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思想对当今师德建设的意义

2021-06-29翟媛媛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37期
关键词:师德建设儒学师德

翟媛媛

摘要:“科教兴国”要把教育放到重要位置,坚持以教育为本,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师德是教育的灵魂,在21世纪教育逐渐产业化的今天,师德的建设刻不容缓。深刻领悟儒学思想,从诚信、仁义、志向等方面来充分学习和认识师德的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以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修身养性。

关键词:儒学,师德,师德建设

基金项目: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资助项目“现代学徒制视野下高职殡葬专业‘双导师制实施现状研究”(SGYYB2021-40)阶段性成果。

教師从古至今一直有是受人敬重和爱戴的职业,无论是从个人看还是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角度来看,都对教育寄予了厚望。但是在受到社会及个人的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目前学校中教师的师德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教师缺乏敬业之情。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照本宣科、缺乏创新、探索和研究,教学变成应付差事。(二)教师缺乏关爱之情。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关爱,部分教师只专注自己教学,在课下缺乏与学生的深入交流,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内心想法,且大多数教师偏爱优秀的学生忽视了对后进学生的关爱,对学生犯错无耐心。(三)不求上进,缺乏进取精神。将教学看成任务,以完成任务的形式来完成教学,导致课堂上死气沉沉、毫无生机,走下讲台之后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态度。(四)忽略自己教师的身份。在外语言、行为欠妥,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五)缺乏育人意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但缺乏育人意识是目前多数教师的最致命通病,未能真正理解“育人的意义,上课只注重一味的“输出”,从未真正理解“育人”的含义。出现以上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师德建设方法的滞后,教师未能真正认识和理解作为“教师”的职责所在。因此,要改善此现状,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师德的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努力践行儒学思想,以不断提高对师德的认识来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发展的长河中,儒学思想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其博大精深对中华民族的有着极其深厚的影响,深受人敬仰。儒学起源于齐鲁,其在经历两千多年的心灵扩充之后,遍布全国乃至走向海外。在儒学的思想中,修身养性是其的基础,只有真正做到修身养性,才能实现小家和大国统一的美好景象,许多儒学知识分子把修养作为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此外,还有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为人师表,以身为则、严以律己,修身养性等一系列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瑰宝,囊括了教师品德、学识、礼仪、修养等诸多方面。这些丰富璀璨的优秀思想即使在今天也同样适用,也依然对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等有着积极地作用。儒学规范着教师的道德与行为,对当下启发师德的建设同样具有现实的借鉴作用,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加充分地认识师德规范,还能帮助教师寻找到加强师德修养及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一、深刻领悟儒学思想,充分认识师德的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

(一)深刻领悟儒学——为人正直

在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这说明几千年前孔子就以“为人需正直”深刻的指出了,一个人正直,才能在这个世界上平安的生存下来,不正直的人,有时也能生存下来,但只不过只因为他侥幸罢了。这句话向我们传达的深刻含义,只有正直的人才能获得好的结果,虽然在中途会受到打击和挫折,但最终都会取得成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正直”就是教师师德建设的第一堂课,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做到“为人正直”,这是教师之后传道受业解惑之前提。

(二)深刻领悟儒学——诚信至上

孔子言:“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其含义是说出来的话就一定要遵守,承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一个人不讲信用的话就会寸步难行,这是儒学思想中极其受到推崇的品格。在教学中也应是如此,只有真诚对待学生,以诚待人,才能与学生建立起信任的桥梁,才能被教育的意义发挥出来;教师与教师之间也应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在科研中遵守诚信、实事求是,才能从中获取真实且丰厚的研究成果。

(三)深刻领悟儒学——仁义至上

1、“仁”

在诸多儒学思想品德中“仁”也是伦理道德的核心。“仁”是儒家推崇的理想人格且通过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得以充分体现。这两句中将“仁”字体现的淋漓尽致。对教育者来说,教师不仅仅需要将“仁”有效的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将其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让教育充满“仁”爱,让学生感受到“仁”爱。俗话说,教育始于爱源于爱,如果教育脱离了爱,那么教育就会即刻结束,教育也将失去它的意义。教师在关心优秀学生的同时,更要关爱步伐较慢的学生,无私的将爱奉献给所有的学生,“献身教育、甘为人梯”,才能成功实现“仁”。

2、“义”

“义”在儒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其不仅是一个极其丰富的道德规范,也是儒学道德的基本问题。“义”在儒家眼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依据,同样也是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目标,但此“义”多指大义。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应将“义”深深植根于心中,应肩负起作为教师应“鞠躬尽瘁”、“舍生取义”的精神。在当下,教育逐渐产业化,使得一些教师受利益所驱,把“金钱”视为理想,论语指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为教师指明方向,教师必须处理好“利与义”的关系,做到“不争名于朝,不谋利于市”,始终做到恪守仁义,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全面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绵薄之际以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深刻领悟儒学——立志存高远

