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教育,亲切交流
2021-06-28何思颖
何思颖
摘 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何实现有效甚至高效的家校协同教育,笔者设计了“微型”家长会这种新式的家校沟通形式。把“微型”家长会按照家长的需求和实际的需要分为“微1型”、“微2型”和“微3型”这三大微类别,以了解意愿、按需分组进行设计,按统筹协调、发放通知、全面应对、以诚相待等层面来实施,在家长中收获了好反响。文章最后简单例举了其带来的良好反馈,同时也进一步提出了初步的反思。
关键词:微型;家校沟通;设计;实施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校家长会上缺席家长的人次越来越多。面对难得的与全体家长交流的机会却无法实现的窘境,我深受打击。
在家委会的帮助下做了一次关于家长会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见下表一)比我的预计还要不理想,有很多家长对我们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家长会并没有很高的认可。
可见,传统的家长会确实存在一些不足:1.家长会一般只是学期初、中或末进行,“缺乏连续的、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协同教育。2.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在合作活动中,交流多是教师对家长的说教,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3.家长会上秉承尊重每一位家长和孩子的原则,老师一般不会公开指出某些孩子的不足之处,家长可能就无法对孩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4.家长会的时间过于统一,缺少灵动性,有可能影响家长的日常工作。
针对以上现状,我展开思考并设计适合我们班情的新式“微型”家长会,希望通过灵活、有针对性的家校沟通,反馈每个孩子的真实情况,实现更加高效的家校沟通。
二、设计与思考
基于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了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情况,真正帮助或辅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从而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我通过了解意愿和按需分组两个步骤来完成“微型家长会”的设计。
(一)了解意愿
设计之初,我再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向全体家长进一步了解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家长会形式和内容。
在态度上,较为一致的是,家长们都十分希望能与老师有近距离且长时间的交流机会,因此十分欢迎和支持开展私人订制的家长会制度。
而在内容上,大家写上来的需求则不尽相同。有家长说,想了解孩子在各门学科中的表现;有家长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已经进入叛逆期并且如何处理亲子关系……这样繁多的主题,就决定了微信家长会在内容上的微定制,与传统家长会形成明显区别。
由此,微型家长会中的“微”主要体现在“微组别”——把一个大班分为三个小类别、“微主题”——按家长需求制定小主题、小切口、“微人数”——从多对一到一对多把小班变得更小。
(二)按需分组
依据上述家长想要沟通的内容,列出一张分组表,发给家长们进行选择。接着,根据大家选择的急切程度的不同分入不同的组别,尽量优化合并,将各个家长列入表格,确保每个家庭都有2次的参与机会,做到公平。
三、实施与策略
为实现私人订制更好落地,我由前期准备、沟通策略、长期跟进三个层面来细致地帮助微型家长会真正落到实处,落到家长心里。
(一)前期准备
1.统筹协调
从表一的参与人员可以看出,全班一共37名学生,与会的家长超过74人次,同时与会的除了班主任老师以外,还时常会有其他家长与老师参与进来。因此,时间和地点上的统筹和协调便要细之又细,才能人人满意。做到以下几个原则,具体问题再具体调整,基本实现在一个学年左右的时间完成。
第一,人数多靠协商。“微1型”中六个分组的家长人数较多,基本依据前期调查问卷中选择的最佳时间少数服从多数,实在有客观原因无法服从,再一起定一个大家都有空的时间。因人数较多,时间会安排得尽量长一些,多为2个小时左右。
第二,照顾其他老师。“微2型”和“微3型”由于都有其他老师参与进来,就都安排在学生放学后、老师下班前的一个小时时间,在班级教室、空办公室或学校心理辅导室等处进行。因人数较少,时间安排会较为机动,多为30到60分钟不等。
