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探微

2021-06-28张小亚

成才之路 2021年17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数学思维数学教学

张小亚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生动、活泼、有趣的问题情境可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但目前,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存在针对性不强、未与数学知识实现有效融合、缺乏对学生的有效指导等问题。文章分析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探究具体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情境;数学思维;创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7-0110-02

数学教学活动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可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并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融入问题情境中,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探究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一、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1.问题情境的针对性不强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之一是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但有的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并没有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这就导致问题情境的针对性不强,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

2.问题情境未与数学知识实现有效融合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之一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但部分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没有与教学内容实现有效融合,这就导致学生无法通过问题情境掌握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

3.缺乏对学生的有效指导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后,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根据问题展开有目的的思考、探究,从而不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但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有效指导,这就导致学生没有明确的探究方向,也违背了创设问题情境的初衷。

二、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1.创设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教学法应用于数学教学中是通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有趣的情境,代替抽象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这其中,问题情境的实际应用价值尤为重要。部分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只注重问题情境的趣味性,而没有考虑实际应用价值。这就导致问题情境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却不能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而创设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情境则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圆锥的体积”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问题。对此,教师设计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情境:小明和小华去买蛋糕,蛋糕有圆柱形和圆锥形两种。圆柱形蛋糕的标签上写着底面积16平方厘米,高20厘米,单价40元;圆锥形的蛋糕标签上写着底面积16平方厘米,高20厘米,单价40元。小明觉得同样的价钱应该选圆柱形的,因为在底面积相等、高相等的情况下,圆柱形蛋糕的体积是圆锥形蛋糕体积的3倍,所以更划算。请问,小明的想法正确吗?这个问题情境取自学生的生活,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并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因此,教师在创设有效、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问题情境必须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相契合。第二,问题情境必须具有数学思考价值,不包含数学信息的情境可排除。第三,问题情境必须与教学环境相融合,以确保教学的有序开展。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类似的图形,再拿出硬纸条和图钉组成活动角,让学生直观认识到两条边相交的点即为角的顶点,然后再让学生拿出手中的笔记本,指出哪个是角,边和顶点在哪里,不断引导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角的认识。第四,问题情境要起到激发学生数学联想和思考的价值。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自行车的车轴为什么要装在轮子的圆心处?车轴不在轮子圆心处的自行车骑起来会是什么感觉?以此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一步认识自行车车轴放在轮子圆心处的必要性。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联想,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2.以学生兴趣为中心創设问题情境

部分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以自己的意愿为主,而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这容易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兴趣即动力,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参考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例如,针对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可以根据不同游戏的内容,让学生计算完成游戏需要的时间或需要的工具数量等。还可以把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或事件融入数学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感觉到数学课程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从而调动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工具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并深受学生喜爱。因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直观、形象、具体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形成强烈的认知刺激,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教师在以学生兴趣为中心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从生活化、故事化、游戏化三方面来考虑。第一,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位置和方向”时,教师可以创设“你在哪,我在哪”的问题情境:“同学们,这学期开学之后,我们重新调整了座位。那么,请你看看,你座位的前、后、左、右都是谁?你又在身边同学的什么位置?”以此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并感受数学课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二,创设故事化的问题情境。爱听故事是学生的共性,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如下问题情境:“熊大和熊二去超市买水果,5个苹果花去9.60元,2个火龙果花去8.50元。请问,熊大和熊二买这两样水果一共花了多少钱?”这道题很容易理解,但学生容易出现运算错误,教师可运用教材上的知识加以引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三,创设游戏化的问题情境。寓教于乐是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之一。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问你答”的游戏,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乘法口诀。

3.分组互动,完善教学评价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探究,将多个相似或相近的问题整合到一个情境中,即一个情境有多个问题,让小组中的每一个学生负责一个问题,从而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情境的讨论中。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因此,教师可针对问题情境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包括学生对不同问题情境的反应、接受程度以及效果等。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了解学生借助问题情境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总结和反思,并调整和改进问题情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

三、结语

问题情境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可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针对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存在针对性不强、未与数学知识实现有效融合、缺乏对学生的有效指导等问题,教师要创设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情境,以学生兴趣为中心创设问题情境,采取分组互动的形式,并积极完善教学评价,以发挥问题情境的价值,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立荣.论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教育,2020(06).

[2]张凤.数学直观教学应用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9(23).

[3]赖玉凤.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江西教育,2019(27).

[4]罗金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4).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数学思维数学教学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