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瑛与谭寿林的红色爱情故事

2021-06-28杨力仁

党员生活·下 2021年5期
关键词:莫斯科女儿

杨力仁

她是电影《洪湖赤卫队》中韩英的原型,是周恩来领导隐蔽斗争的主要助手,是新中国纪检监察工作的创始人之一。刘少奇评价她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好同志”,周恩来赞扬她“铁面无私”,邓小平肯定她“大公无私,能坚持原则”。她,就是钱瑛。

钱瑛是湖北咸宁人,曾参加洪湖根据地的武装斗争。1937年出狱后,她历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代理省委书记,中共南方局组织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她历任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内务部部长、中央监委副书记等职。

1928年,钱瑛和谭寿林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事期间相知相爱。1931年3月,谭寿林遭叛徒出卖不幸牺牲在南京雨花台。结婚3年,相处不到百日,钱瑛和谭寿林的凄美爱情故事,感天动地。他们的爱情,忠贞不渝;他们的信仰,历久弥坚!

1924年秋,21岁的钱瑛考入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现为武汉市第39中学),受到董必武、陈潭秋、钱亦石等人的直接教诲,开始接受马列主义,并于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笔者在俄罗斯档案馆内查到钱瑛1929年3月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填写的《学员登记表》,其中可以看到她亲笔填写的自己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1927年7月离开学生生活,由党介绍到江西九江做工运,南昌(八一)革命后即随军队到广东做士兵运动,广暴后1928年3月在广东省委做技术工作,7月至全国总工会做技术和交通工作。

中华全国总工会总部机关设在上海,钱瑛在这里邂逅了她一生的挚爱——谭寿林。

情定上海滩

谭寿林,1896年出生于广西贵县。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受到李大钊的直接教诲,加入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4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北方区委、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工作,1925年冬被派往广西任中共梧州地委书记。参加广州起义后,于1928年夏任中华全国海员总工会秘书长。

大革命失败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和所属工会被迫转入秘密状态。中华全国海员总工会隶属中华全国总工会,因此钱瑛和谭寿林在工作上有了交集。谭寿林阅历丰富,才华横溢,令钱瑛敬佩;钱瑛娇小秀丽,聪颖勤快,很快得到谭寿林的赞赏和信任。共同的理想信念让两个年轻人的心碰撞出火花,爱情的种子在他们心中萌芽。

在与谭寿林相爱前,19岁的钱瑛曾有一次震惊乡里的割咽抗婚经历。谭寿林没有想到眼前这个娇小羸弱的女子,竟然如此刚烈不屈,钦佩之情油然而生。两颗炽热的心贴得更近了。

1928年年底,钱瑛和谭寿林在上海结婚。他们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附近租了一间房子,置办了简单的生活用品,开始了两人的婚后生活。他们在工作上出生入死,生活也十分清苦,生活费完全由“党内供给”。钱瑛的二姐钱轩在汉口开了一家药铺,家境较为殷实,偶尔会给钱瑛寄一点零用钱。每当收到二姐寄来的钱,钱瑛便会拉着谭寿林到街上的小饭馆打牙祭,点上一碗鲜肉小馄饨,你一勺我一勺,慢慢品尝着危险清贫日子里的快乐和甜蜜。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联共(布)中央于1925年10月在莫斯科创办了中山大学,主要任务是为国共两党培养干部。在征得谭寿林的同意后,钱瑛向党组织提出到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的请求。

1929年2月的一天,上海总工会的孔原陪同中央组织部的一名工作人员来中华全国总工会,告诉谭寿林和钱瑛一条喜讯:中央组织部决定派钱瑛、孔原等4人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去“学革命”。

新婚燕尔,谭寿林尽管对妻子恋恋不舍,但仍以革命为重,积极协助钱瑛做好出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莫斯科异常寒冷,谭寿林给钱瑛购买了御寒的棉衣和必要的生活用品,并把自己使用多年的一块怀表送给钱瑛。他俩选购了两支同样的钢笔,每人保管一支。钱瑛还选购了一批信纸留给谭寿林,以便他将思念之情寄予鸿雁传书。为了使钱瑛集中精力学习,两人商定由谭寿林定期给钱瑛写信介绍国内斗争形势,钱瑛则集中精力学习,没有重要的事情不需要每信必回。

