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涵泳工夫兴味长

2021-07-01李明哲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滕子京岳阳楼记岳阳楼

李明哲

一、导入

(课前安排学生自行疏通课文。)

师: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遍。

师:这堂课我们主要来谈谈阅读感受,说说《岳阳楼记》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师:其中这样一组问题,要思考一下:为什么写?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写给谁的?为什么能写出来?

二、环节一:古仁人其人其事

师:作者范仲淹为什么写《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来说一说。

生:滕子京嘱咐写的。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作者淡然、超脱的态度。

生:写给好友滕子京的。作者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并且心忧国家。

师:用文中的话说——?

生:“属予作文以记之”。

师:范仲淹在文章中写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滕子京,对我们来说,就是“古仁人”,我们来看古仁人其人其事。

(屏显)百度百科:范仲淹(此略)。

(屏显)百度百科:滕子京(此略)。

(屏显)“窃以为天下郡国,非有山水环异者不为胜,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滕子京《与范经略求记书》)

师:《与范经略求记书》,就是滕子京向范仲淹求《岳阳楼记》。还有一篇文章写得不错,有兴趣的同学课下搜读——

(屏显)何林福《滕子京致范仲淹<求记书>的文史美学价值》

三、环节二:千回百转识思路

师:谈谈你对文章的感受——用一个字来概括。

生:秀。

生:美。

师:再读一遍,用哪一个字概括你的整体感觉更恰切?理由?

生:忧。我感觉整篇文章不论是写景还是议论,都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师:各有各的道理。但是老师认为是——大。

生:什么大呢?

生:气势大。

师:气势大源于境界大、情怀大。有没有同学感受出来“大”?

生:境界壮观,心胸宽广。

师:你从哪里感受出来的?

生:第二段,还有第五段。

师:读出“大”来。老师隔空喊话,你们隔空齐读。——对了,不是有“语音消息”吗?谁来读一下?

(生发语音消息,师生点评。)

师:还差把劲儿。想不想听老师读?

生:想。

師:(发送朗读录音。)

生:老师的普通话还得练练。

师:哈哈,标准度差了点儿,但韵味出来了。

师:课本上的预习一“文中到底写了哪些内容”——我们看,先写的什么?再写的什么?最后写的什么?

生:先写的滕子京上任的社会状况,后描写了景物,最后作者抒发了自己的抱负。

生:先写了岳阳楼的景色,然后写了作者因景色而悲喜,最后写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生:先写了藤子京上任后的变化以及自己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然后写了对岳阳楼景色的感受,最后写了忧国忧民。

师:把每段的中心句划出来,这样作者的思路就很清楚了。我们分别来看,第一段的中心句——?

生:“属予作文以记之”?

生:“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师:交代了——?

生: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原因。

师:也就是写作原委。第二段的中心句——?

生:“前人之述备矣”。

师:这一段的落点在哪句上?

生:“予观夫巴陵胜状”。

师:落点怎会在前面呢?

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师:“前人之述备矣”,作者不想再说,那么,作者想表达的是——?

生:“备”是详尽。

师:“然则”一转,作者他想表达的是——?

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师:嗯,这才是第二段的中心句,点出“异”,以下分说。

师:读出“览物之情”来。

(生发语音消息,师生点评。)

师:第三段和第四段的中心句分别是——?

生:“感极而悲者矣”和“其喜洋洋者矣”。

师:这个好回答,第三段“悲”,第四段“喜”,照应第二段“异”。分别读出“悲”和“喜”。

(生发语音消息,师生点评。)

师:味道还欠缺一点。第五段的中心句——?

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师:否定“悲”和“喜”。

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这一句也可以看作是全文的中心句。

师:读第五段,读出作者的悲喜观、忧乐观。

(生发语音消息,师生点评。)

师:“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结尾这一句与前文哪句话有关?

