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店·渡口
2021-07-02郭建立
■ 郭建立
小镇的中心有条河,叫金水河;小河的上面有座桥,叫金水桥。
金水桥的东头,有一个四五平米的小理发店,安静地站在桥头迎来送往,很容易让人想到一个地方:渡口。这个渡口的摆渡人,名叫张进巧。
张进巧今年45岁,初中毕业。作为农家的女儿,年轻时,她嫁给了勤恳踏实的农村小伙。人生的轨迹本应像大多数农村妇女那样,守着一方小小的天地,寻常檐下,宁静日子,平凡生活。然而,张金巧不认命,她凭着一手精湛的理发技术,在桥头开了这间小得不能再小的理发店。
镇上人往来稀疏,她不奢求生意红火,只愿得平静度日。孰料世事无常,意外的灾难还是从天而降。
2014年11月4日,在外打工的丈夫不小心从高空坠落,虽然做了开颅手术保住了命,但恢复的过程让小两口的日子陷入了无尽的煎熬中。
无奈、叹息,苦闷、挣扎。那段日子就像跌入茫茫的苦海,昔日桥下动听的流水声,此刻就像一声声对日子的长长的哭诉。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进巧听说县里一家单位开办了国学讲堂,她抱着苦闷中需要心灵寄托的想法,来到讲堂听课。
那天令张进巧格外难忘,那节课讲的是《弟子规》。随着讲师娓娓道来的讲说,她一下被带进一个奇妙的世界,感觉就像在隧洞中历经苦苦的跋涉,忽然走出了隧道,天地豁然开朗,就像禾枯苗干的龟裂的心田,忽然落下了清澈的甘霖,心灵春暖如酥。
人活着,就要做生命的主人,探寻生命的真理。就这样,张进巧迷上了国学,她在国学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灵魂的滋养。
不仅如此,丈夫奇迹般地康复了,她学习的劲头也像打了鸡血一般充盈。新安、许昌、登封、郑州……她学习的半径不断地扩大,学习周期多则一个月,少则五六天。对于学到的东西,她细细领悟,唯恐遗漏了重要的知识点,当有所感悟时,她就认认真真地把它记下来。
积累得多了,就要学会更多地分享。2015年,她第一次登上讲堂,从没有登过讲堂的她,面对几十双盯着自己的眼睛,紧张得心都快要从胸口跳出来。然而,讲台登多了,慢慢也就找到了分享的自信和乐趣。后来她当任辅导员、当领队,在求学的路上,她由小心翼翼变为大步向前。
在磁涧镇的寒鸦小学,那是张进巧第一次面对全校师生进行交流分享,当她把自己的感悟讲给师生们的时候,赢得了全校一片掌声。
校长由衷地感叹,像张进巧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村人,尚且有这种学习的劲头和境界,我们作为教师,有学历、有工资,面对的又是学生,还有什么理由懈怠?
2019年,张进巧接触到著名作家郭文斌解读的《弟子规》(52集),打开了学习的全新天地。
随后,她又经历了第一次网课交流的考验。直播的头一天,她几乎一晚上都没合眼,打草稿、打腹稿,反复试讲,又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折磨和突破。最终,她用踏实与认真,赢得了网课交流的成功,赢得了满堂喝彩。
既要知,还要行,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说起张进巧做公益的故事,还要追溯到2006年冬季。那天下午,一位熟识的老人走进张进巧的理发店:“进巧,我口袋里就3元钱,你能给我理发吗?你也知道俺家里的情况……”
张进巧很爽快地答复:“王大伯,我知道咱家里的情况,这就给您免费理一次发。”
张进巧非常感慨,有很多家庭的年轻劳力都外出打工赚钱,家里留下年纪大的父母和孩子,生活无人照料,更别说有的家里条件不好,生活更举步维艰。想到这里,张进巧想尽自己所能,做一些奉献爱心的事情。自己开着理发店,生活勉强过得去,不如给老人们免费理发,既在生活上帮助了他们,也能让他们的心里感受到温暖。
那天之后,张进巧就开始给进店的老人免费理发了,并且一直坚持了下来。除了免费理发,张进巧还坚持着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公益事业,那就是给过世的人理发。
想承担这一项特殊的工作,作为一名女子,首先要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张进巧从来都没感到害怕,因为她觉得,生与死无非是人的一种状态,当你以超越生死的态度看待生死的时候,死亡也是一种自然安详的状态。更何况,眼前你可能觉得害怕的过世之人,却是别人最深爱、最舍不得说再见的亲人。
这项特殊的工作,最重要的是理发的态度。对于一个过世的人,他们是不会对理发的技术有任何挑剔的,但张进巧却没因此有丝毫的含糊,她一样耐心细致。由于逝者都是平躺的姿势,她理发时只能俯下身子,半跪着来理发。在别人看来,这是一种个人身体不得已的扭曲,而对于张进巧来说,这是生者对逝者的尊重。
人世间,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与逝去的生命作别,本应该就是极为充满仪式感的事情。
张进巧坚定地说:“若谁家半夜叫我也去,我也会随叫随到。我觉着人来世上一趟,不容易。帮他们体体面面地离开,是我作为一名理发师的责任!”
