟的公园更新操作流程。对价值评估的理解往往止步于建立对象特征的重要程度排序,以定性的价值梳理作为公园更新策略的参考,偶尔将价值数值运用于对象分级;设计时采取的公园更新策略与价值评估过程的对应性较弱,跳跃于分区与要素细节层面,并受具体对象局限性影响而无法总结为适用性强的策略体系。由此看来,加强对价值要素、数据、排序等方面的运用,形成在不同方面、不同层级的历史公园更新指导体系是未来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方向。

2.2 评估方法的优化与模式建构

2.2.1 评估方法的优化

目前常见的各类遗产价值评估模型大多基于《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可以较为直观地统计和比较历史公园的各项整体价值,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1)该准则提出的“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文化价值”在具体应用于历史公园这一对象时存在一定的适配难度,如历史公园的历史价值概念便较为宽泛与抽象,往往需要通过在艺术史、科技史、社会史、文化史等方面的历史见证价值来体现,不适合作为直接指标;而作为景观对象,它又具有相较其他类型遗产所特有的生态价值,因而在价值类型的设置上需要进一步梳理与归纳。

2)公园经历漫长的发展变迁,具有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不同历史阶段往往体现出不同的价值状态,需要通过更精确的分阶段评估来辅助确认遗产特征的变化情况。

3)公园各部分遗留要素的年代信息叠加,有时难以对整体价值做出确切判定;而且单纯从界定的价值类型出发进行评估也容易遗漏部分历史文化资源。实际上作为遗产价值的物质载体,所有对公园自身及城市景观有贡献的因素都需要被确定、描述和评估,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如美国“国家历史区域”和“国家历史场所”注册登录的评估等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中心的评估体系,建立遗产清单,分析、盘点区域内所有建筑、小径、水面、事件等资源及其完整性和重要程度,不同评估思路的相互对照也便于评估结果与公园空间实体的对应,以实现评估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此外,传统评估模型存在关注重点较为单一的弊端,可以借鉴英国所采取的景观特征分区评估及其他适宜性、资源环境承载力等评估方法,注重对视觉影响与景观特征多样性的识别保护,增加对动态变化景观的理解与监督管理,与现状使用反馈相结合,回答“如何保护或开发”的活态传承问题。

2.2.2 评估模式的建构

结合既有研究[7],本研究将评估模式建构分为价值评估部分与活态改造评估部分(图2)。

图2 遗产价值评估模式图The model diagram of heritage value assessment

1)价值评估。价值评估又可分为2个层级,即从全园整体、园内要素2个层级展开对多个历史时段价值状态的评估。其中,历史公园当下的遗产状态对于后续保护与更新最具操作价值,因而将之作为价值评估的基本对象。在此基础上,全园整体评估是以宏观视角判断公园对于城市的价值,将其分解归纳为科学、美学、生态、社会、文化5类,并分别针对遗产的历史(层面)和当代(层面)设置具体价值因子。如社会价值体现在历史名人与事件的影响力等历史层面,以及体现在使用者情感认同、公园开放与共享性、容纳社会需求的程度、社会风尚的引领作用、公园知名度及社会声誉等当代层面;而生态价值则为公园类型遗产所特有,侧重于从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调节作用等当代层面进行评估。评估过程应基于对地域历史公园群体及个体公园发展演变的整体了解,依据评分标准对各项价值因子进行打分,统计出公园整体及各分类价值。

园内要素评估部分则从微观视角来测评公园局部的状态,可将对象归纳为历史遗留建筑、山水要素、古树名木及特色植物群落,并根据五大价值类型进行对应的衍生变化完成要素价值评估,如针对山水要素,可从地形塑造的安全性和技术水平方面探讨科学价值,从水体质量、水源、水土保持方面考虑生态价值,从历史久远程度和原貌保持程度探讨历史价值,从游赏活动适宜性探讨实用价值,以及从观赏性、与周边环境关系、在全园风貌中的作用、园林风格显著程度等探讨美学价值,最后整合得出对应要素的综合价值,作为后续单体要素处理的参考依据。

