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现状调研分析
2021-07-02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张月兰郑菲菲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徐 众 张月兰 郑菲菲
一、调研方式及调研对象
(一)调研方式
通过运用亲临实践、现场交谈、人员介绍、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泰州地区三市两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调查研究,同时采用参加学术会议、阅读书报刊物、查询统计报表等多种研究方式相结合。共发放调查问卷260份,收回有效问卷234份。线上调研采用问卷星的形式,主要针对农业经济领域专家和农村管理组织,共发送38份,有效收回36份。
(二)调研对象
分别运用了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类型的调研对象进行不同调研方式的选择。线下主要采用走访、调查问卷、个别交谈等方式,调研对象主要包括:家庭农场负责人在农业龙头企业经营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管理人员、主要参与到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运营的人员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包括的主要社员、新型职业农民、小农户等。线上则采用问卷星的形式,对农业经济领域研究专家、农村管理组织等进行调研。
二、泰州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泰州地区进一步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等形式的农业组织模式,有效的促进了农业产业模式从分散经营向集中化、组织化转变。根据2020年泰州统计年鉴,截止到2019年末泰州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6 600个、家庭农场数量为6 970个,同比分别增长5.71%和7.4%,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 814 823万元,实现了由数量到质量、由速度到效益、由外延扩展到内涵式发展方式的转变[1]。
(一)家庭农场发展迅速
泰州地区对家庭农场的发展一直坚持“适度规模”经营的理念。根据2020年的统计年鉴,截止到2019年底,共有6 970个家庭农场得到农业部门的认定,其中有687家示范性家庭农场得到县以上的认定,经营的土地面积共有1 472 018亩,其中耕地占1 393 335亩。有5 312个家庭农场涉及种植业,其中有4 870个家庭农场从事粮食产业的经营,从事粮食产业经营的家庭农场占的比重较大,有354个是从事畜牧业、有809个家庭农场经营渔业、而从事种养结合的有273个。2020年12月,泰州市农业农村局依据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核查报告》认定了市级示范家庭农场、绿色家庭农场和示范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体数量如下:有11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1个家庭农场共同参与的产业化联合体、有71家绿色家庭农场、有96个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三权分置”改革示范乡镇有12个等多家单位。从总量上看,泰州地区家庭农场呈现出逐年递增、规范有序的趋势。从内部发展质量上看,呈现出示范性、特色化、融合性等特点[2]。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
根据2020年泰州市统计局发布的泰州市统计年鉴,截至到2019年12月,在泰州地区共有6 600家各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比2018年增长了4.65%。其中有637家示范社被农业主管部门认定,虽然在数量上比2018年降低了3.95%,但是服务的小农户数量却在增加。在2019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数有930 582个,其中892 016个是普通农户数、有27 641个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2018年有1 041 83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其中975 491个是普通农户。两年数据相比较而言,虽然泰州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在2019年比2018年有所下降,但是在提供服务、带动小农户等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的作用却在明显提升。2019年服务小农户数量359 750户,2018年服务小农户数量324 567户,增加了35 183户,增长幅度为10.84%。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迅速
龙头企业作为对接市场与生产经营的关键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利用农业龙头企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优势,将农业生产经营中各个环节有机联系在一起,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是“公司+农户”的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模式主要采用公司与农户通过相关农业生产经营合同的签订而形成合作关系,通过采用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农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小、多、散”等问题。
表1 2019分市(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发展成效显著
“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这种组织模式在泰州地区的联合体中运用的较多,这种类型的组织模式有利于让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联合体中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与合作,从而有利于各类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联合体内部成员的产品供销、作业服务等有效提升。联合体的成立对加快推进泰州地区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三、促进泰州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路径
(一)优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夯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要重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按照平等互惠的原则,采用股份制等方式让农业产业联合体、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合作社等各个经营主体之间进行合作,从而在各经营主体之间形成有益、有效的利益连接机制。通过形成以产品营销、技术服务等某个或多个环节为纽带的服务联盟,来夯实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基础。
(二)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发展
一要采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方式。加快农业“走出去”“引进来”,大力推进“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精深加工”“农业+服务业”,实现农业产业链提升。二是发展“互联网+农业”。发挥电商平台的桥梁作用,引导推动各类农业生产销售主体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把发展订单农业与加强产销对接起来。帮助地区农产品品牌提升竞争力、扩大销售量,借助乡村振兴电商东风打造区域性的农产品个性品牌[3]。
(三)引入科学的发展机制,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化发展
一要加强规划引领。科学制定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做好全市规划、地方规划、特色农业发展产业规划的对接,明确特色优势,再进行产业链上的延伸,尽快形成规模优势。二要继续加强创新农业产业联合体的结合模式,培育家庭农场的发展环境,鼓励合作社继续加大农业服务力度,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层次,鼓励有条件的向深加工环节延伸。三要加大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设立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特色农产品产业项目库,适当享受扶持政策,给与补贴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