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设计之美

2021-07-01张佳琪庄一兵

收藏与投资 2021年3期
关键词:索菲亚哈尔滨建筑

张佳琪 庄一兵

摘要: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一座设计巧妙、宗教气息浓厚的东正教教堂风格建筑。教堂红砖绿顶,搭配金光闪耀的十字架,展现了教堂的庄重与肃穆。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其独特的风格、精巧的建筑、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成为俄式风情建筑的经典代表作品。教堂在哈尔滨极具异域风情,是哈尔滨的地标性建筑,许多游客慕名前来,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文化发展与交流,也促进了当地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圣·索菲亚大教堂建筑外观结构、内部空间布局、材料应用、堆砌手法的研究分析,研讨圣·索菲亚大教堂建筑的设计之美。通过分析其建筑设计,了解这座建筑,感受建筑的宗教文化和精神内涵,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哈尔滨这座城市,了解当地的城市文化、城市性格和城市精神。

关键词:哈尔滨;圣·索菲亚;建筑;设计之美

一、圣·索菲亚大教堂建筑概述

物产资源丰富、风景优美的冰城哈尔滨位于我国松辽平原的松花江中游地区,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冰城哈尔滨,以冰雪雕塑闻名,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哈尔滨还是风景优美、具有建筑特色的城市。走在城市街头你会发现,哈尔滨的建筑包罗万象,有中式建筑,还有一些带有俄式风情的异域建筑。这种建筑特色是由哈尔滨的历史发展进程决定的。在历史上,哈尔滨曾是沙俄的宗教侵略中心,因此在哈尔滨保留了很多当时的建筑,这些留存下来的俄式建筑,风格独特、调性鲜明,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由于这些俄式风情建筑,哈尔滨还有了另一个名字—东方莫斯科。

在这些欧式建筑中,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宏伟壮观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这座建筑位于哈尔滨道里区,是远东最大的东正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拜占庭式风格建筑,其设计者是俄国设计师科亚西科夫。现如今,这座宏伟壮观的大教堂不再具备教堂的功能,已被改建成历史博物馆,用于展出哈尔滨的发展进程与变迁。但作为哈尔滨具有代表性的地标性建筑,仍然吸引着全球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二、建筑设计之美

教堂建筑结构精美、堆砌技艺精良、建筑规模宏大,在国际建筑设计上有很高的地位。教堂建筑外观立体感强烈,建筑布局安排匀称均衡,装饰精美,整体运用大量的曲线线条设计。这些设计上的精细考量,都展现了圣·索菲亚大教堂独特的艺术设计造型和设计师精湛的建筑工艺。下面将从建筑的结构、内部空间布局、建筑材料工艺、建筑色彩等方面,对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建筑的结构之美

圣·索菲亚大教堂外观造型庄严肃穆,构造严密,从内到外散发出神秘而庄重的气质,有着深厚的艺术内涵和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佳作。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结构十分完美,充分展现了优秀宗教建筑的结构之美。通过建筑结构,人们也感受到了宗教建筑营造的宗教氛围—庄严肃穆和神圣之感。大教堂在布局方式上为南北对称式布局,东西总长为42米,南北总宽为28米[1]。建筑结构均衡,凸显了宗教庄严的形象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主体地位。教堂有正门和偏门,正门朝西。

圣·索菲亚大教堂外观十分特别,其中最让人过目不忘的就是楼顶上方。饱满圆润的欧式大穹顶,像极了一颗洋葱头,高耸入云,高度达到48米,直径长达10米。庞大的穹顶,高耸入云、直插云霄,增添了磅礴的气势;圆润挺拔的结构,增添了教堂的威严感,也凸显了典型的东正教堂风格。这种穹顶结构和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巨大红色穹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教堂建筑的画龙点睛之笔。

环绕大穹顶分布的,是四个尺寸不同的尖顶。四个尖顶建筑共同环绕着中央大穹顶,整体空间态势呈现环绕上升的动态感。四个尖顶建筑组成的建筑群,内部有互通的楼梯连接,整个教堂前后左右有四个门供出入,确保人员的流通顺畅及安全性。正门的最顶部为钟楼,其造型设计风格与俄式经典教堂建筑保持一致,都运用了垂直叠收形式的建造方式。在建筑设计上,正门上方钟楼的高度要远远低于中央穹顶,又高于其他尖塔很多。

在空间结构上,四座尖塔与中央穹顶的高度设计巧妙。通过尖塔环绕中央穹顶的方式,整个建筑在视觉上呈现向上延伸的动态感,这是典型的传统东正教堂设计风格。由此可见,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以洋葱头穹顶为中央造型,以6个十字架、钟楼和两座尖塔为陪衬的建筑群。这些线条各异、体积差异较大的形态集合,呈现了立体、节奏分明、充满音律美感的屋顶空间。

教堂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内部空间结构。教堂穹顶构成了极其宏伟壮观的空间轮廓,以基督教为设计背景,平面运用东西向十字架造型元素,在立面空间上,运用拜占庭风格大穹顶[2]。整体建筑内部的视觉焦点集中在高耸的穹顶上,让人仰望、敬仰宗教神明。圣·索菲亚大教堂内部空间既是协调统一的,又是富有节奏变化的。空间与光影交错,当人们在教堂内,斜射的阳光穿过窗户照到大殿中,眼中便会出现黑白交错的图案,仿佛置身于空中。

