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危险源管理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
2021-06-28徐建生吴云锋
徐建生 吴云锋
摘要:安全是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管理安全成为管理讨论中的一大话题。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从危害源的概念入手,从危害源和管理流程方面考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关键词:危险源管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一、危险源的概念
1.危险源的构成要素
在施工现场,危害源最终会导致特定的能量爆发和施工环境中有害物质的释放,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对施工现场的财产造成破坏。然而,危害源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它们需要三种条件包含有:拥有潜在危险的物质、存在条件和危险爆发的触发因素这三个因素相互作用才会让危險源爆发。一般来说,没有外部触发和适当的存在条件,具有一定风险的物质不会爆炸潜在的危险。但是,当存在的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或触发因素出现时,潜在危险物质就会成为危险源。因此,在安全管理中,为了妥善处理危害源的安全问题,要综合考虑危害源本身的危害特性、物质的存在条件以及不同危害的诱发因素进行安全管理。同时还需要针对不同环节的区域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
2.危险源的分类
在施工中,根据危害源的性质,大致分为一类和二类,两者有着一定的区别和联系。
首先,第一类危害源是具有内在危险性的物质,是主体固有的不可改变的危害性,是所有危害的根源。例如,建筑工地常用的电锯等机床工具,这种工具其本身就具有较大的危险性,而他们的危险是伴随着其功能一起的。施工过程中的危害按具体分类可分为化学危害、辐射危害、设备危害、电气危害等。
其次,第二种危害源从本质上比第一种危害源更主观。此类会出现的危险是由于施工不当、监管不当、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的主观危害源。这种问题在建筑施工中比较常见,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比较大。但是,与前者的客观危害相比,这类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安全管理问题,因为它更容易实施安全管理和行为准则。
两类危险之间存在特殊关系。一般来说,由不规范行为引起的第二类风险很可能引发危害源的第三种条件触发因素,从而引起第一类危害。因此,在进行安全管理时,需要对这两类危害进行综合管理和控制。
二、基于危险源构成要素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由上述讨论可知,造成危险的因素来自三个组成部分:潜在危险物质、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因此,在实施特定的安全控制时,减少潜在危险物质,确保适当的存在条件,远离触发器,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
1.减少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物质
建筑施工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施工机械和辅助工具。这些材料和工具是建筑中的主要危险源。首先,建筑材料本身存在化学危险。许多建筑材料,尤其是用于工业涂料的建筑材料,具有一定的毒性和挥发性,从长远来看会对建筑工人的人身安全和最终用户的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选择化学材料时,需要确保材料安全、卫生和绿色,而不仅仅是根据经济因素进行挑选。其次,许多施工工具和设备都带有多种危害,包括高温危害、触电危害、高速运动危害、压力危害,甚至辐射危害。由于这些危险的存在,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具有很高的风险。对此,可以购买带有安全措施的设备和工具进行风险的降低。例如,很多电器都配备了触电保护和漏电保护,可以显着降低设备和工具固有的风险。
2.保证合适的存在条件
无论是用于建筑的材料,还是用于建筑的工具,都有储存条件、使用条件、运输条件等。如果不满足适用它们的一些条件,原物质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就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自身的爆炸危险。因此,在安全管理中,每种物质都必须根据其自身特性和现有要求来使用和储存。对此,在安全管理中,为保证管理的统一性和有效性,可采用分类管理对现有条件相同或相似的物质进行分类管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适合分类管理,一些更有价值的物质具有很高的潜在风险,需要单独放置和管理。而且,在对存放条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存放条件本身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可变性,容易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因此,管理者需要对物质的存在进行调查和检查,提前发现问题,降低后续处理成本。
3.远离触发因素
远离触发因素是降低施工风险的重要方法。在潜在危险物质发生之前需要某些触发条件。例如,热能的存在必然与易燃易爆物质的着火和爆炸有关,而此时,热能就是触发这种危险源的因素。触发因素可以是自然环境,例如天气变化,也可以是人为环境,例如人们的不规则行为。因此,如果要想远离触发条件,则需要管理自然和人工环境。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无法自行干预。但是,只要我们主动对自然环境进行实时、全面的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危害,将危险的原因从诱因中移除,我们就会采取预测性的行动来管理自然环境。在人为环境的管理中,这个环节的触发因素主要是由于人们的不规范行为和意识,所以需要对所有从事施工的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和监督,以减少触发因素。
三、基于危险管理流程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1.加强危险辨识
作为全面安全管理的开始,危害识别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是危害识别环节,首先,在施工环境中,施工和管理人员需要识别潜在的危害,知道有哪些危险物质和操作,然后对这些危害进行分类,需要对危害进行识别和分析。由于施工环境的整体复杂性,施工环节需要进行不同层次的细分,在该细分中识别并分析每个细分链接的潜在风险。目前,建筑分类有具体的规范和标准,使建筑部门能够尽快开展针对危险辨识的任务。同时,识别危害的方法也达到了一定的阶段。多种分析方法,包括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帮助工作人员更好地识别危险源。
2.加强危险防范
对于施工危害方法,需要建立防范体系,只有系统的、信息化的处理方法才能保证危害防范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在现有的建筑系统中,危害预防工作不再仅仅依靠人力,而是借助各种电子和控制系统。通过工地监控和摄像设备,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人们的不合格的行为。危险信息的采集可以通过这样的电子终端进行采集,危险信息的识别也可以由信息系统进行处理。最后,通过计算机定量分析整合了一些出来的决策。
结束语
在一个施工环境中,由于人数众多、环境复杂,很难保证所有员工的完全安全,也没有办法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完全安全。危险源和施工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客观存在的,不能被我们的主观意识所改变。然而,实施安全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整体施工风险,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安全和施工结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平,刘康,黎晓东.基于MM的建筑施工企业现场安全管理量化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7(1).
[2]丁永昌.建筑施工安全综合评价体系的有效构建[J].现代装饰(理论),2017(2).
[3]张琪.建筑施工安全的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J].广东建材.2008(07)
中建六局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