第三,紧急优先,不急稍后。把12个不同组别的家长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问题比较严重或需求比较紧急的先开。
第四,人数多优先,人数少插空。把大块的时间分配给人数较多的“微1型”组别,而“微2型”和“微3型”中的一对一、多对一组可以找零星时间插空进行。
在初步统筹协调好会议时间和地点之后,我会一一列出与每位家长见面的时间、地点、主题和一同参加的人员,并按时间先后向每个家庭发出个性邀请函,与家长做最后确认。
2.发放通知
面对不同的家长和孩子,也为了保护各个家庭的隐私,就连与其确认会谈的主题、时间、地点、其他与会人员等信息,也要有不同的形式,灵活变通。
当面对的是没有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给他们分配主题的家长,要尽早通过电话或面对面交流的形式通知,以免会谈当天出现不必要的误会。
当面对的是两次会谈都被安排在小团体会谈模式中的家长(即微1型),要通过发送纸质彩色邀请函的形式来通知,让家长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进而理解老师的统筹安排。
当面对的是问题比较棘手或紧急,抑或是家长有这样的需求的情况,可在通知时同时邀请家庭中的另一个家长、孩子或老人来一同参与沟通。
当面对的是多个家庭或家长聊同一个主题时,可以先建立一个线上(微信或QQ)群组,在群组中进行统一通知,让家长感受到平等与温暖。
(二)沟通策略
1.全面应对
针对即将面临的每一个不同的家庭和不同的主题,班主任老师会进行充分的、细致的准备。
首先,班主任会事先翻阅之前对这户家庭的家庭信息与家访(包括家访、电访和线上沟通等)记录,查看并回忆该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根据談话主题来确定,如学习习惯、学科成绩、课堂表现等记录),将孩子的优缺点进行梳理,并对该家庭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父母工作性质、是否有老人同住、主要监护人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查阅政策、书籍、文献、网络,把谈话主题的理论依据熟记于心,做到灵活运用。尤其对于自己本身不了解的领域,如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状态、特殊孩子的智能发展等,要能展现出专业的姿态。
再次,咨询相关任课老师、在此方面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学习各类问题的实际解决方案与策略。同时,通过咨询提高自己的家校沟通技巧。
最后,把各方面获得的信息与资料一一罗列,初步制定出一份私人订制的谈话内容,也就是写出与某位家长或某个家庭沟通的流程、要询问的问题、要提出的建议等,以防实际谈话出现天马行空、无理无据、尴尬冷场等情况,确保沟通效率。
2.以诚相待
家长会当天,在家委会的支持下,采取轻松、平等的形式以诚相待。在既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多聆听家长的想法与意见,多为家长排忧解难,出谋划策。
诚意可体现在环境营造上。如果见面地方放在学校,尽可能寻求学校支持,选在有圆桌的、环境优雅的心理辅导室进行。若是在办公室或班级教室,也尽量把桌椅布置成圆形状的样子,打扫好卫生,摆放一些水果、茶水等,营造一个温馨、平等的交流环境。
诚意也体现在用心倾听里。虽然老师对于要沟通的具体内容已有事先的预设与准备,但并不意味着沟通就成了一言堂。相反,老师会最大限度地倾听对方家长的意愿,灵活调整自己的沟通内容,绝不以命令的口吻来指导家长。每次的交流,老师总会用那么几句“固定的台词”来了解家长的想法,把沟通主动权交给家长,让他们感到宾至如归。
四、結语
教师自身在与家长沟通之前,要花更多时间去做功课,比如学习更多关于青春期心理健康的知识,或向其他有相关经验的老师请教一些好方法,可以让孩子少走弯路。班主任们都说家校联系是班主任最难做好的工作之一,一个班近百个家长,往往众口难调。但通过这一次次微之又微的家长会搭建起来的家校沟通桥梁,给了家长最全面、最细致的教育“干货”,家长们的一句句感谢和认同就是给辛苦的老师最好的肯定。
参考文献
[1]王宝祥,刘宏博.我国协同教育发展概况和促其健康发展的建议[J].教育科学研究,1999(6).
[2]刘衍玲,臧原,张大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7.
[3]刘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功能及方式[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2(1).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顺德北滘学校 广东 顺德 52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