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爱英
2021-06-28
贾爱英,毕业于工笔画研究院首届工笔人物创作研修班、“当代新工笔创作人才绘学计划”研修班。现为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理事、副秘书长,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永乐宫壁画研究顾问,保定市女画家协会理事。
栏目主持人陈林推介词
在创作过程中,换一种方式经营画面,往往会获得不一样的视觉呈现效果。贾爱英对此应该有比较深的体会,她的《红楼》系列,选取的是传统中国画中常见的仕女、床榻、太湖石、折枝花卉等元素,但因为有了大开大合的空间构成、富有戏剧性的情境安排、典雅明快的色彩铺陈,再辅以精致到位的晕染,画面呈现出别样的意韵,读后令人印象深刻。
贾爱英创作自述
“红楼梦”是我内心始终割舍不下的一种情怀,每一遍读红楼,每一个年龄段读红楼,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而这种理解无非是读别人的“故事”,触自己的“心事”。狭义的“红楼梦”只能是曹雪芹的,而广义的“红楼梦”又是所有人的。无数人从中读到了自己,读到了人生,读到了未曾经歷的“繁华落尽,满目苍凉”,读到了人生的极致和了悟……
我看“红楼”,愿隔着一段距离,像雾里看花,正好是“梦”的距离。“红楼”只在梦中才最美,拉进现实便多了世人有色眼镜下的审视。“红楼”并不是经不住世俗,恰恰相反,她已将世俗写尽,她的美就在于对于人世间的所有都是“无分别”,哪怕世人对“红楼梦”的评说也是如此。这一点,曹雪芹也是明白的:我写我的,你看你的,反正你们也是不会真的懂我的。正如《红楼梦》开篇所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正如一声叹息。
我并不期待与曹雪芹“神交”,我只欣赏,以“梦”的距离静静地欣赏着,感受着。时而孤独,时而苍凉,时而美艳,时而迷茫,时而纯净美好,时而离别话衷肠……人在面对众多选择的时候,会倾向于与自己最相似、最需要的,也更容易与所选择的产生共鸣。哪怕看似最无意的选择,也是必然的结果。我们常常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寻自己的影子。生命中某些瞬间产生的情愫暗合了“红楼”中的某些情节,但不是简单的碎片似的再现,而是经过了长期的梳理和沉淀后的选择,既是感性的升华,又是理性的克制。所以,我画中出现的图像,既是梦中的“红楼”,更是现实中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