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宋随笔
2021-07-01黄思源
黄思源
未识宋词前,我最爱唐诗。
恢宏的大唐气象呈现在波澜壮阔的唐诗之中,挥洒自如的盛世大国风貌深深吸引着我:殿内是文治武功君臣对和,殿外是烟火人间歌舞升平,热烈的、浪漫的、多情的、决然的、幽默和洒脱凝聚着唐的非凡气度。
与唐相比,宋拥有更成熟的一面。他以细腻、老道、坚定、含蓄、独到的处事方式,在苦难中发掘出残破的美。唐如贵族公子,展现着他的风流和潇洒;宋似沧桑男儿,他于风云激荡中静静观看,细细倾听,长长叹息,默默流泪。苍生与别离,求而不得,藏之于心,时空的距离所带来的美,只得远观,携着真实中的虚幻发人深思。宋词以无数篇章告诉世人他经历的苦难和屈辱、无辜与无奈。那是少年英气褪去,日渐垂暮的老叟隐在历史风尘中的一次次反省与深思。
唐常展现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自信和大气,但宋却是在残破的河山中小心经营,谋取更大的成就。以至于南宋年间的经济体量达世界首位,人口也首先突破一亿,思想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巅峰——但爱好大一统的中华民族并没有以此为荣。驱除鞑虏、还我河山的英雄夙愿并未在此实现。但宋词却在这种时局下得到了发展,从脱胎于唐詩中的“长短句”“曲子词”,发展到后来的“易安体”,形式韵律逐渐统一,自成一派,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精髓。可以说是宋成就了宋词,同时宋词也演绎了宋的传奇。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乐府运动的古训,也在宋词中得到了充分贯彻。世人在变法图强、促进改革的思想驱动下,“为时而著”之心与“为时而著”之文得以并存。直面现实,讽喻时事,“缘感而发”也与宋开明的政治环境下文官分布情况相关。由此,宋也是边塞诗词广布的时代,文人的错位造就了宋词的沧桑与多舛。
《书经》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由此可见,音韵美也是诗词之美的一大特征,不同于汉赋之注重骈文,唐诗注重声韵,宋词以其长短不一、极富口语化的表达,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通俗化的语言,平民化的转变,使宋词对比唐诗更久地占据了历史的舞台,这一形式也为元曲所继承和发扬。深入民众,去除阶级化的隔阂,传承与发展并存的艺术特征,是宋词的独特优势。
从政治上看,文艺青年赵佶(宋徽宗)对于宋词的喜爱,也推动了宋词在贵族阶级中的发展,投其所好的政治行为,在不经意间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以词题画,借词作画的艺术形式颇为广泛,这也推动了文人雅士书画的发展。
总而言之,宋所特有的时代背景造就了宋词,而宋词所拥有的沧桑感与残破感凝聚了宋的内核——于苦难中坚强、艰难中奋进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古往今来的广大读者。
指导老师:朱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