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微知著,走近法律的新角度

2021-07-01周转

成长 2021年7期
关键词:纪律法治道德

周转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要求,在六年级上学期设置了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目的是帮助小学生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为培育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专册从学生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法治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与初中的统编教材有相互衔接和螺旋上升的关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基础。

六年级的小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在之前的五年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已经对法律有了初步的认识,突出体现为已经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基本能够判断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但并未完全上升到法治意识的层面。

本课是六年级法治专册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第一课,是法治专册的首课,是法律准备的教育,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我将“法律是什么”这一部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生活中身边的案例,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法律。2、知道法律保护着我们的权利也需要我们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3、了解法律与纪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区别,从而对法律有基本的认识。形成亲近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本节课我设置了三个教学活动:

一、火眼金睛找法律

二、权利义务对对碰

三、法律、纪律、道德找不同

本节课我才用了以下三个策略开展教学。

一、微观察——用法律的视角重构生活

以生活中父母老师的保护成长为本课导入语,通过比拟的方法拉近学生生活与法律的距离,让学生感受法律给生活带来的保护。

首先谈话导入,同学你好,你今年多大了?在你的成长中离不开谁的保护?除了父母、亲人和老师,还有它也与我们的成长一路相伴,引出“法律”(板书课题)那么,同学们,关于法律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法律,如:《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

通过活动“火眼金睛找法律”,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建立法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生硬的法律生活化。引导学生从法律的视角去直观地感受到法律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与生活密不可分的。随后出示教材中的两幅图,让学生找一找这些活动与哪些法律有关?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找出《合同法》《保险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道路运输条例》《宪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然后回忆自己的生活,我们在上学的路上、超市购物、去餐馆吃饭等等生活场景,还会与哪些法律有关呢?

从日常生活到相关的法律法规,透过教材引导,带着学生从生活细微之处找到法律,从不同的活动场景中感受法律的类型。教师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唤醒他们已有的经验,让有限的课堂变得无限的宽阔。学生也开始尝试用法律的视角重新审视生活,并在脑海里初步构建出一个法治的社会。

二、微探究——用法治的思维解读权力和义务

第二个环节中,通过游戏“权利义务对对碰”,引导学生寻找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我们有哪些权利?需要履行哪些义务?并由小组合作探究,分别完成表格:“我的权利我了解”“我的义务我知道”。目的通过探究强化学生法治意识,培养他们的法治思维。

当学生建立了权利和义务的概念,那么他们身上的“公民意识”也会越来越凸显,也就形成了一套法治思维体系。在法治思维的推动下,学生会反思自身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基础性的行为规则或法律常识,是否坚持做到了?比如说,法律规定在学校我们要尊敬师长,认真学习,爱护公物,在社会我们要保护环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等。

在充满“法律味”的探究与发现中,学生原有的经验型思维模式被打破,而法治思维在不断强化,对于权力和义务的认识也将更深入。

三、微辨析——从法律的本质探究“德法兼修”的关系

活动三首先出示三幅图让学生分别分辨出哪一幅是纪律范畴,哪一幅图是道德范畴,哪一幅图法律范畴?上课迟到是属于纪律范围,公交车上让座是道德行为,开车要有驾驶证是属于法律范畴,适时追问,法律、纪律、道德有哪些相同之处呢?了解法律、纪律、道德都是约束人们的行为。然后开展“找不同”的游戏来找找法律、纪律、道德的不同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制定对象、制约对象、违反后果”等维度来理清三者的关系。

通过案例《子女不愿意赡养老人》微辨析,明晰法律和道德的联系与区别,更一步引导学生知道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通过人们心中的善意、社会风尚来监督,法律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具有强制力、权威性,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

最后用微课“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来强化学生的理解。纪律、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务。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行为和习惯,做一名合法的小公民。

以上是《法律是什么》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微问题的设计,要能明确指向教学目标;要注意课堂上微语言的表述,建立法律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对接,让课堂充满“法治味”。

此文系湖南省教育科研一般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区域性学科建设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XJK18CJC099)的研究成果之一。

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金轮侨心学校 (湖南省株洲市 412000)

猜你喜欢

纪律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纪律
道德
纪律是所有成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