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陈出新,破除惯性思维的壁垒
——湖州市高三语文期末统考作文分析

2021-06-29方香椿浙江省德清县高级中学

作文新天地 2021年16期
关键词:萧伯纳惯性理智

◎方香椿 浙江省德清县高级中学

【原题展示】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萧伯纳说: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会想去改变环境适应自己,但历史是后一种人创造的。

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还是改变环境适应自己?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试题分析】

材料关注的是人与环境之关系这样浩大的母题。关于这个话题的思考,从古至今,有很多探讨。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西方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都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中国古代的知识,很大部分是建立在对人与环境之关系的思考上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义山“留得枯荷听雨声”;苏东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些都是人与环境相处时的一些场景。环境影响人,人也在贴近环境甚至改变环境。当人把自身的存在融入外界环境的时候,同时获得的是环境带给他的情感。《周易》中对风水环境的探索,山水田园诗的兴起、发展与壮大,魏晋玄学给战乱和权力斗争带来的消解……人与环境的关系,就像是随着历史发展而流动的江水,人类越是发展,这样的关系也就越明显而深刻地反映在历史的轨迹之中。

时至今日,气候、疾病等自然环境带给人的思索越来越多,这个话题就越来越值得思考。

试题的材料引用了萧伯纳的话,思考的是人与环境之关系这个大话题中的一个既很深入又很细微的思考点:为什么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但历史却是不理智的人创造的?很明显,萧伯纳对“人应该改变自己适应环境,还是改变环境适应自己”的思考,打破了常规的惯性思维,充满了思辨的光芒。试题意在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从而大胆质疑,打破惯性思维的壁垒,建构自己全新的观点。

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既可以写“人应该适应环境”,也可以写“人应该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从而创造历史”。但综合试题第一段的材料和第二段的分析,最好的立意应该是将“人应该适应环境”和“人应该改变环境”结合起来写。因为萧伯纳的观点既认可了“人应该适应环境”这种理智的看法,同时更肯定了“人应该改变环境适应自己”。材料中用一个“但”字暗示了萧伯纳的倾向,也引导写作者往这个方向去思考。

如果作文只谈“创新”“变化”等,则是离题的。

猜你喜欢

萧伯纳惯性理智
失眠
萧伯纳幽默化解打击
Bernard Shaw’s Wisdom 萧伯纳的智慧
理智与情感
萧伯纳续传
萧伯纳反讽米商
无处不在的惯性
对惯性的认识误区
无处不在的惯性
2009年高考物理专项训练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