生:“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师:千回百转,层层推进,这就是作者思路的具体体现。读好课文就要把握住这条线。

师:预习一:“本文题为《岳阳楼记》,但并未具体描写岳阳楼本身,这是为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

生:借景抒情。

生:因为“前人之述备矣”,有很多人写过,不差他一篇。

(屏显)“岳阳楼大观,已被前人写尽。先生更不赘述,止将登楼者览物之情写出悲喜二意,只是翻出后文忧乐一段正论。”(《古文观止》作者总评)

师:“岳阳楼之大观也”,是作者想着重描写的吗?

生:不是,“前人之述备矣”。

生:因为岳阳楼的风景早就已经被很多前人给写过了,所以说作者也就不想再多加描述。只把迁客骚人去岳阳楼看风景的悲、喜写出来。

师:“览物之情”,是作者重点想传达的吗?

生:不是,范仲淹写迁客骚人对不同时间的岳阳楼有不同的感受,是为后面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充当事实论据,进而写他的理想抱负。在他心里,上文中的迁客骚人算不上他心中的古仁人。

师:嗯,“览物之情”,也不是作者想传达的,他想表达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也就是说,前面都是铺垫。

(屏显)据史料记载,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作记,特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并说:……但《岳阳楼记》却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教师教学用书》)

师:从文章中具体找出“拐弯”之处。

生:“然则……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师:还有一个“然则”——

生:“……然则何时而乐耶?”

师:还有两个“异”。

生:“然则……得无异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师:“然则”是文章中的两个“拐弯”之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生:第一个拐弯的地方,是为了论述后面在不同時间迁客骚人不同的感受,为后面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铺垫。第二个拐弯的地方从迁客骚人过渡到古仁人,开始论述自己的理想抱负。所以可看成:“前人之述备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师:这是转折的关键句子。

生:而且,第一个拐弯自然而然地从描写风景过渡到不同时期迁客骚人的感受,第二个拐弯从迁客骚人的感受过渡到古仁人,写二者之间的对比,更加体现作者的理想抱负。

师:嗯,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的?

生:滕子京。

(屏显)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范仲淹玄孙范公偁《过庭录》)

生:所以是范仲淹潜在地安慰滕子京,不要与那些人计较,咱们都是仁人君子。

生:就是不好意思直接表达出来,间接地表达。

师:暗劝滕子京,要宠辱不惊,不喜不悲,不艾不怨……

生: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师:作者还是写给谁的?

生:也是写给他自己的吧。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勉励自己,激励自己,也要有一颗豁达乐观的心,宠辱不惊。

生:因为他仕途坎坷,心中也很失意,想借此来安慰自己。

师:是的,这时范仲淹自己也处于被贬的地位,他也是在勉励自己。——规劝老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与之共勉。

师:作者还是写给谁的?

生:天涯沦落人。

生:所有仕途坎坷的有才之人?

师:写给天下人的,写给所有人的,也是写给后世的我们的。

生:一直流传下去。

四、环节三:朗读作品竞相妍

(屏显)听读

师:老师从网上听了不少朗诵录音,各自的处理有很大不同。老师读一下全文。同学们听读的过程中在书上标记——老师的朗读处理有什么特点。(发送朗读录音。)

(屏显)评读

师:同学们,老师在朗诵的处理上哪些地方给了你启示?或者你认为有什么不足之处?来评价一下。

生:感情表达明确。

生:该忧时忧该乐时乐,悲喜分明。

师:这样几个地方朗读的处理,请同学们思考。第一段为什么用平淡的口吻来读?

生:叙事,本来就不需要有感情吧。

师:第一段写的什么内容?

生:写这篇文章的原委。

师:所以,开头第一段完全是用平淡的说话的口吻来读的,这样就为后来情感高潮的到来蓄了势。

师:“感极而悲者矣”和“其喜洋洋者矣”,老师的朗读处理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生:当然不同,一个悲一个喜。

师:声调呢?

生:一高一低。

师:或者说一升一降。“感极而悲者矣”读的是降调,而“其喜洋洋者矣”读的是升调。为什么?

