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科普做“出圈”

2021-06-28张璐

科学大观园 2021年12期
关键词:出圈弹幕科普

张璐

科学,一个“高冷”的领域,常常让人难以靠近。

但如果换一种打开方式,说不定你会发现“想象不到的快乐”。

中科院物理所M楼的一间大实验室里,剪刀、护目镜、磁铁、灯泡、胶水等应有尽有,平时泡在实验室的研究生,随手抄起几件物品,就能设计出一个小实验,和网友一起探索科学的奥秘。

这里是物理所科普节目的录制现场。在年輕人活跃的B站,一群由20多岁的硕士、博士组成的科普团队,化身成深受网友追捧的UP主——“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

他们用一个个小实验,把科普做“出圈”,让大家了解到,科学也可以很可爱。

在今年3月的一场直播中,两名物理所研究生利用小电机、空易拉罐、齿轮、木片,向网友展示制作烧烤机器人。

配着动感的BGM,印着旺仔的易拉罐机器人一手拿着小扇子,一手转动着烤肠,现场表演投币“烧烤”。前方弹幕大军来袭:“我裂开了,这竟然真的是官方”“好魔性,有点上头”……直播后来的回放片段视频在B站(哔哩哔哩)播放量达到150万。

烧烤机器人(视频截图)。

中科院物理所成立于1950年,吴有训、钱三强等著名科学家都曾在这里工作,所里的研究方向以凝聚态物理为主,超导、拓扑、纳米等多个学科走在了世界科技最前沿。与这些“高大上”科技词汇大相径庭的,是物理所在B站的清奇画风。

这个名字叫“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的UP主,被网友亲切地称为“中二所”。2019年入驻B站开始,这群平时泡在实验室的研究生出现在镜头前,用身边常见物品制作小实验,为网友进行科普。

熟鸡蛋为何不能返生?如何手撕石墨烯?5G比4G快多少?在“中二所”,这些问题都可以找到答案。偶尔科普团队的小实验没有做成功,网友会热情“起哄”,将“翻车了”的弹幕刷屏。但对于这些做科普的学霸们,网友更多的还是羡慕、敬佩,称他们为“当代十万个为什么”。

“中二所”有自己的网红“主播”。比如,知识渊博、善于表达的副研究员李治林,因对弹幕中的各种刁钻问题对答如流,被网友称为“大师兄”。

除了学习科学知识,网友还经常在弹幕中调皮互动。有网友觉得,“爆肝”做实验的博士竟然发量浓密很不科学,还有网友好奇,李治林头发为何总是油光光的。李治林干脆做了一期关于“头发”的科普直播。

头发看起来有油光,到底是不是因为没洗头?李治林从头发的结构,讲到了漫反射和镜面反射。说到护发素中的季铵盐,他会联想提到“伯、仲、叔、季”中“季”是代表最小的4,季铵盐又称四级铵盐。继而,他又“跑题”到词根quadr代表4。“从1到10都有这样的词根,大家有没有想过,October10月中的oct词根为何是8?”

侃侃而谈间隙,他还会略微停顿,等待网友刷一波弹幕,看是否有人知道正确答案。紧接着,外语课变成语文课,他告诉网友,中文里也有类似的例子——“七月流火”。触类旁通一番后,这位学霸回归当期主题,讲起了洗发水中的硅油。

直播用的大实验室,也是个神奇的地方。走进其中,仿佛置身一个杂物间。氦气罐、小电机、吸管、珠子、灯泡等“道具”一应俱全。

“这个屋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东西够多够全,直播做实验的时候缺什么,这里都能找到。生活皆物理,我们随便抓点什么东西,上台直播讲两个小时都没问题。”拥有这份自信的是28岁的博士生王科(化名),正是这位科普团队的核心骨干,为“杂物间”一点点添置了摄像机、导播台、计时器、背景屏幕。

“最开始直播,我只拿一部普通手机,连麦克风也没有。隔壁在做超导实验,机械泵嘣嘣嘣的声音也录了进去。大家看了之后觉得画质不行,也很吵。”王科赶紧联系物业来砌墙,在网上查资料,开始采购和学习使用专业设备。

多路麦克风要有个调音台来控制;摄像机要两台,一个主机位,一个特写机位;现场嘉宾经常要放PPT,所以还得设置一个大屏;屏幕要看得清楚,人脸就黑了,得买打光设备……全套设备使用下来,王科调侃,自己不光读了个物理博士,还自学了广播电视工程专业。

B站并非物理所唯一的科普阵地,早在微信公众号流行初期,他们已经凭借“稳中带皮”的风格,圈了一大波粉丝。

节目录制现场。

2014年,26岁的成蒙从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在综合处负责新媒体运营。看了兄弟院所的运营情况,成蒙决定做一个区别于官网,有活力、贴近年轻人的新媒体号。

物理所如何和网友产生交集?科普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当时做科普的公众号并不多,尤其是有科研机构背景的官方账号,我们的公众号一做出来,立刻收获了关注。”2016年情人节,公众号推出的原创文章《为什么物理不能理解爱情?》迅速出圈,文章以“理工直男”思维,用公式和定理探讨感性的爱情话题。当时正在上大学的夏一鸣看到这篇文章觉得很有意思,便关注了公众号,如今,他在物理所读博士,成了公众号的“骨灰级”小编。

夏一鸣在直播用的大实验室里做科普实验。

从2014年11月到2016年2月,物理所公众号粉丝从0增长到10万。

做科普,给这群年轻人自身也带来了改变。团队里,有人因博士毕业离开,也有研一的新鲜血液加入。像带练习生“出道”一样,夏一鸣曾经被师兄师姐带着走上了科普道路,如今他也在手把手培训新人。

最初团队里在B站做直播的是两个女孩子,平时都是话痨,但第一次直播紧张怯场,20分钟之后“光速”下播。大概过了两三个月后,她们能够非常自然地在镜头前和观众互动、开玩笑。“以至于在后来一些大的科普直播活动中,她们相较于明星和网红UP主,更能hold住场面。因为这些毕竟是我们的专业领域,大家表现得更为自信。”王科说,做科普让年轻人不局限于课本和实验室,有了意外的收获和不同的体验。

一些研一新生告诉科普团队,他们正是因为看到公众号和B站的内容,选择来物理所读研。物理所在微博、抖音、B站的粉丝都超过了100万。“我们最初知道的只是数字,当一个人站在你面前,亲口告诉你科普直播对他产生的影响和改变,会觉得非常有意义和幸福。”

◎ 来源|新京报

猜你喜欢

出圈弹幕科普
萌囧动物出圈记
探索品牌出圈的底层逻辑
纪检新手“出圈”记
用音乐奏响电竞“出圈”号角
脑内弹幕
搞笑弹幕一箩筐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当四大名著遇上弹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