孔子回顾往昔,总结了自身经历指出:“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知天命”,可以看出,孔子早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心怀远大志向。对于人们来说,心中有远大的志向,就如同黑暗中明亮的路灯,就能照亮前进的方向和路程。尤其对于人民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只有自己心怀志向和理想,自身才会不断提升,不断进取,不断进步,不断向上,才能在追逐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收获,不断领悟,才能发现自身价值所在。04C97331-B712-47C4-AF1E-0137579F78C2

二、努力践行儒学思想,有助于扩宽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

我国儒学文化在当代的社会意义主要在于它的教育价值,孔子以自身经历及其理论为人们开辟了一条新的教育之路。孔子在教学上主张不仅要认识,更应该付诸实践,明白实践的重要性。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其中的孝、弟、谨言、亲人全都是“行”的体现。到了宋代,朱熹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强调了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这些都能明显看出儒学是非常重视“行”的,也就是实践。在丰富的儒学思想中,也能发现许多儒学知识分子提高自身修养的具体措施与方法。在教师的师德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儒学的教育价值,教师努力践行儒家思想及修身方法,能帮助教师提高师德修养的同时,还有助于扩宽师德建设的路径。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在教育中,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考,对待学生不要疲倦,不要感到厌烦,要有足够的耐心。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其不谋而合。随着时代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学生对知识有更多的需求,为了赶上时代的步伐,满足新时代学生的求知需要。在工作中,教师始终要做到“学而不厌”,务必做到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积极进取,努力拼搏,不安于现状,这样才不枉为教师。与此同时,在教育中教师还需要热爱和关爱自己的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毫无保留的教授给学生,这是“诲人不倦”的前提。虽然教育学生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且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可预见的挑战或困难,但只要教师时刻坚定信念,怀着对学生的仁爱之心,做到循循善诱,孜孜不倦,就能真正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孔子认为对待自己的职位不能懈怠,做事不能拖沓、松弛,“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对我们的启示就是要爱自己的岗位,所正谓“干一行,爱一行”,要求我们对待自己的职业要带有敬业之心,要有敬业精神。他还指出:“不在其为不谋其政”的思想,这些都思想在主张和强调敬业的重要性,把重心和思考放到自己的工作中,勤奋专一,爱岗敬业,心无旁骛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能用功利的眼光去对待自己的工作,教师才能要真正做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为人师表,以身为则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儒学思想中非常重视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强调管理者自我管理是前提,自身端正才能成为被管理者的榜样和表率,被管理者也才会积极主动的做事,但问题出在管理者自身,其自身不端,那么就很难受被管理者尊敬,被管理者也因此不会服从命令。所以,教师要深刻铭记,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一切事物开端,要从自身的行为规范做起,严以律己,言行举止要符合道德规范,一言一行需得体、稳重,在思想、道德、文化等诸多方面做好表率,才能将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道德素养,进而真正成为学生们树立更好的榜样。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加通过不同方法和手段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学生进行深入的心灵沟通,让学生放下戒备,帮助学生排忧解难,不仅担任着教师的角色同时还是益友。教师在教育中魅力主要从师德体现出来,而师德的魅力又往往从教师人格中体现出来。教师是教师者,教学生怎么做人的前提是自己清楚怎么做人。因此,教师以身作则,才能成为学生的典范。

严以律己,修身养性

正如孟子所指出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会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但人必须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修养,是自身时刻处于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的善端,不为利益所驱,面对诱惑时不动心。在教育逐渐产业化、市场化的背景下,教师就更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的修养,做到严以律己,严谨治学,丢掉自身愚昧、迷信、保守、伪科学的束缚。保持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才能不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进而才能实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由此看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教师始终居于重要的位置。当下,教育已成为社会经济是否能可持续发挥的关键,而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师德,师德属于道德范畴,儒学思想理论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其对当代教师师德建及教师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总而言之,儒学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资源,蕴含着大量且十分丰富的教育智慧,但我们也要学会“扬弃”,保留优秀的思想文化,丢掉古代师德文化中的糟粕,并借助几千年优秀文化的发展不断为现代师德建设注入“强心剂”,充分为师德建设所用,利用儒学的优秀思想,充分发挥出其的价值,这对当今教育和教师师德的建设任然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孔子论学语录[J].课程.教材.教法,1981

[2] 陆凤賢.论儒学精神与高校师德建设[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3] 李景林.儒家的教育精神及其现代重建[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1

[4]王彦昌.《论语》教育教学观的当代价值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104C97331-B712-47C4-AF1E-0137579F78C2

猜你喜欢

师德建设儒学师德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致良知与师德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2015 年新儒学“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
谈儒学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