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多元提问策略探析

2021-06-30王晓梅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古厝花纹金山

王晓梅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运用有效的提问能促进幼儿感受与欣赏生活中的美,启发幼儿进行多样的艺术表现与创作。笔者立足于本园“基于幼儿生活的美育活动实施策略研究”的课题背景,以大班美术活动“金山鞍寺”为例,从美术活动的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作、评价与分享三个环节进行多样性提问,探索出适宜的策略。

一、多层次提问,聚焦感受与欣赏

1. 认知性提问:在互动中调动幼儿的经验。大班幼儿具有更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与教师进行互动时更能仔细地描述自己观察与发现到的事物,此时教师运用一些认知性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如在自由谈话中,当幼儿谈到自己近期游玩了金山鞍寺时,教师把握住时机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认知性提问:“你们都去过金山鞍寺吗?”“金山鞍寺是什么样子的?”“你看到了哪些东西?”接着,教师顺着幼儿的回答,初步了解到金山鞍寺是具有闽南特色的古厝。在互动中幼儿纷纷对金山鞍寺产生了兴趣,教师提议一起去参观,立即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

2. 理解性提问:在体验中发散幼儿的思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组织他们来到金山鞍寺实地参观。在与古厝的互动体验中,教师运用一系列的理解性提问,帮助幼儿发现、梳理古厝的美,了解古厝的建筑形式与元素等,为后面的美术创作提供源泉。如教师通过提问:“请你说说这座古厝的外形看起来怎么样?”“你看到哪些感兴趣的东西?”“人们为什么会使用这些图案和花纹来装饰房子?”等等,让幼儿在现场大胆描述出古厝的主要特征,同时也让幼儿在欣赏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验。

3. 归纳比较性提问:在交流中提升幼儿的审美。教师除了让幼儿在现场进行体验互动外,结束后的交流也是提升幼儿审美欣赏能力的重要环节。在集体梳理的过程中,教师就运用归纳性提问进一步提升了幼儿对古厝中美的欣赏与感受。如教师提问:“如果让你来盖一座这样的古厝,你的设计是什么样的?”“你看到的墙砖、墙面花纹是什么样的?跟平常看到的花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通过一系列的归纳比较性提问,不仅能让幼儿自主总结出古厝中具有的特色美,而且能促使幼儿将经验迁移到其他的欣赏活动中。如幼儿在对比欣赏常见的花纹与古厝墙面花纹时,就能运用古厝花纹的特点来归纳自己欣赏到的日常花纹,迁移经验,提升审美能力。

二、多类型提问,启发表现与创作

1. 封闭式提问:聚焦方向。在欣赏过程中,幼儿对于自己观察到的金山鞍寺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但他们观察与发现的点都不一样,教师的进一步提问能提升幼儿的应用能力,启发幼儿进行创作。如在创作“我眼中的金山鞍寺”的活动中,对于理解层次不一样的幼儿,教师可以先用封闭式提问及时帮助幼儿梳理总结已有的经验,聚焦表现创作的方向,为后面提出开放性、创造性问题做准备。如:“你在参观的时候有没有看到金山鞍寺的大门?”“大门上有哪些元素?”“除了大门,旁边的墙面上有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一些理解水平不足的幼儿有目的性地去表现自己眼中的金山鞍寺。而对于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较强的幼儿,教师则可以采用较为开放式的提问:“你在这次参观中看到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最想画出古厝哪个地方?用哪些颜色?”这些问题能发散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观察与想象,大胆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能画出自己所看,还能画出自己所想,使得自己的作品生动形象。

2. 开放式提问:延伸创作。幼儿在创作的过程中还发现古厝中具有特色美的屋檐花纹,对此他们不断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于是,教师利用一日活动中的不同环节,通过开放式提问拓展幼儿的表现与创作。如教师提问:“你们都说自己看到不一样的花纹,能具体说说这些花纹是什么样的吗?”“那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来表现你看到的花纹呢?你打算用这些材料做花纹的哪一部分?”开放式的提问启发幼儿开始寻找班级里可以利用的材料来表现自己观察到的花纹。接着,教师进一步提问:“花纹下面的底色是什么样的?要怎么表现?”幼儿发现深色卡纸正好可以用来制作花纹的底板,彩色的花紋则可以运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再进行组合粘贴,最终形成漂亮的花纹作品。教师的提问支持幼儿围绕要表现的主题探索材料。当关注到个体幼儿的创作,教师根据幼儿的作品和创作过程可提出具体的问题。如:“除了画彩色花纹进行粘贴,在黑色卡纸上如果不粘贴,要怎么表现花纹呢?”受到教师的启发,幼儿发散思维,选择用彩色蜡笔进一步丰富花纹作品的细节。