生:因为一个喜一个悲啊。

生:降调用于悲伤的气氛,升调用于高兴的气氛。

师:嗯,这一升一降加上恰如其分的拖音,才能准确表现出“悲”与“喜”的情绪。

师:三四两段,特别是两个“登斯楼也”,老师的朗读处理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生:第二个比第一个轻快,因为第二个“心旷神怡”,第一个“感极而悲”。

师:嗯,第三段读得异常缓慢,读出了步履的沉重和迟疑,读出了“忧馋畏讥,感极而悲”的沉痛。而第四段读得明快欢乐,读出了步履的轻盈而舒展,读出了“宠辱偕忘,其喜洋洋者矣”的乐观和自得。

师:“先天下之忧而忧”和“后天下之乐而乐”,老师的朗读处理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生:一高一低,先高后低。

师:或者说一重一轻,前重后轻。“先天下之忧而忧”读得悲怆沉重,“后天下之乐而乐”却越读越轻。

师:这样处理照应了前文的“进亦忧,退亦忧”,强调了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忧”,这样读正可以读出范仲淹的喜忧价值取向——他的生命中只有忧而没有乐。

生:“吾谁与归”,老师读了两次。

师:同学们都听出来了,结尾只有一个“吾谁与归”,但老师读了两次,这是为什么?

生:强调,加强语气?照应前面的。

师:照应前面的什么?

生:“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师:“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斯人”是谁?

生:滕子京?

生:“古仁人”。

师:都对。第一次读得语调很轻但语气很沉痛,而第二次却读得高亢悲壮。这是不同。

师:是否可以这么说,第一次轻读,是沉思的范仲淹在寻寻觅觅喃喃自语叩问心灵;而第二次却是激愤的范仲淹在问天问地,在茫茫宇宙之中寻找自己的志同道合者。以这种方式来读,更能表现作者的孤独、痛苦和坚决。

生:原来朗读还有这么深奥的道理?

师:是啊。李大钊说:“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朗读也是这样,怎样把文章的韵调传达出来,大有学问。

师:同学们的声音带点儿稚气,因为年轻。老师的普通话不标准,但这个韵调,以及浑厚沧桑等感喟,是五十多年的岁月沉淀下来的,这方面,你品,你细品——还得向老师学习哟。回听一下。

生:细品,的确是。

师:你理解了几分,才能读出几分。总结一下——

(屏显)第一段——平。要读得庄重雅正。

第二段——扬。要读得激昂慷慨。读出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的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之大观。

第三段——降。要读得悲凉、凄楚。读出“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第四段——升。要读得高亢嘹亮,明快有力。读出“宠辱偕忘”的释然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第五段——沉。要读得悲凉慷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要读得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屏显)创读

师:同学们,朗诵本就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活动。老师有自己的处理,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也肯定有你们自己的设计和处理。——请同学们发送自己的朗读作品,互相点评。

(过程此略。张宇同学的朗读是以视频形式呈现,自己剪辑的,读得挺好,得到了同学们的点赞。也有其他形式的朗读作品,同学们真是创意无限。)

五、环节四:名言警句驻心间

师:这篇文章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大手笔大气魄的作品?

生:自己的经历和感悟。

生:加上有勉励自己、藤子京和天下人的心理。

生:得到高人指点。

师:他自己就是高人。他是怎么成为高人的呢?

(屏显)……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夜或昏怠,辙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固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宋史·范仲淹传》)

生:天天都这么学,太拼了。

生:范仲淹家境贫寒,但他好学,饱读诗书,才有如此文采和胸襟。

生:有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宏大抱负。

师:嗯,“慨然有志于天下”,范公少有大志。

师:我们看一道高考作文题——

(屏显)1982年高考作文试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说说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的理解——不是翻译哟。

生:大丈夫顶天立地,要做心系苍生,胸怀天下之人。

生: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

师:“天下之忧”“天下之乐”,这什么时候才能确定?——实际上“先天下之忧”,是永恒的忧,“后天下之乐”,绝对不乐。

师:这你能做到吗?

生:有可能。

生:够呛。

师:你难做到,我也难做到,但我们应该这样要求自己。

师:范仲淹做到了吗?

生:没有完全做到吧?

