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服装专业“二维互动、学赛一体”教学体系建构与实施综述

2021-06-30王银明潘红梅陶颖彦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6期
关键词:校企服装融合

王银明,潘红梅,陶颖彦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江阴 214405)

由于近几年高中生数量呈下降趋势,各高校招生形势日趋严峻,尤其是高职院校受到的影响将更大,进而影响到企业用人需求。与此同时,当前我国服装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企业对服装专业人才规格要求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新产品、新工艺、自有品牌开发与推广方面的素质和技能要求将更高,服装企业想招聘到足量的高技能员工也变得十分困难,这就迫使学校和企业必须联合走“产教深度融合”之路,共同培养服装企业所需的人才。必须构建与实施更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高职生学情特点,设计与服装行业、产业相结合的动态教学体系,通过“二维互动、学赛一体”发挥学校和企业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各自作用,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相互渗透,从而缩短学与产之间的差距,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零距离”对接。

1 “二维互动、学赛一体”概念提出

首先,“二维互动”是指校企紧密合作,形成联动关系,企业生产与学校教育相互渗透:即企业工程师到学校授课,参与专业课程教学、技能大赛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指导及科研课题研究等工作;学校教师到企业工作,参与企业员工培训、产品开发、企业管理等;校企共建实验室,协作开发新产品、新工艺、自有品牌等。把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和要素搬进课堂,相互融合渗透。从而培养出集实践性、应用型与创造性为一体的服装企业急需的大量“现代班组长型”基层技术、管理专业人才。“学赛一体”是指将教学实践与技能竞赛训练融为一体,形成有机的教学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其次,教改的核心不仅局限于培养方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关键点还包括课程体系知识结构的整合与创新,即融合了国家职业、行业标准、大赛引领的理论、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本课题在此思路的指引下进行相关的探讨与实践。

2 研究现状

本课题是研究在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构建与实施“二维互动、学赛一体”教学体系,从而探索立体化培养现代高职服装专业人才途径。相关的课题研究可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美国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赫尔曼·施耐德教授开创的产学研合作的教学模式,经过百年实践,已在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中取得共识。随着各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职业院校尤其需要走产教深度融合的道路,世界上最有名的就是德国的“双元制”,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中的实践相结合,是学校和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培养人才全过程的一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而新加坡的职业教育也比较成功,他们也强调校企结合,课程设计征求企业的意见、请企业工程师到校讲课、让学校教师到企业工作、让学生到企业实习、校方和企业共同开发实验室。“二维互动、学赛一体”的研究以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最具代表性,专业教师一定比例来自于企业,校企双导师授课,共同指导学生竞赛,平时学校鼓励学生从事与社会接轨的合作项目,并能在纽约的各个工作室、机构和办事处积累工作经验,培养一大批受社会欢迎的创意设计人才。

我国于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引进了产学研合作教育,20 世纪末以来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走上了产学研合作之路,成效显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大学都有这方面成功的案例。但由于国情不同,我国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相对艰难一些,真正做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很少,相对来说做得比较好的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再落实到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来说,目前由于服装产业在我国主要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研”的要求相对较低,多数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研究还停留在人才输送、企业职工培训、小产品开发等领域,大品牌、名品牌开发与建设一般不会与高职院校合作。相对来说做得比较好并有一定成果的高职院校要属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该校与雅戈尔集团等企业深度合作,建设多门省级以上校企合作精品课程资源,共同进行赛事指导并取得多项成果。江苏的高职院校中,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与本土服装上市企业海澜集团的合作也有一定的实质性成果,近些年来,学院“海澜班”学生参与了“海澜之家”品牌的策划与推广,校企联合编写多门校本教材,学院与海澜集团的合作更类似新加坡式校企合作,但还远远不够,还有很多方面要深入研究下去。

3 解决的主要问题

其一,高职服装专业课堂教学中专业知识与应用脱节的问题,进行校企二维互动教学体系的“关键点”研究。即对校企合作教学的模式、内涵与要素的研究。深化实施“工艺单”教学,构建专业核心课程在线学习平台,适时地融入行业新知识、新技术,实现校企之间职业能力与岗位能力的无缝对接。

其二,高职服装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与技能竞赛训练相冲突的问题,进行学赛一体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途径研究。将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学生既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又在竞赛训练中得以成长。

其三,高职服装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难的问题,进行基于国家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大赛引领的高职服装教学实践研究。推行“三制融合”工作室育人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教学评价体系,培养高职生工匠精神。

4 “二维互动、学赛一体”教学体系建构与实施

4.1 制定高职服装专业“双结合”系统性教育策略

根据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紧紧围绕江阴地区服装产业集群和经济发展需求,以江苏省服装专业实训基地为平台,以无锡市校企合作示范组合项目为依托,采取了“双结合”的系统性教育策略,即:首先是结合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现代服装企业科技发展与技术创新的人才需求,围绕服装专业的核心技能,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技术岗位对应的知识、能力、素质、技能竞赛内容;其次是结合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各项项目的知识技能特点,将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在服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积极改革与实践,为江阴及周边地区服装产业服务的同时形成可操作、易推广的示范性人才培养模式(图1)。

4.2 推进服装专业校企合作“金课”建设

依托江阴地区强大的服装产业集群优势,与海澜集团、江苏阳光集团以及全国校服领导品牌“同桌的你”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在市校企合作示范组合项目基础之上,共建产品研发中心,依据行业、企业需求,完善和改革专业培养方案,不断推进校企合作“金课”建设。将服装企业当季最新的生产“工艺单”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按企业生产任务驱动课程教学。把企业生产要素和生产流程直接搬进课堂,使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接轨,真正实现产学渗透、学研结合,从而将课程教学改革推向纵深(图2)。

4.3 推行“三制融合”的工作室平台

积极响应国家有关现代学徒制试点和培养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号召,以原有的校企共建的工作室为平台,秉承“导师制”“现代学徒制”“工作室制”三制融合的工作室育人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三制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工作。以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培育“工匠精神”引领专业教育,使学生的敬业精神与开拓技能得到了加强。一方面,为现代企业输送大量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建立“双技一体”教学评价体系,以赛事检验教学成果(图3)。

4.4 建设高水平教学资源

组织校内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编写与产业发展趋势相结合、以工艺单为主线的鲜明高职特色的教学资源,包括省级在线开放课程、院级以上精品课程,公开出版高质量项目化教材;并在实训较强的实体项目中制作教学模型,形成实训的文化,学生能够直观地掌握工艺流程的要点。与此同时,扎实推进“三库”建设:即企业服装生产工艺单库、基于生产过程的信息化课件库以及生产材料样品库(图4)。

5 结语

通过将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服装专业“二维互动、学赛一体”教学体系建构与实施途径作为研究的突破口,探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服装专业教学体系,探索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提高为目标,寻求符合我国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发展之路。在深化教学改革、探索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加快校企深度合作步伐、全面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水平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是服装行业与产业对服装专业人才的诉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动力,对高职院校服装专业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示范作用。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从宏观上论证高职服装专业在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走“二维互动、学赛一体”教学体系改革之路是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旨在探索符合21 世纪新型经济体、全球化的背景下的高职服装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途径。一方面有利于推动服装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形成“产教深度融合”鲜明的高职服装专业的教育特色。

猜你喜欢

校企服装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融合菜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道具服装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