3. 综合式提问:丰富表现。除了日常对幼儿的观察之外,教师还要借助综合式提问来支持幼儿的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是开放性材料和工具创造性地组合在一起的产物,这期间离不开教师的鼓励。如果教师能将艺术元素、设计原则和高质量的问题有机结合到一起,那么幼儿就能在纷繁复杂的艺术创作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在持续关注与探索的过程中,幼儿对于“闽南古厝”的话题提出了新的想法和疑问:“是不是所有的古厝都是这样呢?还有什么样的古厝?古厝可以怎么表现呢?”面对幼儿的困惑,教师通过日常活动中的提问策略,帮助、支持幼儿通过搜集相关信息,回答自己的疑问,同时也支持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去表现与创作。教师的提问如:“除了自己画,你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画出来?你觉得可以在哪些地方画古厝?除了用画的方式,还可以寻找什么材料来表现古厝呢?”这些有层次、有启发性的综合式提问能够让幼儿尝试、对比不同的表现方法。最终,幼儿采取了合作绘画、剪纸、墙面涂鸦等多种形式来表现古厝。

在启发幼儿表现与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运用不同的提问类型来支持幼儿的活动。通过前期的感受与欣赏,创作中教师的鼓励与启发,幼儿能够大胆选择运用不同的材料工具来表现自己的艺术创作,使得艺术创作富有生命力。

三、多方式提问,加深评价与分享

1. 小组提问:说他人的“画”。绘画之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小组分享,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通过小组提问,鼓励不同幼儿对同一件作品进行欣赏评价,在说他人的“画”中,了解到作品所表现出的不同故事。如教师提问:“你们最喜欢这件作品的哪一部分,为什么?”幼儿纷纷表示:“我喜欢他画在柱子上的龙,因为龙可以绕在柱子上。”“我觉得他画的不是龙,是蚂蚁。”教师继续提问:“你从哪里看出来他画的是龙?你为什么又觉得他画的不是龙?”幼儿回答:“因为我们去参观的时候看到柱子上都是龙,所以他画的就是龙。”“不对,我看到龙的身上有鳞片,他画的没有,所以不是龙。”教师说:“看来你们对龙有不同的看法,那龙有什么特征,你们能分别描述一下吗?”幼儿1说:“龙有爪子,头上还有角,看起来非常神气,他画的龙就有爪子和角。”幼儿2说:“龙身上有很多的鳞片,他的龙没有画出来,我觉得龙要加上鳞片才像。”教师总结:“看来小朋友的观察都很认真、仔细,都发现了别人作品中不一样的地方。”小组式的提问引导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加深幼儿对他人作品细节的认识,不断丰富他们的语言、绘画表达,提升相关能力。

2. 单独提问:说自己的“画”。在分享互动过程中同样还需要增加单独式的提问,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心中想表达的话,让同伴倾听他的“画”。如教师提问:“除了柱子上的龙,谁来说说你的作品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一位幼儿说:“我在屋顶上画了骑马的将军。”教师继续提问:“你能说一下为什么吗?”该幼儿回答:“我看到了房子的屋顶上有骑马将军的雕像,我觉得骑马的将军很神气,所以我就画了出来。”教师最后提问:“你画的骑马将军用了什么颜色?你在哪里见过这些颜色?”该幼儿说:“我以前骑过的马就是棕色的,所以我用了棕色来画马。我还用了蓝色和红色来画屋顶和砖头。”教师最后总结:“你投入了很多精力,从你绘画的细节中能看出,你的绘画很认真。”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方式有时候是交叉的,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采用不同的提问策略来促进幼儿深度的学习与探索。多样的提问策略能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观察、表现生活,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然的审美情感,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幼儿全面与和谐的发展。0F4A224B-0CF7-4E1F-BB0B-10699F6AB2EA

猜你喜欢

古厝花纹金山
梦中古厝
陈修俊 甘做古厝守护者
涂颜色
冰雪路面轿车轮胎
抢险当金山
翠挂金山
红砖古厝 珍藏的记忆
轮胎花纹的秘密
走,游古厝
211246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myasthenic crisis after thymectomy—a multivariate analysis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