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影技术大事记(1949年—1979年)

2021-07-01本刊

现代电影技术 2021年6期
关键词:机械厂制片厂放映机

本刊

1949年

·1949年4月上旬,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直接领导的中央电影管理局在北平成立。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成立,电影局正式划归文化部领导。

·1949年4月21日,北平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1949年10月1日,北平电影制片厂改名为北京电影制片厂。

·1949年5月,东北电影制片厂完成《桥》的拍摄。这部影片被电影史学家认为是新中国电影的第一部故事片。

·1949年9月—10月,北影厂拍摄的《新中国的诞生》是新中国成立后摄制出的第一部纪录片,该片由各制片厂40余位摄影师共同拍摄而成。

1950年

·1950年6月,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在北京成立。次年6月,改名为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电影学校,1953年改名为北京电影学校。1956年6月1日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

·1950年9月5日,北京电影洗印厂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加工16mm黑白拷贝的专业洗印厂。到1951年底,洗印16mm电影拷贝175万米。

·1950年,南京电照厂试制成功50 V 400 W(后改为30 V 400 W)电影放映灯泡。这是我国电影系统中第一代电影光源产品。

1951年

·1951年1月15日,中国影片经理公司建立,后于1958年改名为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1951年3月,以总政治部军事教育电影制片厂的名义开始筹建解放军电影制片厂。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厂,命名为解放军电影制片厂,1956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

·1951年5月1日,中西电影公司成立新星电影工业社,生产出建国后第一套35mm移动式放映机,名为“中西皮包机”。

·1951年7月1日,中国电影器材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负责全国统一配置供应电影物资器材和管理技术、设计和生产等工作。

·1951年,上海电影制片厂为八一电影制片厂研制了第一套35mm光学录音机。

1952年

·1952年12月,长春电影制片厂研制成功35mm暗室黑白洗片机。

·195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集中技术力量,自力更生制造了我国第一台洗片机(2号机),专门冲洗已混录好的整卷声底,并解决了声带底片可单独用高反差显影配方冲洗的工艺,淘汰原来的手工冲洗分段再接的落后工艺。

1953年

·1953年2月2日,以拍摄科学教育片为主的专业电影制片厂——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

·1953年3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和彩色舞台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系新中国建立以来首次拍摄彩色影片。上影厂自行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台彩色洗片机,采用自制彩色显影剂TSS的冲洗工艺,用它冲洗了我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底样片。之后,各制片厂先后都掌握了彩色胶片的拍摄与冲洗工艺,使得中国的彩色片产量逐年上升。

·1953年7月7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成立。

·1953年12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电影制片工作的决定》和《关于建立电影放映网与电影工业的决定》,从此我国电影放映网走上了按计划发展的道路。这时的电影放映单位已达到3883个。

·1953年,上海八一电影机械厂根据总政文化部要求,组织力量试制成功第一台“解放101型”35mm移动式电影放映机,并于当年投产。

·1953年,汕头感光材料厂成立。该厂1955年投产,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家感光材料生产厂,也是首先提供国产胶片和国产胶卷的厂家。

1954年

·1954年6月,由上影、长影和北影等厂的技术机修人员共同合作,研制出我国第一台16mm复式洗片机。该设备通过了电影局的技术验收,成为五十年代初电影洗印行业摆脱手工操作、实现机器洗片的主力设备。

·1950年-1955年,相继在哈尔滨、上海、新疆、山东、广东、南京成立电影机械厂,生产电影放映机等设备。

1955年

·1955年6月,南京灯泡厂试制成功110 V、3k W电影摄影灯泡,用于电影片的拍摄。

·1955年,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功中国第一部彩色科教片《桂林山水》。

1956年

·1956年3月,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我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

·1956年,上影厂制作了三台磁性录音机。在这个基础上,1957年试制了新型磁性录音机并批量生产,为上海各电影制片厂1958年推行全面磁性录音打下基础。

·1956年,北京首都电影院改建成我国第一家宽银幕立体声电影院。

1957年

《电影技术》创刊封面(1957年第1期)

