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下常规养猪设备的优化改进
2021-06-29高彦玉刘开红钟日开
高彦玉,刘开红,吴 塔,钟日开,耿 玮
(1.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30;2.广东广兴牧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520;3.连平东瑞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广东 河源 517000)
0 引言
我国是生猪养殖和猪肉消费大国,在非洲猪瘟未传入之前,生猪年出栏量和猪肉消费量均占全球50%以上[1]。自2018 年8 月非洲猪瘟在我国爆发后,生猪存、出栏量大幅下降,2019 年存栏量同比下降27.50%、出栏量同比下降21.56%,猪肉价格呈现跳跃式上涨,给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带来巨大的损失[2]。为了加快生猪产业的恢复,国家出台了许多生猪养殖利好政策,鼓励生猪生产企业向专业化、产业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设备既是提高养殖生产效益的前提之一,又是生猪养殖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截止目前,还未成功研发出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的疫苗,生猪感染后只能做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所以在养猪过程中必需通过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进行防控,避免生猪感染[3-5]。为此,本文将分析围栏饲喂[6-8]、环境控制[9-11]和粪污处理[12]3 个环节所涉及到的常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根据非洲猪瘟接触性传播的特点,针对三大环节设备的结构缺陷和处理工艺提出相应的优化改进措施,以此减少人与猪、猪与猪之间的接触,从传播途径上降低病源传播的可能。
1 养猪三大环节现存问题分析
1.1 围栏饲喂
猪舍围栏根据饲养生猪类型分为定位栏、分娩栏、保育栏和生长育肥栏等,每种栏位根据生猪养殖数量和生猪体尺大小设计,其功能结构和配套饲喂器各不相同。
1.1.1 定位栏
我国绝大部分养猪场配怀舍内均采用定位栏饲养模式,定位栏的优点:①减少母猪打斗应激。在定位栏内,每头母猪都有独立的栏位,猪与猪之间接触面积较少,从而有效减少母猪在采食和饮水中的争夺,也可以减少母猪发情时焦躁不安、爬跨等行为所产生的危害;②便于生产管理和降低人工成本。目前的养猪场都是规模化、集约化方式,猪舍内定位栏排放整齐、布局合理,母猪在栏内不蹿动,有利于养殖人员进行查情、人工授精等工作,降低工作难度。
定位栏的使用可有效降低猪场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在使用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①母猪缺少运动导致体质弱。母猪进入定位栏后,由于活动范围较窄,缺乏锻炼,容易产生肢蹄疾病;怀孕母猪如果缺乏运动,在分娩中可能由于体力不支而出现难产现象。长此以往,母猪死淘率也会有所提高,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②配套食槽易受污染。定位栏内配套食槽情况如图1 所示,食槽采用长通槽方式,在母猪采食和饮水过程中,首端定位栏的母猪如果感染了病毒,则会通过槽内饲料和水传染至后端的母猪,增加病毒通过食槽在猪与猪之间的传染范围。
图1 配套长通槽定位栏示意图
1.1.2 分娩栏
在分娩舍内,如何提高母猪泌乳能力、减少母猪踩压仔猪、降低仔猪死亡率一直是养猪行业所关注的重点,也是提高猪场养殖效益的关键所在。猪场常见的分娩栏如图2 所示,母猪位采用铸铁漏缝板,侧防压杆可根据仔猪大小进行调节,仔猪位由塑料漏缝板拼接而成,保温箱为PVC 板,保温灯固定于保温箱盖中部。
图2 分娩栏结构示意图
分娩舍内使用分娩栏的优点:①有效防止仔猪被母猪踩压至死;②仔猪有特定的小气候,躺卧区卫生、温暖,患疾病概率小,存活率高;③母猪分娩环境良好,有利于产后恢复。
采用此结构的分娩栏在使用中会出现一些问题:①母猪位采用铸铁漏缝板,母猪采食时,饲料会通过漏缝板掉入粪沟,从而浪费饲料,此外,该漏缝板还会因铸造工艺问题产生毛刺,出现划伤母猪乳头的现象;②仔猪刚出生时,如果没有吃足初乳会导致免疫能力较弱,容易感染病毒,患病的仔猪会在间隔栏处与相邻栏内的仔猪通过口鼻接触传播,增加疫病感染风险;③保温箱盖固定保温灯处会因保温灯发热而软化,影响使用寿命。
1.1.3 保育栏
仔猪断奶后需从分娩栏转入保育栏,环境的变化会给仔猪带来一定的应激,这就要求保育舍内的环境应尽量符合仔猪的生理需求,同时还能根据仔猪的生长发育进行调节,否则将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图3 为保育舍内常用的保育栏结构,其优点为:①栏舍结构简易,在清洗中能保障栏舍的每个角落都能得到清洗,死角处均无残余粪污;②食槽采用双面结构,放置于两栏中间的围栏上,将采食区和排泄区分开,可根据需要配置5~6 个采食位,有利于两栏内的仔猪采食,降低成本;③漏缝板为塑料漏缝板,可减少仔猪躺卧时的冷应激。
图3 保育栏结构与实物图