除了对现状的横向评估,还可根据公园的历史变迁,以相同的流程完成对各个历史阶段的纵向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比较遗产价值的变化与延续情况,一方面以定性的价值变化描述辅助价值分析,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后续保护与更新目标意向的参考依据。同时,整合与记录相关遗产要素的设计手法、现状分布、风格特征、材料选择、细节处理、历史变迁等信息,建立档案信息库作为识别和管理遗产的基础工具。

2)活态改造评估。价值评估之后,应针对历史公园的使用现状、更新需求与改造可行性进行活态改造评估。根据历史公园的不同情况,选择观察、访谈、实地考察、认知类评估等定性方法与评分,统计调查、模糊综合评估、层次分析等定量评估方法[8],从3个层级展开分析调研。①对公园与周边环境关系以及对公园自身景观环境、配套设施、公园管理、历史氛围、交通组织等方面进行定性分析;②结合景观特征评估的分区方法,依据可识别的形态、功能、价值属性边界,确定可被感知的特征风貌单元,总结其遗产保存状况、问题挑战与发展目标;③对各景观要素保存及被体验与感知的现状进行评估并量化为数值,以此全面反馈当代的使用需求。而在完成基础现状评估之后,可以针对公园更新的特色问题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分析。

3 基于遗产评估的公园更新策略

价值评估意在建立对遗产重要性的衡量标准以采取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其中对遗产要素的识别、分级与排序是操作的基础与前提。应整合公园历史图文信息、梳理遗产价值清单,确定重要性等级与优先度,同时明确现状问题与隐患,根据评估结果来制定宏观的城市层面与微观的公园层面的更新策略与措施。

3.1 城市层面策略

城市层面策略主要针对全园整体评估的价值分布予以反馈,通过对公园重要性程度及特征方面的判断,在城市宏观层面来确定其发展方向、合理分配有限资源,实现活态更新。

1)历史公园遗产价值分级、分类。首先,比较城市中各历史公园整体价值情况,拟定国家、省、市不同区域层面、不同重要性等级的历史公园名录[9],确定不同情况下的保护力度、发展方向、资源分配、更新计划等。在制定划分标准与选择计算方式时,可参考大部分现有研究的评价模式,综合各公园整体价值情况,设立不同等级的标准线或百分比;而世界文化遗产等国际遗产登录标准则采用条件制③。前者在操作上更为方便,但具体评估因子的设置应尤其谨慎,防止因重复、缺漏而影响整体价值评分;后者的分级方式更为精确和全面,可将要素评估结果也纳入评判范围,但在相应的分级标准的制定上需要更多商讨。

其次,根据历史公园的价值分布进行特征分类。在类别划分与计算方式的选择上,可以取各大类价值评分结果④,参考多重对应分析法,绘制各价值类别的联合坐标图,从图中的组群分布情况确定分类[10];同样,操作时还可以结合其突出价值与特色遗产清单,选择条件式分类方法。

依据遗产价值完成公园的分级与分类,可以有效而系统地对城市区域内众多历史公园进行梳理。首先在功能定位方面明确其个性与共性,如沿泰晤士河分布的伦敦八大皇家公园在更新中首先结合前期价值评估与遗产清单梳理,提炼明确各公园的特征、优劣势、机遇挑战以及在未来阶段的发展目标与定位⑤,立足于本身历史、艺术、生态、社会等多个方面的突出价值,有针对性地安排功能活动,分别对应历史上的传统活动、衍生的艺术特质、自然生态特性和多样化的社会功能等,达到各异互补或联合强化的结果。

