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词汇歧义与语义模糊的区别及检验方式

2021-06-28刘晓一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1年3期
关键词:检验方法区别

[摘  要:词汇歧义和语义模糊是各种民族语言中非常常见的语言现象。由于二者都涉及语义的不确定性因而常常被混为一谈。本文从词汇学角度出發,运用义素分析的方法和语义场理论并结合实例,深入探讨词汇歧义与语义模糊的区别,并提出了三种操作性较强的区分方式。在中华文化外译的紧迫性日益凸显的今天,区分词汇歧义与语义模糊这两种语言现象有利于深化对语言现象本质的认识,提高语言运用和理解的准确性,对提高译本质量,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重要意义。

Abstract:Lexical ambiguity and semantic ambiguity are very common linguistic phenomena in various ethnic languages. The two linguistic phenomena are often confused because they involve semantic uncertain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xicology,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sememe analysis and the theory of semantic field, and combines with example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lexical ambiguity and semantic fuzziness, and puts forward three operational ways to distinguish them. Nowadays, the urgency of translating Chinese culture into foreign languag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Distinguishing between lexical ambiguity and semantic ambiguity is conducive to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ce of language phenomenon,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language use and understanding,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关键词:词汇歧义;语义模糊;区别;检验方法

Key word:lexical ambiguity;Semantic fuzziness;difference;Test methods]

歧义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难以避免的语言现象,广泛地存在于各种自然语言中。赵元任是汉语歧义研究的先行者,其代表作《汉语的歧义问题》可被视为该领域研究的滥觞。经过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对歧义的成因基本确定为:语音因素、词汇因素、语法因素。由词汇因素造成的歧义称为词汇歧义,一词多义是其主要成因。

模糊语言学肇始于模糊理论。我国关于语言模糊性的讨论始于石安石于1988年发表的《模糊语义及其模糊度》,随后国内很多学者在模糊语义、模糊修辞和语用模糊等方面作了深入研究,为模糊语言学在我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中语言学家对语义模糊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类,本文专谈语义模糊中所指对象不确定与词汇歧义的区别。

由于种种相似性词汇歧义与语义模糊常常被混为一谈,因而也不乏从各个角度论述二者异同的著作,包括语义学、符号学、认知语言学等。本文拟从词汇学角度论述二者的区别及检验方式。

一、词汇歧义与语义模糊的区别

二者是不同层面上的问题

如上文所说,词汇意义的成因主要为一词多义,即在句中造成歧义的词对应若干个概念意义。如:“他喜欢苹果。”造成歧义的多义词为“苹果”,该词对应两个概念意义:(1)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植物,其树为落叶乔木。(2)由乔布斯等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创建的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公司。由此可见,对词汇歧义句解释的分化发生于词汇的概念意义层面。

语义模糊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所指对象不明确。如“他是好学生。”的释义可以是:“他是一名诚实守信的学生。”或“他是一名听老师话的学生。”或“他是一名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的学生。”等。在这个语义模糊句中造成模糊的词为“好学生”,“好学生”为“诚实守信的学生”,“听老师话的学生”,“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的学生”的共同义素。因此,可将“好学生”视为一个语义场,而“诚实守信的学生”,“听老师话的学生”,“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的学生”均可纳入该语义场。由此可见,对语义模糊句中所指不明确的句子解释的分化发生于语义场的成员层面。

二、词汇歧义与语义模糊的区分方法

(一)通过对比对二者的解释与其本身之间的关系

依旧以上文所举为例,对词汇歧义句“他喜欢苹果。”的解释为“他喜欢吃苹果。”或“他喜欢苹果公司。”“他喜欢苹果。”<=>“他喜欢吃苹果。”或“他喜欢苹果公司。”即该句本身与对该句子的两种解释之间均为等价关系。

对语义模糊句“他是好学生。”可解释为“他是一名诚实守信的学生。”或“他是一名听老师话的学生。”或“他是一名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的学生。”等。各个释义均可纳入“他是好学生。”语义场。即该句本身与对该句的各个释义之间为从属关系。

