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善小而不为
2021-07-01马军
●马 军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中的这句名言影响极为深远。那么何为善?《了凡四训》给了堪称经典的解释:“有益于人,是善。”英国哲学家培根亦然:“利人的品德就是善。”对此概念,中西方高度一致,存心只为他人好,一心一意利于他人就是善。
孟子曰:“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古往今来,心存善念,乐于助人,甚至舍己为人的大德高古,君子贤士不胜枚举。
范仲淹被贬浙江时,一名小吏死在任上,家贫子幼,不能回乡安葬。遂善心大发,重金相赠,并为之雇了一条船,将其灵柩和一家老小送归家乡。为免途中关卡阻滞,特派一位老成持重的属下全程护送。临行前,还交给他一首诗,并嘱咐他,过关过卡,把这个拿出来就行了。原来诗是这样写的:“十口相携泛巨川,来时暖热去凄然。关津若要知名姓,此是孤儿寡妇船。”每个睹诗之人无不感动落泪。
与人玫瑰是善,兴利除弊也是善。苏轼当年所住地区曾流行溺婴的恶俗,让他十分难过。他向武昌太守痛陈其弊,恳请改变,又自行成立救儿会,让富人捐钱,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然后到各乡村调查贫苦的孕妇,她们若应允养育婴儿,则赠予金钱、食物和衣裳等。苏轼自己率先垂范,每年都捐出十缗钱,他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就是他心头最大的喜事。
激浊扬清,除恶务尽更是善。俗话说:“锄一恶,长十善。”清代名臣于成龙任职直隶时,甫一履新即责令各属将“不肖贪酷官员”“昏庸衰志等辈”“速行揭报,以凭正章参处”。严惩中秋节向他行贿的官员,以儆他人效尤。赴任江南时,入境即微行私访,了解民情,随之颁布《兴利除弊约》,对灾耗、私派、贿赂、衙蠹,旗人放债等15款积弊,“尽行痛革”。又制订以“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为内容的《新民官自省六戒》,令“官吏望风改操”。他的猛药治疴,果毅除恶,赢得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高度评价。
毋庸讳言,为官者手中资源确非常人可比,造福万民也确有先天优势,但善是发于内心,出于赤诚,只要心中有爱,有悲天悯人之情,则人人皆可为之。正如孟子对梁惠王所说的“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实“不为也,非不能也”。晋代医学家葛洪就直言不讳地说:“一言之善,重于千金。”
慈溪人沈周行,幼年丧父,家贫,设小药店于湖州,遇瘟疫流行,非犀黄不能治疗。一点犀黄,价格昂贵。一次,沈周行误将假犀黄放了一些,发现后急忙将其打碎并投入火中,说:“别人靠它救命,我如果把假的给人家,耽误治疗,就相当于我在杀人。”
善无大小,至善是善,小善积累多了,也是了不起的大善,就是令人敬重的好人,故而刘备在《诫子书》中才殷殷教诲,“勿以善小而不为”。因为他深知,滴水能穿石,积羽可沉舟,天堂与地狱常常就在一念之间。日行一善,时时行善,常见常行,可成大器。
“做个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城隍庙前这副醍醐灌顶、极富震撼力的对联,不知唤醒多少梦中人。堂堂正正,坦坦荡荡,顶天立地,俯仰无愧,此等正人君子,自然心安理得,人神钦敬。而“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必“福泽德被”,未有穷期。
为恶最苦,为善最乐,古今中外,莫不如是。乐于助人,与人为善,捧给世界的都是心灵的玫瑰,生命的余香也定会绵绵不尽,食则香甜,寝则安眠,怡然平和,波澜不惊,幸福快乐不就是这样的状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