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鸵鸟心理让澳看不到真实民意(焦点话题)

2021-06-29胡丹

环球时报 2021-06-29
关键词:中澳罗伊澳中

胡丹

近日,《环球时报》旗下舆情调查中心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举行第二届中澳关系问卷调查,并发布相关结果,澳大利亚两大媒体集团均作相关报道。此前,澳大利亚两大涉华民调研究机构: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及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也相继发布了年度民调结果。综合这三个民调,可以帮助我们一窥中澳两国民众的心态,尤其是在澳媒体“一边倒”的报道及澳政府极力迎合国内民粹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动作之下,澳民众对中国和中澳关系的态度。

首先,有澳媒体将今年罗伊民调中澳民众对华好感度与中方民调对澳好感度做简单对比,得出“中国民众对澳大利亚仍很热络”的结论,这是不对的。

罗伊民调具有全国代表性,澳中关系研究院民调的取样方式类似于中方民调,但覆盖了澳所有的州,而中方民调集中于十个“一线”或“新一线”城市,受访者多数为中高收入和高学历人群。如果中方民调数据按全国人口学特征进行加权,对澳好感度至少会有十个百分点的下降。

罗伊民调和澳中关系研究院民调的执行时间为3月中旬至4月中旬,正值中国商务部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相关葡萄酒征收反倾销税,中美在安克雷奇正面交锋,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等,澳方涉华报道数量和负面性明显上升。而中方民调的执行期为6月11日-15日,其间并无太多涉澳重大新闻。因此,在分析受访者的态度时也应将时间因素考虑在内。

其次,澳大利亚媒体认为,澳对华货物和服务出口主要针对收入水平较高群体,该群体“对澳大利亚热爱依旧”。但近两年的中方民调显示,这一群体中对澳大利亚的好感度也在持续下降。考虑到中方民调的样本分布,我们认为中国民众对中澳关系的定性已经随着两国关系的持续走低发生了质的变化。

与之相比,澳方两个民调均体现出民众对中国和中澳关系的高度焦虑,不少数据已达历史最高水平。例如,罗伊民调中澳民众对华好感度自2019年出现显著下降,与澳政府的宣传和措施,以及澳媒涉华报道负面性显著增强在时间线上完全吻合。

澳对中国以及中澳关系的焦虑也体现在媒体的偏向性报道和智库的推波助澜中。但当受访者对澳媒涉华报道进行评价时,有61%认为是“公正、平衡的”。当我们将澳学术平台、媒体、小报、社交媒体中关于中国的公共讨论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信息茧房”已牢牢筑起。“对话(TheConversation)”“珍珠与刺激”(PearlsandIrritations)”这样学者、外交人员聚集的公共政策学术平台上尚能看到对中澳关系的客观分析、对澳方做法的反思,而澳两大媒体集团则走上了同一条“批评中国”的道路,甚至将其作为一种“政治正确”。在这样“一边倒”的氛围中,民众认知与媒体报道呈现高度的一致性。

当被问及“若中美发生军事冲突应该怎么办”时,罗伊民调的受访者中有57%认为应当“保持中立”。澳中关系研究院的民调也显示,61%的受访者认为“应继续试着同中国保持紧密的关系”。在面对“澳是否可能同中美同时保持良好的关系”时,有72%的受访者认为“可能”。这一点未来能否做到,取决于澳大利亚对局势和战略选择的冷静认知。坚称“民众意愿仍然高涨”、寄希望于经济交往与人文交流持续热络,既是鸵鸟心理,更是一厢情愿。罗伊民调中有高达3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对其整体观点呈负面影响”。结合中方民调,经济和人文交流在中澳关系中发挥的“压舱石”作用能持续多久,令人担忧。▲

(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猜你喜欢

中澳罗伊澳中
中澳家庭观差异表现及其文化内涵
中澳农产品贸易研究综述
澳前总理:不应对澳中关系感到悲观
中澳中学英语课堂组织形式对比
澳前总理称应面对面修复澳中关系
重逢的安全帽:一个善念的凯旋
中澳煤炭产业的合作现状、障碍与推进策略
福尔摩斯·斑点带子(下)
Super Roy 超人罗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