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视阈下传统武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21-06-29曾卫红
曾卫红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3)
传统武术永春白鹤拳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集技击、健身、养生于一体,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最独特、最具魅力的内容之一[1].一直以来,我国传统武术的传承基本都是师父带徒弟的形式,由于当代年轻人对习武普遍缺乏兴趣,传统武术大多面临着传承危机.为了不致出现断层、失传,传统武术人才,以及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与永春县政府、永春县白鹤拳协会通过合作办校的形式,将传统武术永春白鹤拳的传承模式由“师徒制”转变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学徒制”,大力挖掘永春白鹤拳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内涵,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文化育人和文化传承领域的创新作用,着力打造“工匠精神、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内涵建设,将现代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优势,更好地运用到传统武术永春白鹤拳的传承和推广方面,为我国传统武术人才的培养、传统武术的传承模式探索新思路.
1 传统“师徒制”下武术人才培养的现状
师徒传承,不仅是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精神纽带,还是历史上传统武术延绵不绝的主要生命形式[2].一直以来,永春白鹤拳的传承都是民间式传承.在《白鹤拳总诀》抄件中有言曰:“授君秘诀岂无因,三年观看勤苦心”[3]的拜师择徒记载.
1.1 永春白鹤拳传承人出现青黄不接的现状
永春白鹤拳又名永春拳,于清朝顺治年间由福建福宁府北门外少林拳师方七娘所创,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1].2008年6 月,永春白鹤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一个囊括地域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生活习俗、传承谱系等在内的有机文化整体.这些年来,永春白鹤拳的发展呈现出“外热内冷”的现象,作为福建省七大拳种之一[4]的永春白鹤拳拳友遍及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5],由此可见永春白鹤拳在海内外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传统武术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武术传承往往是通过掌握着丰富实践经验知识的师父对徒弟的传带,多是拳师利用闲暇时间,对永春白鹤拳感兴趣的学员进行口传身授,通过1-3年的各个方面的考察,从中挑选出合格的传承人.现代年轻一代对习武兴趣不高,很多套路、拳种出现了没有传人的尴尬境地[6],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春白鹤拳也面临着传承危机.
1.2 专业性教材不足,影响永春白鹤拳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武术精神传承
以往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多由师父言传身教,缺乏权威性、规范性、专业性教材,同时也缺乏科学性、规范性的教学教法和知识理论,导致在一代不如一代,出现了很多传承人会练拳但不会教拳的现象,出现了传统武术的传承断层、断带现象的出现.
永春白鹤拳相关的学术研究较少(在中国知网上,自1986年至今,以篇名含有“永春白鹤拳”&“白鹤拳”进行检索,研究文献仅有14篇,其中硕士论文为5篇,期刊9篇,最早的文献为1986年).由于对传统武术的挖掘和整理不足,也是导致现有传统武术人才的培养合格率不高的原因之一,表现在永春白鹤拳技能上,出现专业技术不统一、不规范的现状,难以适应社会需求,严重影响传统武术永春白鹤拳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武术精神传承.
1.3 缺乏有影响力的赛事和交流活动,削弱了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
永春白鹤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闽南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资源,是文化生态保护的内容之一.加大永春白鹤拳的品牌宣传和影响力,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比赛,是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武术白鹤拳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提高永春白鹤拳技术、技能的重要手段.2015年11 月6 日举办的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世界(永春)白鹤拳邀请赛就受到了政府、海内外的高度关注.但由于对地方拳种永春白鹤拳,没有持续性、常态化、有影响力的赛事和交流活动,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社会影响力.虽然永春白鹤拳拳师和爱好者积极参加其他品牌的武术比赛,接待国内外各类参观团,承办暑期白鹤拳培训班、辉龙武协第五届夏令营、2016年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青少年寻根之旅福建武术冬令营等一系列武术交流活动,取得一定的社会效应.但离教育创新和文化传承,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2 现代学徒制对传统武术人才培养的创新与探索
永春白鹤拳悠久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受到中央及省级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任福建省长期间就曾莅临永春观看白鹤拳表演.时任福建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冬、福建省副省长李德金、福建省委副书记何少川、福建省人大原副主任黄贤模等领导都曾莅临永春,对白鹤拳教学点进行调研和指导,对永春白鹤拳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的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是传统学徒制的发展[2],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与非遗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
2.1 搭建多元化平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武术人才
为了加大永春白鹤拳的人才培养力度.2016年永春县人民政府正式推出与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的举措,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正式设立运动训练专业白鹤拳方向,白鹤拳教学点正式成立.2017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指示加快推进永春白鹤拳办学点升级,在福建省教育厅和省体育局大力推动下,2018年白鹤拳二级学院建设正式启动.