2)历史公园空间规划与定位。综合各公园空间位置及上述功能定位结果,以各类景观、规划手段设置历史公园集群。其操作手法多样,如新加坡市民文化区在总体规划中保留了区域中的历史广场与公园,同时织补周边地带的绿化肌理与城市界面,形成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公共空间(图3);扬州段古运河则以遗产廊道的“珍珠链”效应实现资源的整合与联动⑥(图4),结合城市内部带状公园、林荫带等人工绿地,城郊河道、林地、山体绿廊等自然景观空间,将历史公园与其他点状历史遗产项目、具有文化意义的乡土景观、近郊自然遗产资源等结合,并作为城市慢行游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提升交通可达性与生态效能;更多遗产廊道的整合连通将提升、完善绿地系统网络,如伦敦和巴黎的历史公园便在城市绿地系统网络的组织中起到关键性的景观节点作用。对于历史公园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域,甚至可以打造历史公园专项网络体系,建设系列主题公园,叙述城市文脉,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组织。而不论采用哪种操作手段,这一系列案例都呈现出某种趋势,即在一定区域内发挥不同重要性等级公园间的带动能力,在城市游线中搭配组合各类特色公园的趋势,其关键仍是通过价值评估完成历史公园群体间的逻辑梳理,由此规避竞争关系,发挥叠加效应,统筹考虑群体内与群体间的整体保护利用。

图3 新加坡市民文化区总体规划(1988年),通过区域分析,构建连接历史公园的线性公园系统[11]The master plan of Singapore Civic Culture District (1988). Through regional analysis, a linear park system connecting the historical parks was constructed[11]

图4 扬州段古运河串联的历史文化资源[12]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connected by the ancient canal in Yangzhou[12]

随着城市的不断生长与发展,公园的分布、范围、界面环境等都在发生持续变化,对其在城市空间布局、定位上的动态梳理与规划,是从宏观上呼应其活态特征的重要策略。此外,根据历史公园全园整体价值评估中分设的具体价值因子,可整体把握城市与公园在不同方面的具体关系,通过价值与现状的匹配对比,可以更具针对性地基于当下动态需求,提出其在实现城市结构中科学、美学、生态、社会、文化方面价值定位的举措。

3.2 公园层面策略

在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下,历史公园在具体更新中多采用“微”更新的方式优化和提升现状,一方面基于园内要素层级的评估结果,将遗产价值与具体的空间载体对应起来;另一方面通过活态改造评估,了解公园衰败的根本原因、改造需求及适宜性,以尊重公园历史特征、时代精神和发展需求的方式,在公园层面确定适宜的改造强度和目标意向。

1)历史遗产价值要素的把握与运用。借鉴伦敦里士满公园(Richmond Park)的做法,将公园特征分区按遗产价值高低分级标注在平面图上进行直观表达,可以进一步将其细化至各要素层级。其中的高遗产价值集中区域作为核心展示区,维持历史原貌并保留重要建筑的原有功能,适当再现历史文化活动,并对游线进行重新梳理以突显历史布局结构;公园中其他价值不高的区域则较为灵活,可在保护历史格局的前提下引入体现现代游赏功能与时代精神的项目,不过仍需谨慎择址并控制数量。

此外,根据园中定性与定量评估的突出价值因子,可明确公园重要的标志性景观、历史事件和文化信息等,结合公园的历史演变脉络,加以总结提炼,成为后续发展的核心规律与设计意图,从而明确整体更新意向。同时,相关载体也成为更新过程中的重点保护或优化对象。如美国晨曦公园(Morningside Park)在进行遗产评估之后,强调对自然地形和历史植被的保护与保留,以保持平面布局结构为基础,修复公园随时间变迁而流失、衰退的历史特色。英国伯肯海德公园(Birkenhead Park)同样尊重并保留最初的设计布局,关注原始设计中对建筑体量和高度的控制,以及公园与城市空间边界的互动关系。再如英国希顿公园(Heaton Park)在明确价值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公园更新的宗旨和目标,即恢复园内软质和硬质景观的历史特色,从而巩固和提升公园的独特文物价值;确保公园中各类娱乐活动的开展,且不会威胁公园历史特征的保存;恢复二战前公园享有盛名的园艺传统等。

