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头科研一线的军工人
2021-06-30郝红伟
郝红伟
杨占伟,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豫西集团江河公司技术开发部的一名工艺技术员,主要负责复合材料制品的新產品研发工作。1994年7月,杨占伟从沈阳工业学院毕业分配到江河公司,至今已经27年。多年来,他刻苦钻研、积极攻关,与相关人员一起,为江河公司新产品的科研开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勤于学习,迎难而上
杨占伟从一名懵懵懂懂的学生,成长为企业的一名技术骨干。一步步的成长和他坚持不断地学习是分不开的。近年来,杨占伟参加了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升本学习。2011年,又参加了河南科技大学控制工程专业的学习,并于2015年1月顺利获得了工程硕士学位。
在日常工作中,杨占伟不断钻研、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他还先后自学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及分析软件,以及多媒体制作等多种计算机软件。
2008年,杨占伟又开始从事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方面的技术研发工作。一直从事表面处理专业工作的他,跨领域研究,这对于杨占伟来说,无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面对困难,他没有畏惧,更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只要有时间,就不断地学习新知识,熟悉新业务,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小技巧,土方法”,解生产难题
近年来,杨占伟除了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外,还十分注重在工作过程中的学习积累。多年的技术工作,逐渐养成了他善于观察、不断探索并及时总结的工作习惯。
在表面处理生产过程中,他通过观察某些槽内溶液的颜色或泡沫情况就可大概判断出溶液成分是否合适,通过对某些槽液所释放出来的味道可判断出溶液是否合格;在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对缠绕张力、胶液黏度、纱线干燥程度,缠绕速度、铺层质量等,也都有一套判断方法。正是有了这些“小技巧,土方法”的帮助,使得他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能很快找出原因,并加以解决。
深入现场,收集掌握第一手数据
为了保证新产品的研发质量和研发进度,杨占伟经常深入科研试制一线,及时了解掌握试制的全过程。他总是边搜集信息、查找资料,边深入现场实践,同时不断地梳理、归纳总结。近几年,大部分的公休日、节假日,他都是在新产品研制现场度过的。
在F6产品研制初期,他经常夜以继日地跟踪在研制现场。在2015年春节前,由于当时所用脱模设备能力的限制,造成了F6产品当时脱模较为困难。杨占伟和相关参研人员为协调处理相关问题一直在研制现场坚持到腊月二十九。大年初二,杨占伟又和有关人员冒着大雪,深一脚浅一脚地步行到科研试制现场,研究解决问题。
近年来,杨占伟参与了公司多个新产品的研发任务,先后完成了F系列等多个产品数十个零部件的研制任务,为公司在复合材料制品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新产品项目的不断成功研制,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助力,同时也为我国国防装备的技术进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杨占伟先后获得了十多项国家专利,有多项成果获得河南省国防科工局和豫西集团的表彰与奖励。
立足岗位显身手,关键时刻顶得上
从2013年至今,江河公司参与承担了某型号产品的研制任务。由于该产品特殊的使用情况,要求其须具有高绝缘、高阻燃、高强度、质量轻等指标要求。这些指标对研制所需的相关原材料、加工工艺提出了较高要求。杨占伟作为该项目复合材料工艺技术负责人,他广泛搜集国内外相关理论资料,了解各种的性能特点及工艺适应性,最终筛选确定的相关材料及工艺方法,并成功解决了芳纶材料在纤维湿法缠绕及机械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多个难题,保证了产品研制按节点完成。通过该项目的研制,实现了T800S高强度碳纤维、凯夫拉、芳纶1313等新材料在纤维湿法缠绕武器装备上的推广应用。
2015年,江河公司接到“9.3阅兵”用某型号装备的研制生产任务,且工期仅有40天。同时,要选用新的材料进行生产。这对于复合材料来说,相当于重新设计了一个新产品。以当时的技术和生产能力,是根本不可想象的。杨占伟义无反顾,在依靠平日技术积累的基础上,连夜搜集、查阅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各种原材料,通过对比他们各自性能特点以及彼此之间的兼容性,最终筛选确定了所需的材料品种及规格,制定了相应的工艺方案,保证了该装备的顺利交付,并受到了总装备部和军方的嘉奖。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杨占伟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河南省国防系统优秀党员;2017年被评为公司科技带头人;2018荣获豫西集团先进工作者、平顶山市劳动模范称号。2019年5月荣获河南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作者单位:豫西集团江河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