·1957年1月,文化部电影局报经中央宣传部批准,《电影技术》杂志创刊发行。1959年后由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负责编辑,是国内发行的第一个电影技术专业期刊。该杂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刊,1979年复刊。1994年更名为《影视技术》,2005年更名为《现代电影技术》。现由中央宣传部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主办。

·1957年3月29日,广州电影制片厂正式动工兴建。1958年建成投产,改名为“珠江电影制片厂”。

·1957年4月11日—16日,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简称“中国影联”)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1979年11月,中国影联改名为中国电影家协会。

·1957年4月,上海电影制片厂体制改革,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

·1957年,上海电影机械厂研制成第一台35mm中型摄影机——上海牌1201型中型摄影机,并在1964年3月1日举办的全国新产品展览会上获二等奖。

·1957年,上海电影机械厂国产声画合成35毫米循环固定式电影放映机试制成功。

《上海厂试制成功声画合成放映机》图片来源:《电影技术》1957年第12期

1958年

·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台宽银幕电影立体声扩音机——北京Ⅰ型宽银幕电影立体声扩音机制造成功。

·1958年5月,国产宽银幕放映设备全部试制完成。

·1958年7月1日,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电影胶片厂在河北保定动工兴建,并于1965年9月建成投产。当时称保定电影胶片厂,后改名为化工部第一胶片厂,现为中国乐凯胶片公司。

·1958年8月23日,西安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

·1958年9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成立。

·1958年9月,中国电影资料馆成立。

·1958年,峨眉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

·1958年,新疆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1979年改名为天山电影制片厂。

·195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我国第一部彩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采用了小比例机关模型、多层玻璃回话接景等特技摄影方法。

《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中国电影技术飞跃前进》图片来源:《电影技术》1958年第7期

1959年

·1959年2月7日,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研制35mm偏光法双机立体电影。

·1959年4月,在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协作下,上海电影机械厂试制成上海1401型全景电影摄像机。

·1959年9月,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与八一电影制片厂合作,研制出35mm立体电影摄像机,摄制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立体电影《漓江游记》。

·1959年10月,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与上海电影机械厂协作研制成功全景电影摄影机。该机首先试拍了《第一届全运会》的部分镜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第二摄影棚曾一度改为全景电影厅,并由新影正式拍摄全景电影。

1960年

·1960年3月12日,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成立。

·1960年3月,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与有关单位协作研制染印法获得初步成功,首次印制《大白菜》等短片。

·1960年3月,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牵头组织有关省市技术人员,编写了《电影放映技术规程汇编》。

·1960年5月30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上海电影技术厂的协助下,创制出富有我国民族色彩的“水墨动画摄制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轰动了世界影坛,先后获得中国首届百花奖的“最佳美术片”奖以及国外电影节四个奖项。

·1960年11月22日,由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进行工艺设计的北京大观楼立体宽银幕电影院竣工,28日正式对外公映。首映影片为《漓江游记》和《杂技艺术表演》。

·1960年,我国用自行研制生产的电影胶片成功地制作出电影《兵临城下》的拷贝。那时候,化工部第一电影胶片厂从筹建到投产不足两年。

1961年

·1961年7月21日,文化部颁布了《关于试行电影放映单位技术操作规程及九项技术管理制度和办法》。这些制度和办法是:《流动电影放映单位放映技术操作规程(草案)》;《流动放映单位安全与防火试行条例》;《固定电影放映单位放映技术操作规程(草案)》;《固定放映单位安全与防火试行条例》;《电影放映设备的保养检修与技术检验标准暂行规程(草案)》;《电影放映单位技术登记审核暂行规定(草案)》;《电影放映人员技术资格审核暂行规定(草案)》;《使用影片与保护影片的五项办法(草案)》;《银幕亮度标准(草案)》。