2)历史价值景观意象的保留与重现。历史景观价值需关注“层积性”视角,结合对不同历史时段的价值评估结果,提取积累的历史文化积淀。虽然《佛罗伦萨宪章》也提倡真实性的动态特征,尊重各个历史时期的遗存与状态,但公园景观效果与设计思想的展现又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对应时期空间格局的完整度。从当今时代下的空间更新角度出发,又要强调“层积”所展示的“共时性”,而历史公园中多重历史时期物质遗存与使用痕迹的叠加,为确定区域风格带来难度。如以绍兴沈园、广州药洲遗址为类比对象,两者在遗产价值认知上分别以陆游文化、九曜石遗存为核心价值,因而在更新修复中都以相关的时代与景观意象为设计参考。对于历史公园对象,同样可以通过不同历史时期价值的纵向比较,使相关空间载体及其功能的差异变得清晰。通常来说,为了动态真实性的最大化传承,应尽可能选择现状或史料记载最为完整的景观状态作为主要参考意象。评估公园某一历史时期遗产价值最高,且具备修复的可实施性时,可依照该意象进行适当程度的修复,以求带来更广泛的使用潜力和公园设计思想的重现。

此外,通过景观特征评估确定特征风貌单元,以其中高价值要素为主导特征,当其他现状要素与之在视觉景象、历史时期意象等方面有出入时,若整体景观风貌和设计立意尚显协调,则可加以保留并进行标识。而对于不兼容的情况,则结合具体风貌和价值关系来明确协调方法。若冲突要素价值突出且边界相对完整,冯纪中先生在方塔园中以各个时代文物自成环境的做法或可提供一种思路,或上海豫园、湖州莲花庄公园、扬州荷花池公园等经过增扩、合并、整合后的历史公园,以类似“园中园”的形式开辟独立的风貌单元,并以历史时间为线索构建不同区域游览逻辑;而若矛盾部分价值较低,则可以迁移至别处或拆除,以地面标识、局部保留等方式展示历史信息。此外,时代的进步也为不同时期景象的共存带来更多解决方案,如虚拟现实技术、光照投影技术等,可采用非物质介入的方式对不同时代的景象进行复原。

3)公园更新手法与细节的继承与创新。①继承在于延续与尊重有价值特征的细节,在重建、修复建筑与构筑等较为稳定的要素时,可依据历史信息进行复现,而恢复植物、山水等动态性变化要素,则以设计思想、历史意境的重塑为主。这一部分应重点关注公园中的核心价值载体,并以相关传统艺术、民俗文化、历史事件等非物质遗产为提取景观原型的重要来源。如湖州莲花庄公园参考宋画《四景山水画》来实现主体建筑群对宋元风格的再现,又依据《三希堂画宝》中的“三溪堂石谱大观”,修复园中重要历史景观元素“三品石”的风姿。②创新则回应了价值的“层积性”特征,依据当代新的使用需求,新建景观要素,其功能判断、风格选择以及与公园原有环境的结合等,都应从历史线索、场地文脉中寻找新旧间的联系。在操作上可通过各种阐释性景观的手法,将其转化为小品、壁画、铺装图案等,或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和艺术风格,通过新旧肌理对比来烘托历史景观的遗产价值,并注入新的时代特色。例如方塔园的3处入口大门的设计,则采用轻钢结构来模拟斗拱受力模式,延展了传统的木结构体系,同时为其注入新时代下的结构美学价值。

4)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回应与落位。一方面,应以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根据活态改造评估中对历史公园各方面现状的定性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提升意见。另一方面,将价值评估及现状使用评估、开发适宜性评估等活态改造评估结果,结合运用于对历史公园各要素具体更新程度与方向的判断中,识别其中不合时宜、阻碍发展的部分。可参考IPA四象限图法或英国历史公园中“红绿灯模式”叠加分析法(图5),对不同遗产提出保存、修复、强化、创新等更新方式,并明确各措施先后顺序。如对综合价值低、保存状况差的要素,以创新的方式为其注入新价值,以期产生新变化;对于要素价值更高或保存状况更好的要素,注重科学修复与额外资源分配以强化特征;对于价值与保存状况均较好的要素,则以最能维持其遗产价值的方式管理变化,同时把握机会,使其历史价值与风貌得以在当代展现、强化[4],以此实现历史公园在当代的活态传承与发展。但任何要素的修复、重建或创新都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对现状历史信息的改变与破坏,尤其需认真审视与评判公园相关部分作为娱乐、教育或考古资源的重要性影响[2]。现在,不少价值评估的应用研究都基于这种叠加分析的思路展开,其关键是针对具体对象建立分级标准,同时将各更新方式落实为具体的设计做法。

