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产雏鸡饲养管理要点

2021-07-01韩文格

科学种养 2021年2期
关键词:嗉囊水线雏鸡

韩文格

种鸡从开产到产蛋高峰所产种蛋孵化出的雏鸡称为初产雏鸡,其体重与种鸡周龄成正比。虽然初产雏鸡孵化时胚胎较小,成活率较低,但只要饲养管理到位,仍然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性能。

一、温度

1. 温度影响

初产雏鸡不能耐受低温环境,因为在孵化过程中蛋重较小不能产生过多热量,使得初产雏鸡体重小、产热少。环境温度较低时,初产雏鸡由于体质弱,不会像正常雏鸡那样发出尖叫声,养殖者很容易忽视低温给初产雏鸡带来的危害,进而造成育雏期死淘率较高。

虽然初产雏鸡需要较高的舍温环境,但是舍内温度过高也会给雏鸡带来危害,比如发生严重的脱水应激,主要表现是张口喘气,肛门温度升高到41.1℃(适宜环境条件下的肛门温度为40~40.6℃)。过高的体温会损害雏鸡肠道,抑制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进而造成雏鸡生长发育不良和死淘率较高。

正常情况下,雏鸡入舍5天内完全没有能力调节自身体温,生长到2周龄时体温调节机能才逐步完善成恒温调节。初产雏鸡胚胎小,从变温调节转成恒温调节的过程需要更长的时间,对环境温度的变化更为敏感,所以在变温调节阶段,需要更好的控制环境温度和雏鸡体温,以获取理想的生产成绩。

2. 目标温度和预温

初产雏鸡要求的目标温度比正常雏鸡高出1℃,通常要求舍内的空气温度达到34~35℃,平养时垫料温度为30~32℃,地面温度高于28℃。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温度,在雏鸡入舍前2~3天进行鸡舍预温,尤其是新建鸡舍和冬季育雏时,应提前3~4天对鸡舍进行预温。如果预温时间较短,虽然当时鸡舍温度已达标,但舍内温度容易发生波动,致使雏鸡体温无法恒定下来,严重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

生产中可以分阶段进行鸡舍预温,比如在雏鸡入舍前72~48小时,将鸡舍温度升高到20℃;入舍前48~24小时预温到24℃;入舍前24~12小时升温到28℃;入舍前12小时内升温到目标温度。预温过程中需要对鸡舍温度进行测量,切忌随机抽测温度,否则会引起严重误差。为更好地掌握整个鸡舍的温度情况,应在鸡舍前、中、后3排,每间隔5~6米检测1次温度。

3. 检测体温和活动状况

为保证环境温度适宜,应在雏鸡入舍后2小时左右检测体温,同时在入舍后的前几天重复检测几次,以确保雏鸡体温正常和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为使检测的体温具有代表性,每次检测时需要分5组、每组检测10只,在鸡舍不同区域选取50只,将检测的温度记录下来,并计算出每组和全群的平均体温,及时发现不同区域之间是否存在温度差异和全舍的温度是否适宜。

雏鸡的正常体温在40~40.6℃之间。如果体温高于41℃,雏鸡就会张口喘气、远离热源;如果体温低于40℃,雛鸡就会扎堆、靠近热源。雏鸡肛门温度的高低是评估鸡舍环境温度是否适宜的关键因素。雏鸡生长到5日龄时,体温会逐渐升高到41~42℃。雏鸡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雏鸡采食量下降、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增重不足等,所以一旦检测出雏鸡体温不在正常范围内,就需要立即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调整鸡舍温度。

鸡舍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动速度都会对雏鸡的体温和舒适度产生影响,所以在检测雏鸡体温时应认真观察雏鸡的活动状况,以此判断雏鸡是否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通常雏鸡感觉太热时,会张口喘气和发出噪音来散发体内热量;如果感觉寒冷,会积聚在一起取暖,用手触摸其腿脚感觉比较凉。

4. 育雏密度

初产雏鸡个体小、需要较高的温度,在育雏期可以适当提高饲养密度,这样不仅能够节省热能和育雏占用面积,还可以提高饲养人员的劳动效率和饲喂器具使用率,更加精细地管理好鸡群。初产雏鸡的饲养密度是正常雏鸡的1.1~1.2倍,在入舍后的前3天为45~47只/米2、4~6天为28~30只/米2、7~9天为11~12只/米2,10天后与正常鸡群的饲养密度相同。