表面上看,张进巧只是一名普通的理发师,但你又感觉,她分明就是一位精神剃度者。她可以剪断世俗的烦恼、名利的纠缠、死亡的恐惧和红尘的杂念,她的心间,既有入世的清醒,又有出世的超然,饱含黄土的质朴,又不乏雪莲的圣洁。
爱人受伤恢复的日子,乡亲们不仅从言语上鼓励她,还在农忙季节抢收抢种中,给她家以人力、物力、财力上无私的帮助,使她家没有因养伤不能下地劳动,而误了农活。
乡亲们对她家的大爱帮助,还有国学的熏陶,更坚定了张进巧做公益事业的决心。
镇里的上窑村,是个偏远的小自然村,出行不便,村里大多是老年人。张进巧得知情况后,主动承担起定点定时理发的任务。村民们都说,这些年来,每个月张进巧来理发都是一件大事,比过节还热闹。
2018年秋天,她所在的五头镇河北村举办重阳节饺子宴活动,她义务组织有文艺特长的20名群众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地排练文娱节目,前去活动现场助兴。
同年冬天,五头镇河北村举办孝老敬亲活动,她联系到广州一家慈善单位,寄来了85套价值5000余元的优质保暖衣,免费送给老人,并自付油费开车把这批保暖衣从县邮局拉到村部。
2020年2月抗击疫情期间,张进巧和镇上的朋友韩金枝,开车带上工具,先后到镇里北沟、寨前、寺上、仝沟、马荆扒等村免费给村民们理发,受到群众的广泛赞誉。
同年12月,在县里举行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表彰会上,张进巧被评为优秀志愿者。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村邻和睦、社会和谐。
张进巧的言传身教塑造了好家风。她的两个女儿,在好家风的影响下,乖巧懂事,学习上进、知书达理,乐于助人,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有一年,理发店收到一张假币,张进巧很郁闷。她的小女儿说应该交给银行,不能给假币继续流通的机会,还说给钱的人也不一定知道那是假币。小女儿的几句话让张进巧既释然又感动,也让她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好家风带来的好处。
2021年2月20日半夜,张进巧被老村委主任急促的敲门声唤起,镇上一位48岁的中年人因为突发心梗离世,家里人想让她去帮忙理发。
张进巧二话没说,赶紧穿好衣服就要出门,读大一放假在家的大女儿也被惊醒,对张进巧说:“妈,我陪你去吧!”
一句简单的话,让张进巧禁不住眼睛一热。要知道,不要说孩子了,换做是一个大人,这样的事情躲还来不及呢,更不要说主动要求去了。一句简单的话,饱含着女儿对母亲的爱,也饱含着女儿对社会的爱、对离世生命的悲悯和尊重。
为了影响并带动身边的家庭,张进巧在村里成立了“樱桃小镇五头文明十二家”组织,定期组织大家学习交流。
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三,过年的气息还未褪尽,按照约定该是线下共学的日子。这一天,偏巧下了雨,天气寒冷,张进巧觉得大家可能不会来得那么齐了。然而雨并没有挡住大家的脚步,大家都如期而至,其中一位学员,还是从县城专程坐车赶回去的。
大家学习的劲头和践诺的态度,让张进巧心头涌起了一股暖流。
春雨在哗哗地下,金水河在淙淙流淌,五峰连绵,小镇恍如淡淡的水墨画。在一家小小的理发店里,传出了朗朗的国学诵读声,传出了大家开心友善的交流声。
这声音,可以把人带入悠远古老的乡村记忆,带入未来乡村振兴文明新风浸润的憧憬之中。
张进巧的理发店开了15年,做过的好事多得数不清。从事国学学习交流5年多,她写下了近40本修心日记,参与国学交流30多场,义务理发1000多人次,不仅如此,还带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习者、志愿者。
这样的成就,是张进巧过去从没想过的,也是一般的农村妇女不敢相信的。但文化、文明就是蕴含着如此强大的力量,可以让平凡的生命发生剧变,在低矮的屋檐下张开奋飞的翅膀。
“今年做公益时间要达到400个小时。”“家风课要讲够100场。”这是张进巧2021年的愿望,也是一个小小理发店所传递出的强大能量。
渡己、渡人,渡心、渡情,渡日、渡月,更渡梦。一只小船,文明导航,善心做橹,执着为念,不停地从此岸抵达彼岸,从今天抵达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