·1961年9月4日,文化部电影局在长春召开录音技术座谈会,制定了《电影录音技术标准》《电影磁性录音工艺过程》等文件,后在全国颁布执行。

·1961年9月,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开始研制磁性声带标准片,并编制了普通银幕与宽银幕两用电影院的工艺设计资料供各地使用。

·1961年12月,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制定了电影光学录音和磁性录音标准。

1962年

·1962年6月11日,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片《魔术师的奇遇》。该片在混录时,还首次尝试了两声道立体声制作。全国有20多个城市电影院上映了这部立体故事片。

·1962年6月,单机单镜头立体电影拍摄装置由宁波市立体显示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经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委托宁波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持通过技术鉴定。

·1962年,我国首次上映遮幅式宽银幕影片。

·1962年,由北影厂摄制完成的我国第一部画幅比为1∶1.85的35mm遮幅式宽银幕影片《杨乃武与小白菜》在我国首次上映。

1963年

·1963年12月,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与上海电影机械厂合作,研制成功磁性标准录音设备及标准片,并在全国各制片厂推广使用。为配合球幕电影的研究工作,电影科研所与上机厂、哈机厂共同完成10路磁性录音、还原设备(在一条35mm磁带上记录10路音频信号),以利球幕电影顶棚、地面、四周放置扬声器。

·1963年,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与上海电影机械厂合作,共同设计制作黄浦江Ⅱ型染印机,印出《丝腰带》拷贝,而后投入试生产。

·1963年,上海市电影技术研究所、天马电影制片厂与上海电影技术厂共同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光学技巧印片机。该机质量接近国际水平,次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工业新产品展览会上荣获一等奖。

·1963年,上海市电影技术研究所与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在上海市打捞局协助下,试制成功水下摄影装置。

·1963年,上海电影技术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字幕动画摄影机。

·1963年,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与上海电影机械厂等单位协作,研制有关设备以及电影光学、磁性标准声带片,分发全国各电影制片厂使用,提高了录音与还音的技术质量。

1964年

·1964年9月,南京电影机械厂试制成功BS-Ⅱ型F=35、50和75毫米的摄影镜头,并通过文化部鉴定。

1965年

·1965年7月,由上海电影技术厂、上海电影机械设计研究所和上海电影机械厂联合研制的32型单式洗片机投入试生产。随后,在此基础上生产出获得普遍使用的4401型单式洗片机。

·1965年9月23日,保定胶片厂正式投产。

·1965年,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研制出16mm涂磁机。

·1965年,南京电影机械厂为了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特别是满足山区、边区的农民兄弟能够看到、看好电影的要求,设计试制成了8毫米、16毫米和35毫米三种新型移动式放映机。

1966年

·1966年2月,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与北京电影机械厂开始联合研制8.75mm电影,并完成了设计任务。

·1966年2月,上海电影机械厂研制出35mm电影印片机。

·1966年,化工部第一胶片厂研制的水溶性彩色电影正片正式投产,大量用于印制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电影《东方红》的拷贝。

1967年

·1967年,临夏电影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4×8.75mm缩片机。

·1967年,福建电影机械厂研制成功LT-4型磁性涂布机。

1969年

·1969年10月,中央批准了在“三线”建立第二胶片厂的方案。有关方面立即组织选址筹建。1972年1月定址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第二胶片厂于1977年7月竣工投产。

·1969年,南京电影机械厂生产出微光摄影机。

·1969年,上海电影机械厂等单位试制成功三色分光摄影机。该机是为染印法工艺设计,借助棱镜分光可同时拍摄3条分色底片。

·1969年,上海电影机械厂研制出跃进牌2202型4×8.75mm磁性转录机系列,以及4×8.75mm专用洗片机。

1970年

·1970年6月,北京地区研制成功电影染印机——北京701型电影彩色染印机,并交付北京电影洗印厂试用。

·1970年12月,上影厂新光源组与上海灯泡厂、灯具厂协作,研制成功5k W电影溴钨灯。至1972年制成了该灯种系列产品(含9个不同功率),用以取代陈旧笨重、低效的钨丝白炽灯系列。至1977年已全部实现照明用新灯具、新灯泡国产化。