如今,圣·索菲亚大教堂已经不具备宗教功能,内部一楼被改为历史博物纪念展馆。人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教堂庄严的文化氛围,还可以看到美丽冰城的历史变迁。

(二)建筑材料和工艺之美

大教堂的建筑风格属于典型的东正教教堂风格,除了引人注目的洋蔥头穹顶,大教堂的建筑材料和精巧的工艺也为建筑增色不少。

大教堂建筑整体以清水红砖作为墙体材料,清水红砖的防潮性好,材质坚固、隔音,是建筑墙体的绝佳材料。大教堂墙体构造复杂,砌功精细。建筑地基上的墙体向外部延伸堆砌,层层堆砌的砖块使建筑底座显得厚重稳定,营造了典雅庄重的教堂氛围。墙体以大小套叠的拱券构成母体。位于大穹顶下方的是一个十六面体的大鼓座,鼓座的每一个段面都开了一个高侧窗,檐口装饰线角为花瓣形和神乳体。鼓座下部经过多层线角过流到下层八面体的大柱墩。底部棱、角、线和谐连接,为罗马风格的边疆拱券的设计风格[3]。这几十个窗两侧砌成的壁柱方圆相连,为整个建筑平添了几分异域风情。

(三)建筑色彩之美

每个建筑物都有独特的色彩美感,满足人们的视觉欣赏需求,也会增强建筑的表现力,凸显建筑的个性色彩,传递建筑语言信息。现代建筑设计师在考虑建筑色彩时,不仅要思考建筑本身的色彩表达方式,还要考虑建筑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只有与自然环境建立和谐持久的互动关系,建筑才能与自然融为一体。建筑色彩的选择还要符合建筑的功能定位,突出本地域的历史文化、地理文化、民风民俗、城市性格等。

圣·索菲亚大教堂建筑主体以深红色为主色调,有着显著的俄罗斯莫斯科风格。在建筑建成初期,洋葱头穹顶是金色的,后来修缮成了墨绿色。墨绿色的穹顶搭配深红色的墙体,运用对比色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墨绿色屋顶上方是金光闪闪的十字架,既是标识性元素,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文化内涵之美

一座优秀的建筑是充满生命力和灵魂的。透过建筑本身,你可以看到设计师想表达的宗教意义和精神文化内涵。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建筑设计中也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一)建筑理念融合与传承

一座优秀的建筑,不仅要展现本土特色,还应该汲取不同风格特点,在建筑理念上开放包容、融会贯通。教堂采用了大穹顶覆盖之下集中式与拱券结构相结合的建筑形式。建筑的布局匀称巧妙、选材得当,建筑技艺精良。建筑典型的洋葱头穹顶和帐篷顶,展现了俄式建筑风情。在建筑理念上,设计师坚持了俄式宗教建筑的特点,又融合了哈尔滨本土文化的理念,实现了建筑风格的融合与传承,将建筑主体与建筑环境、城市文化融合发展。

建筑不是独立的个体,它是设计者思想、城市个性、城市文化的表现载体。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建设发展中,已经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人文习俗和环境特征,因此它是哈尔滨近代欧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并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二)工匠精神

建筑的伟大不在于建筑本身,而在于建筑背后蕴含的伟大设计理念和工匠精神。索菲亚大教堂精巧的设计,展现了设计师伟大的工匠精神,也展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辛勤劳动。教堂内外,砖砌拱壁和四周的墙壁、混凝土楼板紧密结合,镶嵌牢固。历经70多年,圣·索菲亚大教堂并未出现任何裂缝。建筑的楼顶层次分明,富有空间节奏感。这些精妙的设计展现了设计师们精湛的设计工艺和伟大的工匠精神,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三)城市魅力

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立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城市发展的见证,在哈尔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哈尔滨是连接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是东北地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使这里汇聚了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还融入了西方传统文化特色,形成了具有多元文化和异国风情的建筑文化艺术。

四、结语

一座建筑影响一座城市。哈尔滨是一座神奇的城市,它将本土民风民俗和异国风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圣·索菲亚大教堂正是很好的例子,展现了哈尔滨独具异国情调的人文景观和城市风情,它并不是孤立、冰冷的建筑物,是历史的见证,是研究城市文明进程的重要证据。它承载着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进程,是城市文化、人文、历史演变的精准体现。时间的沉淀赋予了建筑丰厚的艺术内涵和历史意义。正因有了圣·索菲亚大教堂等一系列宗教性质的建筑,才有了多元、兼收并蓄的哈尔滨城市文化。每当我们看到这座建筑,内心便会情不自禁地升起骄傲自豪的情感。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是人类历史文化宝贵的遗产。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折射了东正教在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命运流转,是中俄文化在哈尔滨起落沉浮的鲜活标志[4-5]。

作者简介

张佳琪,1995年2月生,女,汉族,黑龙江黑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学。

通信作者:庄一兵,1970年生,男,汉族,江苏盱眙人,教授,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马丽.哈尔滨城市景观环境的色彩构成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20.

[2]杨嘉明.哈尔滨近代宗教建筑演化与形态特征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

[3]胡祖义.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J].城乡建设,2020(03):81.

[4]张蔷,谷岩.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室内装饰分析[J].大众文艺,2019(15):73-74.

[5]冯凯.红砖上的经典—圣·索菲亚教堂[J].砖瓦,2019(02):17-19.

猜你喜欢

索菲亚哈尔滨建筑
静听花开
刘派
哈尔滨冰雪之旅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倘若,爱在哈尔滨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索菲亚的魔法书
索菲亚的魔法书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