二、饮水

1. 及时冲洗饮水系统

在空舍期彻底清洗和消毒饮水系统,水线和饮水器选用合适的消毒产品进行浸泡、冲洗和消毒。雏鸡入舍前用清水彻底冲洗掉残留的消毒药物。

育雏时鸡舍内温度高,雏鸡饮水量少,水线内的水流速度缓慢,这样就给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创造了条件,极易在水线中形成生物膜。所以在育雏前2天应每隔2小时冲洗1次水线,不仅可以减少生物膜的形成,还能降低水温,利于促进雏鸡采食和体重增加。

2. 确保饮水温度

初产雏鸡最适宜饮用水温为10~14℃,如果水温超过26.7℃,雏鸡对水的消耗量会明显降低,并且影响雏鸡的日增重。

3. 及时调整水线高度

初产雏鸡入舍前几天的生长速度很快,容易出现水线太低的情况,这样不仅给雏鸡饮水带来难度,迫使雏鸡饮用水杯中被污染的饮水而感染病菌,还会造成饮水浪费和难以控制鸡舍湿度,所以要在调平水线的基础上及时调节水线高度,保证雏鸡舒适地喝到水。具体要求是:入舍后的前2周鸡脖与水线呈45°,2周后呈75°即可。

4. 保证适宜水流量

初产雏鸡个体较小,水线中的水流不适会造成雏鸡饮水困难。使用乳头饮水器时要对水流量进行监测,方法是:选择水线末端,用量杯测量,在自然状态下触碰乳头,测量1分钟的水流量;一般要求雏鸡入舍后7天内的水流量为20毫升/分钟,7~21天为60~70毫升/分钟,22天后为70~100毫升/分钟。水流量适宜说明水线压力也比较合理。

5. 检查水量和水质

可以用触摸雏鸡嗉囊饱满度的方法判断雏鸡是否饮水充足。雏鸡入舍后2小时,嗉囊饱满度为75%,说明嗉囊中有水有料。

定期抽样检查水质,对使用氯制剂消毒的饮水,要求p H值达到5~6 . 5,氧化还原电位在650~750兆伏。

三、喂料

初产雏鸡须尽早开食,以补充体内卵黄消耗。雏鸡开食质量可以由体重来衡量,如果雏鸡出生1周后体重未达标,往往是由于采食量少、饲料配方不合理、饲料形状不适合以及采食空间不足等因素引起的。

1. 饲料配方

初产雏鸡的饲料配方应按照饲养管理指南中给出的营养标准进行设计。有的鸡场为了提高雏鸡1周末的体重,会大大增加饲料中的能量及蛋白质含量,这对初产雏鸡的生长发育很不利。饲料的可消化率是一个重要指标,各种原料都会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比如豆粕中含有甘露聚糖,容易促使消化道功能不好的初产雏鸡发生糊肛现象,所以鸡场要按照营养标准科学合理地进行饲料配制,也可在饲料中添加帮助消化的酶制剂,以提高雏鸡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能力。

2. 饲料形状

建议使用颗粒破碎料饲喂初产雏鸡,因为熟化后的饲料不仅容易消化,还能减少饲料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降低雏鸡发病概率。对雏鸡来讲,采食颗粒破碎料更加方便,不容易产生挑食现象,利于维持体内营养平衡,避免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3. 采食量及料位

为促进雏鸡尽早开食和采食更多饲料,建议在育雏区域铺设垫纸,将饲料撒满垫纸,方便雏鸡自由采食。同时按照饲养管理手册上给出的饲喂量来制定饲喂流程,并记录好每天每次的饲喂量,一旦采食量发生减少,可以立即追溯原因采取措施。

4. 评估鸡群采食情况

用检测嗉囊饱满度的方法来评估初产雏鸡的开食情况,建议在入舍后24小时内进行检查。初产雏鸡正常采食和饮水后嗉囊饱满柔软,具体标准是:入舍后2小时的嗉囊饱满度为75%,8小时为80%,12小时为90%,24小时为100%。

(作者联系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216号开元大厦8楼 邮编:050091)

猜你喜欢

嗉囊水线雏鸡
鸽嗉囊积食
草鸡硬胀嗉的治疗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草鸡硬胀嗉的治疗
草鸡硬胀嗉如何治疗
优选雏鸡四法
水线光缆
水线光缆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雏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