·1970年,上海八一电影机械厂在有关单位配合下,研制成功井岗山牌YJ-35型光学技巧印片机。

·1970年,上海电影机械厂研制出上海牌4401型35mm单式洗片机。

·1970年,上海电影技术厂录音车间研制出4×8.75快速播录机。

1971年

·1971年5月,广州电影机械厂自行设计生产出16mm双片道电影放映机、16mm光磁两用电影放映机和16mm固定式电影放映机。

·1971年7月1日,北京六零八厂正式成立,试制生产8.75mm电影放映机配套放映镜头。

·1971年9月,天津市电影机械修配厂改名为天津市电影机械制造厂。同年10月,试制成功东风FG-35mm固定式放映机,该机在国内首家采用3k W氙灯光源。

·1971年12月,上海青浦电器厂研制生产出可控硅整流器系列产品,用以替代六十年代的晒整流器,成为我国第一家生产电影放映可控硅整流器的工厂。

·1971年,甘肃光学仪器厂研制出GSS-35型35mm高速摄影机(拍摄频率可达300格/秒)、红旗牌S-16型摄影机和SK型8.75mm摄影机。其中,红旗牌S-16型摄影机为临夏电影机械研究所与甘肃光学仪器厂共同研制而成的手提摄影机。

1972年

·1972年2月,上影厂特技车间试验成功玻璃珠银幕正面放映合成摄影法,并投入制片生产。

·1972年,上海感光胶片厂油溶性彩色电影正片研制成功。

·1972年,沈阳化工研究院研制生产出35mm油溶性彩色电影负片。

·1972年,上海电影机械厂研制成光磁两用还音机。

1973年

·1973年5月,由第一机械工业部机械科学研究院、上海热工仪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华北工学院与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研制改革摄影棚灯光两化工程通过验收。该项目于1978年受文化部嘉奖。

·1973年6月,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采用手动海泽丁彩色配光仪配光,从此配光工艺由减色法改为加色法。

·1973年,甘肃光学仪器厂研制生产出S35-LB型低噪音摄影机。

·1973年,上海险峰电影机械厂研制生产出SH-35动画字幕摄影机和SZG逐格拍摄装置。

·1973年,上海电影机械厂试制出35mm特技洗片机、16mm磁性转录机、35mm宽银幕镜头、塑料银幕和分光摄影机的附件、XDK 320型宽胶片洗片机。

·1973年,上海感光胶片厂与华东化工学院协作,研制出银漂法彩色电影正片和油溶性彩色电影负片。

·1973年,化工部保定胶片厂分色浮雕片投产。该厂胶片系列基本配套,可以生产13个品种的胶片,4个品种的磁片和磁带。

1974年

·1974年4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电影机械研究所正式成立。该所成立后,相继研发并生产了成套的电影录音设备、电影印片设备、幻灯制片设备、缩微设备等。当年,该所研制成功XY-35加色法印片机。

·1974年,临夏电影机械研究所研制出SX16型16mm新闻电影摄影机。

·1974年,陕西电影机械厂研制生产出SX16型16mm低噪音新闻电影摄影机。

·1974年,保定胶片厂多层工艺的彩色中间片转入大量生产。至此,我国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影片的彩色化。