白鹤拳教学点的创办是体育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创新,是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高等职业学校,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白鹤拳文化推广、教师教练选聘、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搭建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元化合作平台,形成了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项目以“白鹤拳”专门人才培养为目标,从专业结构调整、课程内容改革、师资结构调整、校园文化建设等领域着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与非遗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
以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永春白鹤拳专项的学生为例,见表1.学生从“徒弟”转变为既是徒弟又是学生的“双重身份”,随着入学学生数逐年成倍数增长,极大程度扩宽了传统武术永春白鹤拳传人的数量;从就业情况分析,50%的毕业学生在永春县中小学任教,50%在俱乐部任职.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与传承和推广白鹤拳“非遗”文化,符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体育人才的目标.
表1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永春白鹤拳专项学生情况表Tab.1 Yongchun baihequan special students of Fujian sport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2.2 构建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编写校本教材提升
构建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组织地方政府部门、高校教师、白鹤拳的传人和行业协会开展、举办理论研讨会,编写适合本专业发展的校本教材,为专业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尤其是充分发挥高校在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中的枢纽作用,发挥文化研究、技能传承和文化品牌传播的作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在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中,在原有的专业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教师资格证的培训和武术搏击等内容,扩宽了永春白鹤拳传人的理论知识和新时代的教学教法,为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因此高校不仅可以将武术相关管理部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区和传承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发挥枢纽作用,还可以通过实习、实训搭建学生的第二课堂,将高校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运用到实习、实训和就业中,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实现了体育职业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永春白鹤拳的传承、推广和创新中发挥积极作用.
2.3 搭建“体系化、集约式”传承模式,推行“双导师”制度
福建体育技术学院建立了运动系永春白鹤拳专业方向,将民间自发的传承、碎片化的传承,转变为“体系化、集约式”的院校制传承,由传统的“师徒制”,转变我为“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将永春白鹤拳纳入大学教育的范畴,扩大了永春白鹤拳的受众人群,为传承做出了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供参考和借鉴.
首先,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首先应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三大方面,与永春白鹤拳的“五戒”、“五顾”、等武德条文[1]相一致.是从敬业精神、精益求精、专注力、创新能力上进行引导.通过学院德育老师和拳师的双导师制度,言传身教,树立白鹤拳传承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邀请白鹤拳发源地的优秀拳师讲解白鹤拳的历史传承,同时组织、举办传统武术白鹤拳的邀请赛、表演赛等,深化文化内涵,提高社会担当.
其次,必须提高传统拳师的授课水平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采用“送教”的方式,开展教学交流和师资培训讲座,传授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通过定期督导、听课、教学效果评价等方式,促进永春白鹤拳拳师教学方法更加规范,提高“白鹤拳”拳师专业授课水平、提升现代教育理念和文化传播理念.
最后,推行双导师、双身份制度,运用“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理念,将民间自发的传承、碎片化的传承,转变为“体系化、集约式”的院校制传承.举行了永春白鹤拳专业学生的集体拜师仪式,向永春白鹤拳的“非遗”传承人敬茶,确立师徒关系.建立“双导师”和学生“双身份”制度,既延续了传统拳师言传身教的师徒教学模式,也发挥了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理念优势,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现代体育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大大提高了永春白鹤拳专业人才的培养效率和层次,发挥了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功能优势.
2.4 加强对外交流,打造常态化、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
充分发挥永春白鹤拳注重实战,重视对练,讲究攻防等技术特点,通过多元化平台,共同打造有品牌、有影响力的常态化赛事平台,利用福建省独特的地理优势,加强对台、对港地区和海外交流活动,发挥永春白鹤拳在海内外的拳馆和传人的作用,扩大永春白鹤拳的知名度、品牌宣传和影响力,从而保障永春白鹤拳传人的培养质量.共同提升永春白鹤拳的影响力,服务“健康中国”文化战略,推动白鹤拳“非遗”文化品牌走向世界.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与永春县政府、永春县白鹤拳协会的合作办学研究实践,笔者认为,在现代高校与传统武术“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目标下,通过搭建“校政行”多元化平台,充分发挥现代高校在教育模式、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就业渠道等领域的优势,将职业教育的“现代学徒制”模式运用到传统武术人才培养、尤其是“非遗”项目传承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我国传统武术的活态传承,尤其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比较行之有效的途径,这样才能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统武术传承的良性循环.
3.2 建议
1)充分发挥现代高校的理论优势和传统武术、尤其是非遗项目传统武术人才培养优势,充分发挥“双导师”制度,传统师傅口传身授,高校教师汇总整理,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编写具有专业性特点的教材,为构建传统武术、尤其是非遗项目传统武术的理论体系服务.
2)发挥“校政行”三位一体的多元化平台作用,通过录制现有传统武术师傅们的技术录像,将传统武术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创建传统武术的技术资源库,最大限度地做到技术资料的保存与整理,更好地保障“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传统武术人才的培养.
3)通过政府、高校、传统武术协会的宣传、组织与合作,积极打造国际国内传统武术、尤其是非遗项目传统武术的赛事和论坛的线上线下平台,扩大传统武术的品牌影响力,创造良好的环境.
4)通过武打电影、自媒体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传统武术的精神内涵,扩大传统武术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力,扩大传统武术的受众群体,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合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