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非指示性”理念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21-06-29吴绍钧
吴绍钧
基金项目:2016年贵州省黔东南州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专项)立项课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非指示性”教学对培养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作用研究”(课题立项编号:2016B088);2018年贵州省黄平县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专项)立项课题“新课改背景下“非指示性”理念在农村中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2018GZ03)
内容摘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强调的是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关注学生的成长,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非指示性”教学理念强调的是把学生当做平等的、能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自主成长的生命。“非指示性”教学的运用能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更加主动学习并且得到自我成长。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对阅读进行训练的过程即对学生进行语文运用能力提升的过程。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關键词:非指示性;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1.阅读基础知识积累不够,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把握
阅读基础知识是阅读教学开展的前提,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否则学生无论在深入阅读,还是在各种考试中对试题的把握就会不到位,影响着学生的考试成绩。阅读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这些都是学生掌握的重难点。目前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对这些知识的讲授,导致学生阅读基础知识不牢,在回答问题时难以抓住重点或只注重某个方面,就会经常犯错。如分析《老人与海》《林黛玉进贾府》这种文章,若仅仅考虑对文章的主旨进行剖析,而忽略作者的个人风格,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学生错过对文章艺术风格、叙事特色等的赏析。文章的主题剖析在阅读教学中很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重要点,除了主旨,文章能够给予我们的还有很多东西。
2.不够彻底的新课改
现在的很多中学语文教学者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虽然采用新的教学方法,班级成立成学习小组,学生也动起来了,诸如“五环”、“3+2”、“六步”等教学方法。但有时在对某些核心知识的学习时,老师却不能完放心让学生自己干,回到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讲座式”授课模式,所以“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没有真正落实。
二、非指示性教学模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让同学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是一个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求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适当点拨即可,过多的指导性干预反而会使学生失去自主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重视以学定教,而“非指”则提出“先学后教”“多学少讲”,可以说,两者在教育理念上的方向是一致的。在“非指”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可能会遇到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奇怪的问题,而教师不是明确指示者,甚至不是传授者,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还可以更夸张地说,教师只是个“旁观者”,这就要求老师课前一定做好充足的准备,才不至于让课堂失控,在不让学生偏离语文课堂的前提下,我们教师要做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当然作为引导者,老师可以为学生创造符合文章的情境与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内在动力,让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氛围会变得尤为热烈,对学生的交流、感悟都是大有裨益的。要使非指导性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首先教学者自身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要对相关文学作品有丰富的积累,这样才能在课堂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耳濡目染,提升内在修养。例如文言文的教学,教学者就应当有足够的古文底子,在讲解的过程中能够进行自由的穿插与拓展延伸,对字词的解读、训诂学的把握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厚度,才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悟,以提高教学成效。
三、结语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与“非指示性”理念提倡的“多学少教”不谋而合。言而总之,语文学科是一门注重探究性学习的学科,学生的主体性需要被充分挖掘,需要通过教师辅助、学生合作等方式提升语文学习的内涵。实践证明,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都是一个富有启迪性和教育性的环节,体现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起到了检测和修正的作用。另外,语文阅读是大语文,也是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的过程。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学习,能拜读更多的名家文章,能进行延伸阅读,不断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体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陶行知告诉我们即为人师就必须有无私的奉献精神,也只有这样,作为新课改的一线推行者,对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我们才能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主要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郑逸农.“非指示性”教学重视的是学生的个性选择[J].中学语文教学,2003.5.
[3]王荣生.对“非指示性”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J].中学语文教学,2005.4.
[4]郑逸农.“非指示性”语文教育初探[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46.
[5]张迎.生态课堂视域中语文“非指示性”教学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6]杨丽娜.语文“非指示性”教学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7]王尚文著. 大夏书系 教育如天,语文是地.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