(屏显)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宋史·范仲淹传》)

师:这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生:不能为人民作出贡献,并不是君子的志向。

生:你如果对人民没有作出贡献,你就对社会没有用。

生:不能为民众谋取钱,就不是一个男子汉的志愿。

师: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这就是范仲淹的济世情怀。

(屏显)……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

(钱公辅《义田记》节选)

生:范仲淹是个好人。

生:他虽然俸禄丰厚,却一生都贫穷。

师:不仅如此——说说你对最后一句的理解。

生:是个好官,真的太好了,这样的人,正是社会所需要的。

生:當时没有这种思想先进品德高尚的人,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社会。

生:好官,好人,一生不为名利;为百姓,为苍生,一生只为天下。

师:出口成对联呵!厉害!

师:“殁之日,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读之,让人落泪啊……课下搜读全文。

师:“进亦忧,退亦忧”,范公是这样说的,也正是这样做的。

(屏显)文正范公,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其才其量其忠,一身而备数器。在朝廷,则孔子之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概不一二见,非但为一代宗臣而已。——[元]元好问

师:这是大格局大境界。“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范公都真正做到了。

生:贤臣。

师:读了《宋史·范仲淹传》,你就知道,范仲淹犯颜直谏,屡遭贬谪。但是他“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反之,一个蝇营狗苟之人,怎么可能写出《岳阳楼记》如此大气雄文宏文?!

师:范公是堂堂正正之人!范文是堂堂正正之文!其谥号“文正”名副其实。

六、环节五:穿越时空巧对话

师:假如你是滕子京,看到范仲淹为你写的《岳阳楼记》,你会对范仲淹说些什么?

生:谢谢你的规劝,我知道了,我以后一定会宠辱不惊。

生:如今的社会就需要你这种人,要是人人都能像你这样胸怀天下,那社会就犹如人间的桃花源了。人人都互相体谅,互相帮助,我们的社会才会进步得更快,才会越来越好。

师:写一写吧,时间10分钟。

生:好兄弟,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又何尝不是这样想?但是一想到那些贪官污吏,那些奸佞之臣欺压百姓,我就忍不下这口气,想必范兄你也是这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记住了。世上这等人虽少,但还是有的,我相信,有这样的人在,我们的国家就会兴旺,人民就能安居乐业。太平盛世,我希望不远。

师:应该有三层意思:范文的确不凡,首先要称赞范文之好吧;其次表达自己读懂了范公规劝的意思;还有就是表示要按范公說的严格要求自己,为国为民,死而后已。

生:范兄,我请你给岳阳楼作记,本是不情之请,您却……

自中举之后,我们交友数年,范兄一直尽力帮我,我都看在眼里。您教我朝廷做官要对得起黎民百姓,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也深深认同。可结果呢?狗官当道,我们只能一忍再忍,尽力为朝廷做事,却落得如此下场!我怎能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您的大度,小弟着实佩服。我对您仕途的曲折,更感到气愤。可如今看来,是小弟我低估了您的度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记住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今我在巴陵郡做知州,一定以此自勉!我也永远以范兄您作为我仕途上、学途上、品行上的榜样。我一定要做一个造福百姓的好官、胸怀大志的文人,就像范兄您一样!

这篇《岳阳楼记》,不仅是为我而作,更是为天下人而作!我必将这篇不朽之作刻在岳阳楼的石碑上,以此勉励后人!

师:哦,写了这么长,真乃高才!

生:写得好,很有技术含量。

(屏显)推荐阅读:孙绍振《<岳阳楼记>中的三个“异”》

师:晚安。

(本课是疫情防控期间在班群平台进行的线上活动之七,上课时间:2020年3月10日19:20—21:50。)

(作者单位:山东省鱼台县教师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滕子京岳阳楼记岳阳楼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的比较阅读
孙高华
滕子京替人追债重修岳阳楼
拥有一种“超能力”
诗“画”岳阳楼
滕子京“欠条”建成岳阳楼
观五朝岳阳楼
基于语料库的《岳阳楼记》英译本译者风格分析
“欺世盗名”岳阳楼
《岳阳楼记》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