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豆科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2021-06-29杜兴兰徐冰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1年1期
关键词:豆科塞罕坝自然保护区

杜兴兰,徐冰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河北围场 068450)

全球共有豆科植物600属7 000余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有131 属约1 000 种。豆科植物不仅可提供食物、饲料、绿肥,而且能保持水土,增强地力,提高其自身及农作物的产量;不仅是木材、染料、树脂和药材的原料,而且是景区的植被和景观资源,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1]。针对塞罕坝保护区野生豆科植物资源的研究还未报道。文章对塞罕坝保护区的野生豆科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以期为塞罕坝保护区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科学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地概况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的交接处,面积20 029.8 hm2。地理坐标为:北纬42°22′~42°31′,东经116°53′~117°31′。区域海拔高度1 500~1 939.6 m,该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低温寒冷,积雪长达7 个月;降水量偏少,年平均降水量530 mm,且多集中在6~8月;年均气温-1.5 ℃,极端最高气温33.4 ℃,极端最低气温-43.3 ℃;≥10 ℃的年积温为1 663.5 ℃[2-3]。塞罕坝属于典型的森林—草原交错带,分布有高原—丘陵—漫甸—沙地等地貌,这里生态环境独特,生物物种丰富,生态景观多样。

2 研究方法

2013—2014 年,塞罕坝自然保护区人员与河北大学教授,采用样线与样地相结合的方法,对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内野生豆科资源开展了野外调查,通过认真整理标本及相关资料,参考《塞罕坝植物志》《河北植物志》《塞罕坝森林植物图谱》等文献[4-5],对保护区内野生豆科植物资源进行了统计,同时根据吴佂镒对中国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分类[5]对其进行了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豆科植物资源统计

通过对塞罕坝自然保护区野生豆科植物的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统计分析,总结出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豆科植物13属32种(表1)。

表1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豆科植物名录

3.2 豆科植物组成

按照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所含种的数量将本区野生豆科植物13 属分为3 个等级(表2):多种属(6种以上)、少种属(2~5)、单种属(1 种)。其中,单种属有7 属,占野生豆科植物总属数的53.85 %;少种(2~5 种)属4 属,占野生豆科植物总属数的30.77 %;多种属(≥6 种)仅有2 属,占野生豆科植物总属数的15.38%。可见,塞罕坝自然保护区野生豆科植物多种属少,单种属占有很大比例,优势较为明显(表2)。

表2 属内种的组成

3.3 豆科植物属的区系统计分析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共有豆科野生植物13属32种,根据吴征镒对中国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分类[6],将塞罕坝野生豆科植物划分为6 个分布区类型。根据表3可知,塞罕坝保护区野生豆科植物的属在6个分布区均有分布,其中野生豆科植物北温带分布属5 属,占野生豆科植物总属数的38.46%;世界分布属2 属,占野生豆科植物属数总属数的15.38%;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属2 属,占野生豆科植物属数分布总属数的15.38%;旧世界热带分布属2 属,占野生豆科植物属数分布总属数的15.38%,温带亚洲分布属1 属,占野生豆科植物属数分布总属数的7.7%;中亚分布属1 属,占野生豆科植物属数分布总属数的7.7%。可见,塞罕坝保护区内豆科植物属的分布具有北温带性质(表3)。

表3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豆科属分布区

3.3.1 北温带分布

北温带分布区类型一般是指那些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温带地区的属。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有些属沿山脉向南延伸到热带山区,甚至远达南半球温带,但其原始类型或分布中心仍在北温带。塞罕坝自然保护区豆科植物有5属17种。包括车轴草属的野火球,棘豆属的狐尾藻棘豆、黄毛棘豆、蓝花棘豆、球花棘豆、砂珍棘豆、硬毛棘豆,香豌豆属的山黧豆,岩黄芪属的蒙古岩黄芪、山岩黄芪,野豌豆属的假香野豌豆、北野豌豆、蚕豆、长柔毛野豌豆、广布野豌豆、柳叶野豌豆、歪头菜。

3.3.2 世界分布

旧世界温带分布区类型一般是指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中—高纬度的温带和寒温带、或最多有个别种延伸到亚洲—非洲热带山地或澳大利亚的属。豆科植物分布有2 属6 种。包括槐属的苦参、黄芪属的扁茎黄芪、草木樨状黄芪、达乌里黄芪、膜荚黄芪、直立黄芪。

3.3.3 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

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指间断分布于东亚和北美洲温带及亚热带地区。有2属4种。即胡枝子属的达乌里胡枝子、胡枝子、阴山胡枝子,野决明属的披针叶野决明。

3.3.4 旧世界热带分布

旧世界热带是指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热带地区及其邻近岛屿(也常称为古热带),与美洲新大陆热带相区别。有2属3种。包含草木樨属的黄香草木樨,苜蓿属的天蓝苜蓿、紫苜蓿。

3.3.5 温带亚洲分布

温带亚洲分布区类型是指主要局限于亚洲温带地区的属。它们分布区的范围一般包括从南俄罗斯至东西伯利亚和亚洲东北部、南部界限至喜马拉雅山区,我国西南,华北至东北,朝鲜和日本北部。也有一些属种分布到亚热带,个别属种到达亚洲热带,甚至到新几内亚。有1属1种,即锦鸡儿属的小叶锦鸡儿。

3.3.6 中亚分布

中亚分布区类型是指只分布于中亚(特别是山地)而不见于西亚及地中海周围的属,即约位于古地中海的东半部。有1 属1 种,即扁蓿豆属的扁蓿豆。

3.4 重要珍稀濒危植物

珍稀濒危植物是生物多样性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珍稀濒危植物分布及生物学特性,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调查在塞罕坝保护区千层板分场范围内发现有国家II级保护植物膜荚黄芪的分布,为国家第二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膜荚黄芪为多年生草本,高40~100 cm。主根灰白色木质,肥厚,常分枝。茎直立,具细棱和白色柔毛,上部多分枝。羽状复叶有13~27 片小叶;托叶离生,卵形或披针形,下面被白色柔毛;总状花序,有10~20 朵花;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果期显著延长;种子3~7颗。花期6~8月,果期7~9月。

4 小结

通过调查塞罕坝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豆科植物资源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有豆科植物32 种19 属,其中有国家II 级保护植物1种。

通过对塞罕坝保护区野生豆科植物的区系分析,19属野生豆科植物中有6种分布区类型,北温带区系成分占优势。北温带分布占豆科总属数的38.46 %,世界分布属2 属,占豆科总属数的15.38%;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属2 属,占豆科分布总属数的15.38%;旧世界热带分布属2 属,占豆科分布总属数的15.38%,温带亚洲分布属1 属,占豆科分布总属数的7.7%;中亚分布属1 属,占豆科分布总属数的7.7%。可见,塞罕坝保护区内豆科植物属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北温带性质。

猜你喜欢

豆科塞罕坝自然保护区
科学家破解豆科植物幸存“密码”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江苏“塞罕坝”水上绿森林
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
中国豆科观赏乔木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钱塘江源头新建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青岛崂山豆科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调查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