保育栏在使用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①由于仔猪断奶后不能再从母猪乳汁中获取母源抗体,导致自身免疫能力相对较差,两栏之间共用饮水碗,如果其中一栏的猪感染病毒后会通过饮水碗传染至另一栏的猪;②栏与栏之间的保育猪会由栏舍的空隙处经口鼻接触,增加病毒感染机会。
生长育肥栏结构与保育栏结构类似,此处不再详细概述,较大的区别是生长育肥栏内漏缝板主要为水泥或铸铁漏缝板,便于粪污掉落及舍内清洗。
1.2 环境控制
猪舍内的温湿度、有害气体浓度等环境参数适宜是保障生猪健康养殖的重要条件。适宜的温度可促进生猪采食,提高猪的生产性能;空气湿度影响猪自身体热调节;而有害气体浓度的增加则会引起生猪患病,且降低饲料转化率。目前规模化猪舍内常采用机械通风,即风机-湿帘降温方式来调节舍内温湿度、气流速度等,但此方式未形成一体化模式,进入舍内的空气仅仅是通过湿帘降温,并没有进行其他处理,导致生猪易感染疾病,严重影响养殖经济效益。
此外,我国大部分猪场在设计之初,提出的环控方案只是参照国外或其他较大猪场的模式,并没有实地考察当地气候情况,计算的参数和选配的设备与实际不太符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影响投入成本。
1.3 粪污处理
生猪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粪污,粪污通过漏缝板掉落至粪沟,由刮粪板刮出后统一处理。近年来,随着畜禽养殖粪污排放标准的严格实施,给养殖场带来较大的环保压力,粪污和病死猪尸体如何处理成为养殖场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养猪场处理粪污和病死猪存在的问题有:①部分猪场用水冲洗,没有从源头控制污水量,给后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造成一定难度;②粪污产生量超过处理设备的处理量,部分粪污就地堆积,易分解产生难闻发臭气体,污染空气;③病死猪尸体随意丢弃或由人工拖运转出进行土埋等处理,此类方式易造成丢弃地的污染,甚至发生人与死猪的二次接触。
2 常规设备的优化改进措施
非洲猪瘟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本研究将从减少生猪间的接触着手,提出设备的优化改进措施。
2.1 围栏设备的改进
2.1.1 定位栏
定位栏由传统的长通槽改为单栏单槽,如图4所示,实现每头母猪有独立的采食位;在母猪栏位食槽端的两侧加装密封挡板,可避免母猪采食过程中的接触且相互之间采食互不影响。
图4 单栏单槽定位栏结构示意图
2.1.2 分娩栏
分娩栏的改造主要有:将铸铁漏缝板改进为三棱钢漏缝板,改进前后的变化如图5 所示,采用三棱钢漏缝板能更好地避免母猪乳头刮伤或夹伤,能提高漏粪率从而改善分娩栏的卫生状况,降低分娩栏的清洗难度。另外,为了减少两栏之间的仔猪接触,可在两栏之间加装一块封板。
图5 分娩栏漏缝板改进情况
2.1.3 保育栏
为了减少两栏内保育猪的接触,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保育栏的改进措施有:两栏之间由栅条改为PVC 封板;由双面食槽改为单面食槽;由两栏共用两个饮水盆改为一栏一个饮水盆,如图6 所示。
图6 改进后的保育栏结构示意图
2.2 环境控制的改进
目前绝大部分猪场舍内的空气是外部空气经过湿帘降温后进入,空气中的粉尘、病原微生物等未经处理就进入猪舍,易引起猪只疾病的发生。为此,提高猪舍空气质量,做好舍内环境控制尤其重要。图7 为本研究提出的一种猪舍环控措施,主要增加了空气过滤和除臭两个环节。在猪舍进风口处增设空气过滤设备,自然空气进入空气过滤器后将空气中能致使猪感染的病毒滤除,经有效过滤后的空气再通过湿帘降温后进入猪舍;在猪舍出风端安装除臭间,舍内的废气由风机抽出后经过除臭水帘处理后排出,处理废气的水可回收循环利用。
图7 猪舍环控处理过程
以上改进措施的效果:①生猪可呼吸新鲜空气,有效减少感染蓝耳病、气喘病等疾病的概率,降低养殖用药成本;②废气排放达到畜禽养殖废气排放标准,保护环境;③对于种猪,能提高使用年限,增加经济效益。存在的不足:①空气过滤系统和除臭系统必须与严格的生物安全流程相结合,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②前期设备投入成本大,经济条件不好的猪场较难实现。但无论猪场采用何种环控模式,关键在于通风效果、温湿度调节和有害气体的处理,建议选择配置有不间断监测温度、湿度和有害气体传感器的智能环控器。
2.3 粪污处理
随着畜禽养殖粪污排放标准的严格实施,对粪污提出了资源化利用,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环保压力,许多猪场将粪污集中处理,在粪污中加入菌种等进行发酵,再加工成有机肥;产生污水较多的猪场则收集后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的废水做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综合利用。对于舍内的病死猪采用死猪转运车运送至无害化处理车间进行处理后生成有机肥,每次使用后对收集点和处理设备进行清洗消毒,此方式可有效减少养殖人员与死猪的直接接触,减少死猪的二次污染。
3 结语
非洲猪瘟入侵后,许多养猪场进行了升级改造,自动化、智能化的养殖设备得到了大范围使用,但常规养殖设备是猪舍必不可少的,在使用高效养殖设备的同时,基础设备也需得到有效利用。总之,有效防范非洲猪瘟,每个细节均不容忽视,每个环节都应准备充足,才能提高猪场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