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乱做与不做
2021-07-01胡少春
胡少春
我看到过一则笑话,说是某医院新来了一名护士,一天,护士长安排她给一位昏迷的病人打点滴。这个小护士因为是新手,打针的技术差,总找不到血管,针扎进去又拔出来,反反复复,病人也没有什么反应,结果,扎了一针又一针,不知不觉从头扎到了脚。正当小护士急得满头大汗,把针再一次扎进病人身体时,不料病人一跃而起,咆哮着骂道:“你怎么打针的,扎得我那么痛!你以为我死了是不是?”小护士吓得落荒而逃。第二天上班,小护士被叫去见院长。她战战兢兢地走进院长办公室,准备挨一顿训,哪知,脚一踏进院长办公室,院长便迎上前来,握着小护士的手激动地说:“谢谢,太谢谢了,你真厉害,8年的植物人被你扎醒了!”
这本来是个让人一笑了之的笑话,但故事末了竟发出这样的感悟:“乱做比不做强!”
对此,本人不敢苟同。
且不说乱打针根本不可能把一个昏迷的病人打醒,退一万步说,如果确有这样的事情,那也纯属偶然,有如瞎猫碰到死耗子,岂能因此得出“乱做比不做强”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事物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赖又相互对立的,偶然并不等于必然,必然也不等于偶然。由此可见,乱打针把一个植物人打醒,只是一个偶然的情况,并不等同于一种必然的结果。把这种偶然发生的现象,等同为一种必然,进而上升为“乱做比不做强”的结论,无疑是十分荒谬的。
在现实生活中,乱做比不做危害更烈,小至日常生活,大至官场。比如,老年人养生,如今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的主张动养,有的主张静养;有的主张吃素,有的主张吃荤;有的不沾烟酒,有的喝酒抽烟……我觉得,不管你持何种主张,都应有个尺度,把握分寸。然而,有的动养者,每天走几万步,结果把半月板损伤了,行动困难;有的荤腥不沾,长年吃素,结果造成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有的过量饮酒,以致中风甚至猝死……这不能不说是乱养生所致。这样养生,倒不如不养的好!
乱做与不做,在官场上的表现为庸政和懒政,都是一种腐败。为官一任,无所作为,不造福一方,显然是错误的。但是,如果表面上看起来轰轰烈烈干事,实则乱干事,甚至干坏事,你能說他好吗?陕西秦岭违建1000多栋别墅事件,引起党中央的高度关注,就是因为这是一个乱干事、干坏事的典型。还有这些年,一些地方搞的那些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也都是劳民伤财之举。诸如此类乱做事的问题,比之不做,难道不是更加恶劣吗?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三严三实”时,要求各级干部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既不能乱作为,又不能不作为。
听听笑话,对身心不无裨益;由笑话引发的刍议,却有几分严肃,望诸君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