(二)通过对比对二者的解释的数量

一词多义是造成词汇歧义句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词汇歧义句的解释的数量与造成句子歧义的多义词的意义的数量密切相关。而多义词意义的数量通常是有限的,所以对词汇歧义句的解释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如在词汇歧义句“他舍弃了不必要的包袱。”中造成这个句子歧义的词为“包袱”,它的意义分别为:(1)布包。(2)某种负担。(3)相声的术语。且只有“布包”和“相声的术语”可受动词“舍弃”支配,因此,对该歧义句的解释有两种:(1)他舍弃了不必要的布包。;(2)他舍弃了不必要的逗笑观众的素材。再如在词汇歧义句“门槛儿太高了!”中造成句子歧义的多义词为“门槛儿”,“门槛儿”一词的意义分别为:(1)门框下方地面上的横木。(2)标准或条件。且这两个意义均可受被省略的系动词“是”支配,因此对该歧义句的解释有两种:(1)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太高了。;(2)标准太高了。

由上文可知,对语义模糊句中所指不明确的句子解释的分化发生于语义场的成员层面。因此对語义模糊句中所指不明确的句子解释的数量与造成该句语义模糊的词所代表的语义场的成员的数量密切相关,即与包含造成该句语义模糊的词这一共同义素的词位的数量密切相关。而通常情况下语义场的成员数量是无限的,因此对语义模糊句中所指不明确的句子解释的数量通常情况下也是无限的。如:“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企业家。”“非常优秀的企业家”语义场包含的成员有“有预见性与敏锐感知力的企业家”,“事业成功的企业家”,“有事业心和进取精神的企业家”等等。因此对该语义模糊句的解释有“他是一名有预见性与敏锐感知力的企业家”;“他是一位在事业上很有成就的企业家”;“他是一位有着很强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的企业家”等等。由于“非常优秀的企业家”语义场的成员是无限的,因此对该模糊句的解释的数量也是无限的。

(三)二者的歧义性与模糊性是否可被消除

词汇歧义句歧义性的消除可通过“换言法”,即换用另一种表达方式,或语境制约来实现。如将“他喜欢苹果。”换个表述方式,说成“他喜欢味道酸甜的苹果。”或“他喜欢苹果公司今年新出的手环。”歧义就消除了。说话者有时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通过语境来消除歧义。如:“他喜欢苹果,尤其喜欢国产的红富士苹果。”或“他喜欢苹果,尤其是今年新出的那一款曲屏的。”

而语义模糊句中所指不明确的句子模糊性的消除则不可通过“换言法”或语境制约法实现。这两种方法只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句子的模糊程度,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模糊。如用“换言法”将“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企业家。”说成“他是一位对各类数据有敏锐洞察力和分析能力的企业家。”或加语境制约,说成“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企业家,对各类数据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模糊依旧存在,因为“对财务数据与敏锐的洞察力”的理解可以有“能记住一长串的财务数据”,“能够快速抓住数据的重点”,“对数字敏感”等。

而歧义性消失了的词汇歧义句可看作为一个语义模糊句中所指不明确的句子,如通过换言法使“他喜欢苹果。”这一词汇歧义句的歧义性消失,得出一个新的句子“他喜欢甜的苹果。”,而“甜的”一词可理解为“比甜度1.00的”,“比甜度0.4的”,“比甜度0.5的”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几乎所有自然语言的语句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模糊的。

本文从词汇学角度论述了词汇歧义句与语义模糊句中所指模糊的句子的区别及二者的区分方法。在中华文化外译的紧迫性日益凸显的今天,区分这两种语言现象有利于深化对语言现象本质的认识,提高语言运用和理解的准确性,对提高译本质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霍冬雪,关丽娟.英语歧义的双关效果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04):103-105.

[2]韩颖.汉英旅游广告语中歧义的认知语用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06):63-65+93.

[3]黄慧君.歧义与翻译中对待歧义的策略[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2):46-50.

[4]赵婧.试论征婚广告中的模糊词语[D].浙江师范大学,2015.

[5]王蕾.英语歧义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265-266+269.

[6]韩宁.商务英语翻译中语境制约语义[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11(01):110-111.

作者简介

刘晓一(1996—),女,汉族,山东单县,硕士研究生在读,职称:无,工作单位(在校):哈尔滨工业大,研究方向:语言学,学校所在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哈尔滨工业大学  150001  Harbin Insitute of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s

猜你喜欢

检验方法区别
20+岁与30+岁的区别
浅谈电力变压器结构特征和检验方法
新形势下对变造文件检验的新认识
不锈钢焊接接头晶间腐蚀性能的控制研究
位置的区别
要注意集合{x∈R|ax2+2x+1=0,a∈R}与集合{x∈R|ax2+2x+1=0}(a∈R)的区别
看与观察的区别
区别
AM2+和AM3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