1975年

·1975年5月,上海电影机械厂研制出16mm光学录音机。

·1975年7月1日,北京电影光源研究所成立。该所主要研制生产电影摄影与电影放映专用电光源。

·1975年,临夏电影机械研究所研制出35mm X射线屏幕电影摄影机。

·1975年,上海电影机械厂研制出35mm光学录音机、16mm光学录音机、16mm反转片洗片机、35mm字幕机、摄影升降台等。

·1975年,上海险峰电影机械厂在上海光学仪器厂和上海科学教育制片厂的协作下,试制成功SX-35型水下摄影机。

1976年

·1976年,秦皇岛视听机械研究所研制出YS35/4×8.75B型光学缩片机、S8型8mm摄影机、S8.75型8.75mm摄影机、SX-16 K型16mm新闻快速电影摄影机、35mm X射线摄影机、35mm快速摄影机、FG16 T型16mm固定式放映机、F12.5-75/2.2型16mm变焦距摄影镜头和F30、F50、F75型特技摄影镜头以及F80/2型35mm放映镜头等。

·1976年,北京608厂试制成功35mm电影5倍变焦距摄影镜头(F20-100mm),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

·1976年,化工部第一胶片厂开始研制HD-3黑白中速电影负片和HD-4黑白高速电影负片,并于1980年通过技术鉴定,1981年投入生产。

1977年

·1977年7月,八一电影制片厂研制完成“电解法再生赤血盐漂白废液”研究项目,并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

·1977年8月,八一电影制片厂环保组织与南开大学化学系、北京环保研究所共同研究0610#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油溶彩底显影液试验成功,该项科研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

1978年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有32项电影科研成果获奖。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意味着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开始了新的里程。

·1978年3月,北京电影机械研究所研制的JSX-1型通用加色法灯箱在全国第一次科学技术代表大会上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8年3月,八一电影制片厂使用国产电影胶片“代代红”拍摄了故事片《猎字99号》。

·1978年7月,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恢复建制,并重新设立了电影声音、电影洗印、电影建筑工艺、标准、情报研究室和《电影技术》《国际电影技术》期刊编辑部等。

·1978年,甘肃光学仪器总厂生产的GSS-35mm高速摄影机和JCM-101磁带机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

·1978年,由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第一光学仪器厂、成都光明器材厂、北京电影洗厂、上海有色光学玻璃厂等单位,历时5年,共同研制完成国产“东风”摄影滤光器系列产品(含12类175种)的生产,并进入市场推广使用。该项目获文化部和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

·1978年,北京电影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35mm双声道磁性录音机。

1979年

·1979年9月24日,文化部派代表团参加了在比利时召开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TC36技术委员会(电影技术委员会)。我国成为该技术委员会O成员(观察成员),后成为P成员(积极成员),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成为其在国内的归口单位。

·1979年12月,上海感光胶片厂研制的油溶性彩色电影正片通过技术鉴定,并获化工部科技成果奖;染印法无银染料声带(平板工艺)通过技术鉴定,并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1979年,北京电影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YL M型35mm加色法面板式连续印片机。

·1979年,上海八一电影机械厂研制出104-X型35mm氙灯移动式放映机,有效光通量达到了2250流明;后又推出了103-X型500瓦氙灯35mm移动式放映机、103-GX型500瓦氙灯35mm固定式放映机、103 A-X2型750瓦氙灯35mm移动式放映机、104-X2型1000瓦氙灯35mm移动式放映机等多种光源(氙灯、溴钨灯、铟灯、锡灯)的16mm和35mm放映机型。

·至20世纪70年代末,国产电影胶片工业经历了由黑白到彩色、由正片到负片。先水溶后油溶以及由单一品种到多品种,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电影胶片的生产能力已达1.6亿平方米、品种近200个。产品不仅供国内需要,还向约20个国家输出。(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机械厂制片厂放映机
物联网技术在影院放映机激光光源中的运用探析
如何更换放映机ICP板上的RTC电池
三菱重工启用新航空发动机部件制造厂
《我为歌狂》将拍真人版电视剧
石油机械厂成本精细化管理浅析
落寞或重生
如何加强数字电影放映机的维护
NEC三箭齐发 推出激光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