图5 英国皇家公园“红绿灯模式”分析方法The analysis method of “traffic light pattern” in British royal parks

4 实施与展望

在历史公园更新策略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除了以价值评估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引入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也是重要的实施方法与推行保障。在前期评估过程中,在设置价值评估因子时应关注历史公园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与喜好,探讨驱动与支撑空间变化的社会因素和价值观。建设者应注重对“场所感”“地方性”的合理化回应[13],同时充分调动原住居民在空间环境设计与反馈环节中参与的积极性,以实现公园更新的多方参与及协调。

而在更新实施过程中则应注重其有机性,一方面以小尺度的有序介入来实现新旧间的自然过渡,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规划及实施方法相结合;另一方面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阶段性计划,通过评估确定优先分级和保护更新措施实施的先后顺序,整理近期、远期政策与各类量化指标、成本估算等,并制定长期维护计划,持续记录相关工程的推进情况,定期检测与评估,及时进行动态变化管理。

历史公园的更新是一个涉及多层面、多系统协作的复杂问题,本研究仅是探讨了在此过程中遗产价值评估可介入的部分,完善了遗产价值评估模式,并梳理、整合其在各个层面指导公园保护更新的思路。价值评估一方面可梳理整合基础信息、识别价值载体,通过价值对比明确对象最重要的特征,确定公园主题定位;另一方面与现状评估成果相叠加,能在活态传承的视野下,确定公园整体与风貌单元、单体要素的具体的更新模式与目标定位,平衡遗产真实性保护、价值传承与满足当代使用需求三者间的关系。而公众参与环节、阶段性计划制定、长期监测评估的引入,更成为历史公园更新策略顺利实施的保障。

此外,中国历史公园涵盖范围较广,现代公园、近代公园及开放的传统古典园林在历史背景、造园手法、组成要素、景貌特征、更新需求等方面有不少差别,其价值评估过程虽可遵循相似的模式,但仍存在对不同方面的强调,这些应在指标设计上加以强化和体现。同时在宏观视角下,对不同性质的历史公园进行横向比较时,也应引入不同的权重因子,协调各类价值的重要程度。在更新策略的制定过程中,应根据历史公园具体的性质,调整合适的评估结果应用方式,针对不同性质类别的历史公园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注释(Notes):

① 1971 1975年“具有历史价值的花园保护与修复国际研讨会”期间。

② 前者遵循Conservation Principles, Policies and Guidance for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the Historic Environment(2008)中规定的重要性评估方法;后者参考Guidelines for Landscape and Visual Impact Assessment(2013)和An Approach to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2014)。

③ 如表现为当有若干项因子价值满足某一条件时,则视为某一等级。

④ 相对于具体评估因子数目的平均值。

⑤ 如海德公园(Hyde Park)传承与发展其举办大型活动的悠久历史传统;里士满公园(Richmond Park)被划定为英国特殊科学价值地点,结合自然生态风貌的保护来设置功能活动;摄政王公园(The Regent's Park)结合现状特征与民众使用需求,以体育为主题等。

⑥ 扬州段古运河于200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廊道沿线经过瘦西湖公园、荷花池公园、竹西公园、小盘谷、个园、何园、逸圃、吴氏宅第、汪氏小苑、卢氏盐商住宅等著名历史园林与其他历史文化公园。

图片来源(Sources of Figures):

图1、5参考英国皇家公园管理文件整理改绘;图2由作者绘制;图3根据参考文献[11]改绘;图4根据参考文献[12]改绘。

猜你喜欢

遗产要素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遗产怎么分
在公园里玩
千万遗产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一见如故
遗产之谜
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