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高阶思维进阶路径探索
2021-07-01钱丽华
【摘 要】高阶思维往往与深度学习紧密相连,在阅读教学中展开深度学习,需要将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巧妙结合,引发高阶思维活动,指向思维品质的进阶。阅读教学经历“联想与结构”“活动与体验”“价值与评价”等阶段,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引导学生的思维层次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迈进。
【关键词】阅读教学;深度学习;高阶思维;思维进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7-0036-04
【作者简介】钱丽华,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江苏苏州,215600)副校长,高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
阅读教学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高阶思维是思维发展的高级形式,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都属于高阶思维。高阶思维往往与深度学习紧密相连,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展开深度学习,可以引发高阶思维活动,指向思维品质的进阶。
一、联想与结构:阅读教学中指向高阶思维进阶的基础
阅读教学可以用联想、结构的方式解读文本,从而激活学生的高阶思维。“联想”是唤醒学生的个体经验,“结构”是通过教学活动对经验和知识的整合与结构化。联想与结构意在强调个体经验与所学知识在阅读教学中是相互成就的,是经验与知识的相互转化。[1]76
1.联想:基于学生的直觉思维。
学习语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从整体上考察思维对象,调动自己的全部知识经验,通过丰富的想象作出的敏锐而迅速的假设、猜想或判断。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阅读教学为例,学生在初步整体感知文本以后,引导学生交流阅读这篇散文的最初体验,从而初步感知汪曾祺散文的基本风格。阅读教学中应抓住散文特质,唤醒学生的个体经验,来参与当下的学习。
语言理解与建构不能停留在零散的知识学习中,单元间、学段间潜藏的语文知识前后勾连,体现出了教学的层次性,我们需要调动学生系统地学习知识。教材单元提示中介绍,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笔者先让学生辨别《昆明的雨》是什么类型的散文,回忆之前学过哪些与此同类型的散文,再根据教材上的阅读提示自读。学生辨别出《昆明的雨》是写景抒情散文,他们已学过《春》《济南的冬天》等同类型散文,学生不难体会出昆明雨季的特征,感悟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想念之情。
寫景抒情散文的知识是有逻辑、有体系、有结构的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联想、调动、激活以往的经验、知识。学生从记忆走向发现,主动学习知识。新知识带来的难点在于学生无法直接将其与自己搭建关联,教学中,教师通过回忆旧知的方式,让学生回忆:这篇文章与哪些学过的文章相似?哪些知识可以互联互通?深度学习需要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为新知识的理解搭建脚手架,建立联系,让学生有方向地主动思考知识的内在意义。[2]学生在经验的基础上,从长期记忆中提取信息,充分发展高阶思维。
2.结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深度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以融会贯通的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组织,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生对《昆明的雨》文体特征进行整体把握后,会发现写景抒情散文往往是用最直观的表象来抒情,所以在散文阅读教学中离不开形象思维的发展。形象思维始终伴随着形象,是通过“象”来构成思维流程。
《昆明的雨》一课引导学生对“雨”的形象进行欣赏品味。学生阅读思考:作者怎样鲜明、立体地描绘出“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学生通过反复阅读,从“浓绿的仙人掌,末端还开出金黄色的花”一句中的“浓绿”和“金黄”感受到昆明雨季的明亮,从“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一句感受昆明雨季是丰满的,从“火炭梅黑红黑红”“戴着小花帽穿着绣满了帮花的鞋的苗族小姑娘”中体会出昆明雨季的明亮和明媚,从“缅桂花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中感受出雨季的丰满、明亮、充满生机。
学生在散文阅读学习中,言语知识的建构打通了知识与能力的阻隔,向运用层面迈进。学生已有对写景抒情散文中景物特征的认知,但不止于对这一言语知识的把握,经过由理解到迁移的过程,由浅入深地发展形象思维。同时形象思维也在渗透理性思维,学生在解读过程中不断深化“昆明雨季”形象的丰富内涵,思维品质在不断升级。
二、活动与体验:阅读教学中构建高阶思维支架的关键
以“活动与体验”的方式去学习,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是迈向高阶思维的关键。“活动”是指在教师的组织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活动,“体验”是指学生在活动中生发的内心体验。学生主动活动的过程,是其全身心体验知识的丰富内涵与意义的过程,也是生发丰富的内心体验、提升个人经验与精神境界的过程。[1]77学生在“活动与体验”中从语言的外部形式深入到内在意义,通过言语层面进入思维层面,促进思维进阶。
1.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引导学生从现有水平能操作的活动出发,经历一系列有内在关联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发散思维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创见。阅读活动与学生经验建立紧密联系,通过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语文教学中的活动如果仅仅是低阶思维的呈现,教学的有效性会大打折扣,高阶思维必须与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同时进行,这样的学习才是语文学习。[3]笔者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及学习过程,《昆明的雨》结尾写到“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的情味”又是怎样的情味呢?教师启发学生从“那天的雨”“一个小酒店”“李商隐、陈圆圆、我与德熙”“被木香花围得严严的院子”等语句进行探究。学生围绕选题自主选择展开活动,经过小组合作交流沟通,学生能主动发现知识,生发个性化理解,激发发散思维,沿着不同方向走进文本,通过个性化解读,多角度地进入文本核心。