情牵莫斯科

1929年3月初,钱瑛、孔原等人踏上了赴苏求学路。几经辗转,于3月27日到达莫斯科。入校后的头几天,钱瑛紧张而又兴奋地忙碌着。

一切安顿好后,钱瑛感到十分疲惫和困乏。她以为这是辛劳所致,休息几天就会缓过劲来。没想到接下来几天不斷呕吐,她才意识到自己可能是怀孕了。校方闻讯安排医生陪同她到莫斯科一家妇产科医院检查,确认她是有了身孕。

这是钱瑛第一次怀孕,丈夫远在上海,还要面对艰巨的学习任务,钱瑛思虑再三决定不要这个孩子,并把这些情况写信告诉谭寿林。听说剧烈运动会造成流产,她就拼命地蹦跳,甚至站在桌子上往下跳。但由于3个月后的妊娠情况已经相对稳定,任钱瑛怎么折腾腹中的胎儿仍未能流产。

谭寿林收到钱瑛的信后深感不安,第一时间给爱妻回信,除了关心和安慰外,还鼓励她把孩子生下来。收到谭寿林的来信,望着日渐隆起的腹部,钱瑛只能顺其自然。

怀孕带来的不适让钱瑛烦恼,学习上的压力更叫她焦虑。而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教学全部使用俄文,这是钱瑛入校后必须要闯过的第一道难关。白天,她在课堂认真听课;晚上,为了不影响他人,她把学校配备的小课桌搬到寝室外宽大的走廊里,认真阅读俄文理论书籍;清晨又到校园的小树林里练习俄语发音,甚至去食堂的路上都在背诵俄语单词。进入7月后,钱瑛的孕肚越来越大,出现妊娠高血压,下肢水肿,行动不便,她就躺在床上完成学习任务。

谭寿林牵挂远在异国他乡的妻子,唯一能做的就是多给钱瑛写一些信,增强她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信就像雪片一样源源不断地从上海飞到莫斯科。钱瑛留苏学习两年,谭寿林先后给她写了130多封信,平均6天一封信,这些信都通过中苏两党地下交通员传递,给了钱瑛极大的安慰和鼓励。

9月初,钱瑛在莫斯科一家妇产医院顺利诞下一名女婴。钱瑛将她和女儿的合影寄给谭寿林,谭寿林无数次亲吻着照片上的妻子和女儿,更加思念远在莫斯科的钱瑛。

女儿满月后,钱瑛将孩子寄养在由苏联国际革命战士救济会创办的婴儿院,自己回到学校继续学习。11月25日,钱瑛在《联邦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党团员登记表》“有人要用你的钱么”一栏里,亲笔填写道:“有一未满三月的婴儿,在婴儿院,不需要钱”。

钱瑛在喜得爱女的同时,学习上也取得明显成绩,到第一学期结束时已经可以较为流利地用俄语会话。她的这种顽强毅力让老师和同学们深为敬佩。1930年1月1日,莫斯科中山大学一年级(4)班班会,讨论通过塔拉索娃(钱瑛)第一学期综合学习鉴定:“个人发展和普通教育素养优良,出勤率高,懂政治,学业成绩优良……”

第一学期适应期过去后,特别是攻克语言关后,钱瑛的学习信心大增。第二学期转入理论学习和政治教育,必修课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世界经济地理、列宁主义等。通过理论熏陶和实际斗争的锻炼,钱瑛坚信马列主义是科学真理,坚信共产主义是最高理想,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实现了从年轻的共产党员到坚定的布尔什维克的重要转变。

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下,大批共产党员惨遭杀害,中国共产党已经无力继续向苏联派遣留学生。1930年2月25日,联共(布)中央决定关闭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1930年暑假,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正式停办,钱瑛等中国留学生全部转入莫斯科列宁学院。

1930年7月5日,周恩来应邀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参会期间与中国留学生见面,号召中国留学生回国参加革命。钱瑛萌生回国的念头,写信征求谭寿林的意见,谭寿林回信支持妻子的想法,希望她能尽快返回祖国。

让钱瑛左右为难的是女儿怎么办。带着刚满周岁的女儿穿越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铁路,再偷越国境,她不敢往下想。钱瑛又一次写信征求谭寿林的意见,谭寿林建议把女儿寄养在莫斯科的婴儿院,等将来国内形势好转了,再设法把女儿接回国。钱瑛同意谭寿林的意见。

回国前的那段日子,钱瑛多次到婴儿院去陪伴女儿。女儿已会蹒跚走路和牙牙学语,一看到钱瑛就会喊“妈妈”。看着女儿可爱的脸庞,离别的痛苦一次次袭上她的心头。离开莫斯科的前一天,钱瑛又一次来到婴儿院,用平时节省下来的津贴费,买了一套漂亮的童装给女儿换上,喃喃地告诉女儿:“妈妈明天回国,等条件好了就把你接到爸爸妈妈的身边。”

