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特质与行人交通行为的关系研究综述
2021-06-29费维宝陈华
费维宝 陈华
摘 要:论文对人格特质与行人交通行为的关系研究做了简要回顾和总结,发现现有研究多采用人格量表和行人行为量表,采集行人的人格特质数据和交通行为数据,并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来考察人格特质与行人交通行为之间的关系。论文还提出了对人格特质与行人交通行为关系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人格特质;行人交通行为;关系;展望
0 引言
行人是城市交通的重要参与者,行人的交通行为同样会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在全球范围内,因交通事故死亡的行人占所有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17%[1]。在中国的交通事故死亡者中,行人约占25%左右[2]。由行人违反交通规则造成的事故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有不少交通事故是由于行人无视交通标志,甚至闯红灯等危险行为造成的[3]。在影響行人行为的诸多因素中,人格特质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将对近十年来研究者对人格特质与行人行为关系的研究进行简要的梳理和总结。
1 人格特质与行人交通行为的关系研究
首先,现有研究多采用行人行为量表考察行人的行为。该量表是由Granie等人基于驾驶员行为问卷、驾驶员攻击行为量表和驾驶员对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积极行为量表的概念框架编制而成。该量表具有四因素结构,四个因素分别为故意违规行为(包括违反交通规则和错误操作)、无意失误(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攻击行为(表现为消极情绪表达和攻击性互动),积极行为(表现为和解性社会互动)[4]。
行人交通行为通常受到认知、人格、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人格特质是影响行人交通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使用较为广泛的特质系统是大五人格模型,包括开放性、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5]。研究表明,行人的某些人格特质对不安全行为和交通事故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通常用来测评行人人格特质的量表有大五人格量表和行人行为问卷等[6]。
Jiang等人采用大五人格量表和行人过街行为量表(自行编制)考察人格特质对行人过街行为的影响。该行人过街行为量表包含三个维度:违章、有条件遵守交规和无条件遵守交规。回归分析表明,宜人性对违章、有条件遵守交规和无条件遵守交规有显著影响。宜人性反向预测违章行为,正向预测有条件遵守交规和无条件遵守交规的行为;尽责性反向预测违章行为,正向预测有条件遵守交规的行为;外倾性正向预测无条件遵守交规;神经质对违章行为有显著影响,即神经质正向预测违章行为[6]。
Fernandez等人基于危险内稳态理论,评估了可接受的危险(通过人格因素测量)和危险感知(通过生理唤醒测量)对年轻行人危险行为的预测。问卷涉及的人格特质包含冲动性、尽责性和对体验的开放性。该研究进行的实验旨在评估被试在行人和汽车之间的不同互动情境下对危险水平的感知。危险感知是通过心率、皮肤电导水平和皮肤电导反应这些生理指标评估的。研究结果表明,危险行为与冲动性、尽责性及皮肤电导水平显著相关。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冲动性、尽责性,以及危险情境和中性情境下皮肤电导水平的差异可预测行人的危险行为,并解释了23.6%的方差[7]。
Qu等人采用中文版行人行为量表探索了行人的行为与注意力及人格特质的相关性。该研究选取的量表有中文版行人行为量表、注意相关认知错误量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和行人人格特质量表(无规范感,愤怒,感觉寻求,利他)。研究结果表明,行人人格特质是行人行为的有效预测因子之一。其中,无规范感是违规行为和攻击行为的显著预测因子,也就是说,违反规范者更可能做出违规行为和攻击行为;而愤怒特质得分高者更容易做出危险行为;利他特质得分高者更关心他人,因而过失行为相对较少,积极行为更多[3]。
Zheng等人探讨了五种人格特质(外倾性,开放性,神经质,无规范感,利他)和总体感知压力对行人行为的共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利他,神经质和开放性显著影响多个行人行为维度。
2 总结与展望
已有研究表明,人格特质对行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其中,Qu等人的研究表明,行人人格特质是行人行为的有效预测因子,具体而言,无规范感是违规行为和攻击行为的显著预测因子,愤怒显著预测危险行为,而利他行为则可预测积极行为[3]。
当然,现有研究也还存在一些局限性的,例如,行人行为量表采用的是自评量表,因而可能存在社会赞许效应的影响。建议将量表所测得的结果与实地观察相对比,以消除社会赞许效应。此外,被试多为年轻人,没有覆盖全部年龄段,样本缺乏代表性。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覆盖各年龄段人群[3]。
另外,现有的关于人格特质与行人行为关系的研究采用了不同的人格特质量表,其中以Qu等人的研究所采用的人格特质量表(无规范感、愤怒、感觉寻求、利他)更加契合行人的所处的交通情境和行人的特征。而研究者们采用的行人行为量表则相对比较统一,包含交通违规行为、错误行为、交通过失行为、攻击行为和积极行为这五个因素。
鉴于人们对人格特质与机动车驾驶人员的交通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更加深入和透彻,建议今后借鉴关于人格特质与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来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人格特质与行人交通行为的关系研究。
截止目前,采用中文发表的关于人格特质与行人交通行为关系的论文为数很少,多数国内学者也采用英文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建议国内学者今后能用中文发表关于人格特质与行人交通行为关系的论文。
参考文献:
[1]Global status report on road safety 2018.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8.Licence: CC BYNC-SA 3.0 IGO.
[2]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瑞交通安全研究中心.2015年中国道路交通安全蓝皮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6.
[3]Qu W.N.,Zhang H.H.,Zhao W.G.,Zhang K,& Ge Y.The effect of cognitive errors,mindfulness and personality traits on pedestrian behavior in a Chinese sample[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 Traffic Psychology & Behaviour.2016(41):29-37.
[4]Granie M.A.,Pannetier M.,Gueho L.Developing a self-reporting method to measure pedestrian behaviors at all ages.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2013(50):830-839.
[5]Cummings,J.A.& Sanders,L.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M].Saskatoon: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 Open Press.2019,856.
[6]Jiang,N.,Xiao,Y.L,Chen Y.,Shi,K.,Watson,B.,King, M.,Fleiter,J.,Wang,S.Y.,&WANG,L.P.Big-Five Personality Factors Affecting Pedestrian Crossing Behaviors.In Yi,P,Wu,C Yan,X,&Zhong,M(Eds.)ICTIS 2011:Multimodal Approach to Sustain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Development-Information,Technology,Implementation:Proceedings of 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portation Information and Safety: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United States,2011:1577-1583.
[7]Fernández,D.H.,Guerrero,P.M.,Chaparro,L.S.,Merino,L.,&Jenchura,E.C.Risky behavior in young adult pedestrians:Personality determinants,correlates with risk perception,and gender difference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2016(36):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