2.体验:深化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在活动中以关键词句为核心,“体验”向全文或生活的广度拓展。从“那天的雨”的角度探究出“雨在这里不仅是描写对象,更是渲染了凄清的氛围”;从“一个小酒店”的角度体会出“在这样一个小酒店里,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我与德熙一直坐到午后互诉衷肠,是淡淡的君子之交”,也能体会出“当时的慢生活传递出淡淡的悠闲和淡淡的诗意”;从选题“李商隐、陈圆圆、我与德熙”的角度体会出“李商隐、陈圆圆、我与德熙都是异乡的游子,传达出淡淡的思乡,淡淡的凄凉,淡淡的失落”;从“被木香花遮得严严的院子”的角度体会出“这里似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有着淡淡的宁静”。
以上环节将问题解决所需要的策略融通于活动与体验中,学生通过活动与体验激活静态的知识体系,主动探索发现,從不同角度深入文本,进入文本内核。学生由 “雨”“小酒店”“院子”这些“物”,体验人物的境遇、所处的氛围和人物的复杂情愫。学生在活动中阅读体验,产生了感受的多种可能,思维不断发散,从而进入文本内涵的不同层面,达到阅读视野的融合,这样的发散思维也就明显走向了高阶思维。
三、价值与评价:阅读教学中高阶思维进阶的保障
教学活动中的“价值与评价”始终贯穿在课堂的每个阶段与环节中,让学生能够有根据地给出自己的判断与评价,无论是对某一知识点或某一学习过程的质疑、评价与反思,还是对所建构的知识体系的认识,都能激发创造性阅读。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价值判断与多元评价,同时将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巧妙结合,在情智交融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1.在价值判断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主动性和创见性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中,以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为基础,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思维成果。学生用理性的眼光审视文本,形成自己的判断,对已有知识进行深度加工,在语言理解与建构的过程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如以下教学片段。
师:汪曾祺的作品虽是“小葱拌豆腐”的家常文字,却是热土炊烟缭绕为文,你在拾取的世间家常之物中读出了哪些味道?
生1:倒挂还能开花的仙人掌充满着趣味,昆明挂仙人掌辟邪的民俗也很有趣。
生2:在雨季的湿润空气中,“卖杨梅”这种娇娇的声音和娇小羞涩的苗族女子相映成趣。汪曾祺感受到昆明的雨季是那么的明媚柔和,使人动情。
生3:还有带着雨珠的缅桂花,可见人心的淳朴、善良,不仅美丽的人给了昆明雨季柔和明亮的感觉,雨季中还有更美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美好和谐的关系,使“我的心软软的”。
生4:汪曾祺在《人间有味》一书中说过,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是兴味盎然地活着。
师:我们读的是昆明的雨,实际上也在读汪曾祺的人生经历,读他对生活的态度。作家应是带着他的经历和情感在写景物的,看似家常的文字,却蕴含着人生的况味。
以上环节中,学生以文本语言为切口,深入文本内部,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主动与文本、作者产生碰撞,走进作者的内心,获得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在对语言的价值判断过程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2.在评价反思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阅读教学总结环节,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以及作者展开深度对话,一方面深入领悟文本的价值,另一方面从文本中汲取养料,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学生在评价反思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体悟文本中隐藏的作者思想意图,领会文本蕴涵的深邃思想和美好情操,形成创造性阅读,激活精神内存,实现精神的成长。如学生在阅读反思时这样写道:
汪曾祺写了许多回忆昆明的文章,他笔下的昆明,有滋有味有情趣,他没有辜负身边的每一场雨,每一朵花开,用心去欣赏,去热爱,去享受,去感恩,满溢纸面的是对美好的追求与向往。我觉得,他很像苏轼,在困苦的生活中安闲自适。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生活的态度,生发出新的领悟,是一种向善的思考,由此知识内化为素养,文本思想与学生精神相遇,实现自我精神的重构,发展了创造性思维。再如另一位学生写下阅读过程的回顾反思:
初读文章,一字概括:散。段落颇多,景致也多,似在写雨,又早已离开雨。菌子、杨梅、房东、苗族女孩等,展示出一幅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昆明画卷。
再读,一字概括:慢。生活是慢的,摘花,卖果,小酌,一点也不急。作者写作也不急,如言说家珍,娓娓道来却饶有趣味。
三读,一字概括:淡。文字中渗透的淡淡喜爱和怀念,雨一直下,那是淡淡的背景音乐,小街小酒店,一瓷杯酒,那是淡淡的宁静与闲适。一切都在那里,静静的,淡淡的,因为万物静观皆自得。
学生反思的文字感性中交织着理性,字里行间绽放着创造的火花。
阅读教学经历“联想与结构”“活动与体验”“评价与反思”等阶段,学生穿行于读、品、悟之间,思维和情感强烈碰撞。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过程,是智慧开悟的过程,借助这些环节交替并进,学生的思维由基本思维品质向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学”由此真正深刻地发生,从而实现言语的实践运用、高阶思维的进阶和精神成长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郭华.深度学习的五个特征[J].人民教育,2019(6):76-80.
[2]郭华.如何理解“深度学习”[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7(1):89-95.
[3]袁爱国.高阶思维与语文深度学习[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7(1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