情断雨花台

1931年3月,钱瑛从莫斯科回到上海,与谭寿林久别重逢。20多天后,党组织决定派他们夫妻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工作,钱瑛沉浸在夫妻团聚和返回家乡闹革命的喜悦之中。不料在启程前夕,中华全国总工会突遭敌人破坏,谭寿林安排钱瑛先行一步,自己留下来善后。钱瑛依依不舍,一再叮嘱谭寿林要注意安全。

钱瑛刚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处的黄大霖被捕叛变,出卖了谭寿林等人。1931年4月22日清晨,国民党上海市警察局会同老闸捕房将谭寿林逮捕。因为案情重大,老闸捕房第二天就应国民政府的要求,将谭寿林和章夷白等人移交给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三分院,关押在上海市警察局看守所。

4月27日,上海市警察局侦缉队第一次提审谭寿林,开始欺骗利诱,继而施以严刑,却未问到半点口供。4月30日上午,敌人在审讯时对谭寿林施以酷刑,把他强行按到老虎凳上,将他折磨得死去活来,仍然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口供。

敌人告诉谭寿林不愿坦白只能移送到南京,谭寿林知道押解到南京必死无疑。他偷偷委托关押在同一牢房的一名难友,將来出狱时设法把自己受刑时穿过的一件血衣转交给妻子钱瑛。

5月23日,谭寿林被押解到南京首都宪兵司令部看守所。敌人再度对他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但仍一无所获,最后决定将他判处死刑。1931年5月30日,时年35岁的谭寿林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谭寿林被害的消息传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28岁的钱瑛悲痛欲绝,她含泪细数在两年零五个月的婚姻里,与丈夫“相处不到百日”的往事,誓言终身不再结婚。在钱瑛的心中,谭寿林不仅是她的丈夫,还是她的人生导师、是她心中的英雄,更是她一生的挚爱。她把对丈夫的点滴回忆珍藏在心里,继续战斗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1933年4月,钱瑛因叛徒出卖被捕。在人生最艰难的日子里,她以谭寿林为榜样,抱定必死的信念,与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1933年7月12日,国民党江苏省高等法院判处钱瑛15年有期徒刑,将她先后关押在江苏第一监狱和首都反省院。在高墙与铁窗下,钱瑛把对女儿的思念深藏在心中。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1937年9月,在周恩来、叶剑英的大力营救下,钱瑛重获自由,先后担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代理省委书记,为重建和发展湖北党组织做出了重要贡献。1940年3月,钱瑛调入中共中央南方局,先后担任西南工委书记、党务研究室主任、组织部部长,成为周恩来领导隐蔽斗争的主要助手。

当时,南方局收养了一批烈士遗孤,钱瑛经常抽暇陪陪孩子们,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钱妈妈”。每当在红岩看见这些蹦蹦跳跳的孩子,钱瑛就想起自己远在莫斯科的女儿,多次委托去莫斯科的同志帮助打听女儿的下落。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内情况剧变,女儿杳无音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钱瑛先后担任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内务部部长、中央监委副书记等职。1950年7月7日,钱瑛撰文《忆寿林》,详细记述了谭寿林被捕、受刑、就义的全过程,泪水一次次洒落在稿纸上。她在北京工作期间曾3次搬家,每次搬家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谭寿林和她最敬佩的黄励烈士的遗像挂在客厅,再把何香凝老人画的梅花图挂在两幅遗像中间。谭寿林委托狱友转交的那件血衣,被钱瑛一直珍藏在身边。

丈夫是钱瑛心中永远的悲痛,女儿则是她心中永远的牵挂。她多次委托有关部门查找女儿的下落,直到1951年才得到确切消息,她和谭寿林唯一的女儿早已在莫斯科婴儿院夭折。

1961年春,在谭寿林英勇就义30周年之际,中国青年出版社重新出版谭寿林的遗作《俘虏的生还》。钱瑛取出珍藏的1929 年上海泰东书局出版的《俘虏的生还》,交给中国青年出版社。钱瑛饱含深情赋诗一首,题为《再读〈俘虏的生还〉》,字里行间寄托了对丈夫的无限思念。

(责任编辑  杨燕)

猜你喜欢

莫斯科女儿
莫斯科第一届宠物狗节
大雪袭击莫斯科
崛起,莫斯科大公园
哈哈村
车“游”
和女儿的日常
莫斯科守护神
女儿不爱自己读书等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