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1-06-28吉安

文理导航 2021年5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物理初中

吉安

【摘 要】创新能力是一种对学生思维活跃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具象化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往往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任何学科相关知识的时候都保持较强的探究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为了让初中生在物理学习过程当中拥有更良好的表现,教师就要不断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上做出改进,注重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延伸独立思考,利用所学知识内容成功解决问题,提升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当前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不断在传统教学模式上面做出改进,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重复的过程,学生们要主动参与到知识探究活动当中,紧紧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并在学习的时候结合自己的思考与疑惑深入研究,逐渐形成更优秀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打下扎实的基础。接下来,笔者将从多个方面简单介绍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意义

创新能力是一种将学生脑海中相对而言抽象的灵感或者想法具象化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们按部就班完成各项知识的学习、练习,虽然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能够在初中乃至高中阶段成绩保持在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水平上,但是缺乏创新能力,学生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没有了教师的指导与教学帮助以后,往往丧失了学习主动性,在很多知识的学习中更是有一种“举步维艰”的感觉,从而一些心态不够好的学生容易丧失学习物理知识积极性,不愿意深入研究这个学科。所以,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时时刻刻具备独立思考的意识,将新知识尽可能地找寻与众不同的理解方式,从多个角度探究知识核心本质,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具体措施

(一)鼓励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因为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们其实就通过自然、科学等学科学习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知识,只不过在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所学的就是《物理》学科。所以,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其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在初中阶段依旧保持较强的物理知识学习能力,教师就要不断引导学生将小学所学习知识以及平时接触到的各种事物都跟物理学科产生联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当学生有了基础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后,他们往往就能够在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时候,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完成解答,而且在提出多个解答方法以后,自己主动研究哪一种方法对于解题最有效。学生思维开阔了,创新意识的形成也变得水到渠成。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们介绍《力学的计算》这节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明白“力”的计算方法技巧,就可以在给学生讲解最基础的计算方法以后,继续鼓励学生放飞想象力与创造力,告诉学生:“其实计算力的方法并不是单一的,根据不同的题目,也有着截然不同的计算方法。”,要求学生调动自己所学的知识,仔细想一想在计算力的时候,都有哪些数学方法知识与其相似?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意识到物理中对于“力的计算”并不是固定而死板的一种计算公式,其实是根据数学中的一些计算方法与技巧演变过来的,很多同学都能够顺势提出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这些计算方法之间可能也存在着必要的联系与相似点,学生们在讨论这些计算方法的时候,自己的思维也进一步得到拓展。从而学生能够创造性地想到将数学运算跟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相互对照参考的学习方法,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如何灵活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所需要的解决方案。

(二)强化质疑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们在初中不仅仅要学习基础物理知识,而且还要学习物理学家们研究物理定律时的那种科研精神。物理学科是一门跟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最开始物理学家研究的目的就是尝试着用更有逻辑性、规律性的语言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为了完成对物理知识体系的构造,他们经过了多次的实验与研究,并且在实验中不断推翻前人甚至大部分人所公认的理论,并且有的物理学家因此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也是因为这些具有质疑精神的学者的存在,物理学科才能够在曲折中得到长久的发展与进步,经过多年的探究从而在当前探索出全新的正确物理定理。初中生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如果也能够具备质疑能力,能够在课堂上敢于提出质疑,在质疑得到解答以后,他们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与理解程度也会更高,并且自身创新意识也会得到增强。

当然,所谓的“质疑”并不跟平时我们常说的“抬杠”画上等号,如果学生们仅仅是为了抬杠而提出质疑,那其实对于他们的学习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没有任何益处,学生们要真心实意地思考问题,在提出质疑之前自己先利用已学知识进行验证,在论证过程中出现了难以理解的困难,再提出,找寻教师以及其他同学的帮助。比如,教师在为学生介绍《重力》这节课的时候,有的学生就可能提出质疑“为什么在真空环境下,物体一定能够保持漂浮状态?在真空中难道没有任何力的作用存在吗?”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质疑,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进行真空中物理的受力分析,当学生找到真正作用在物理上面的力都有哪些。经过这样的论证,学生们的质疑也就很自然地被消除了。这种设置疑问、解答疑惑的过程就让学生能够很迅速地找到探索事物真理的正确技巧,树立起创新意识。

(三)教师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强大的榜样力量往往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物理上汲取到更多的能量,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生自身也会产生一种努力靠近榜样的向往之情。在初中阶段,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接触时间最长的人,不仅仅要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进行指导,而且教师还需要让学生们拥有更强大的创新能力,从主观意愿上重视对自我创新能力的拓展,树立起较强创新创造意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通过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并进行重难点知识讲解的方式完成物理知识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教师有一种信任感,想要在學习知识的同时跟随教师步伐学习更多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情绪与心理特点,从自身做起,自己就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然后将这种重视创新能力的观念传达给初中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影响下,自然而然也会重点提升自我创新能力,希望能够跟上教师的步伐继续前行。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节课的时候,教师阿紫讲课之前就事先准备一个穿衣镜,然后自己站在穿衣镜面前,试一试怎样才能在穿衣镜中完美地看到自己的全身。教师亲自在试验中扮演一个模型的举动往往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热情,学生也会很热心地给教师出谋划策。在镜子前站得更远一点就能够看得更全面。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问学生:“我如果站在无限远的地方,会发生什么?”这个问题很容易就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想要站在镜子前面通过实验查看结果,学生在观察了镜像后得到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正立、虚像”。在本次教学中,学生释放了天性,用自己的探究计划完成了实验研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要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身作则,适当地调整教学计划,鼓励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质疑,用科学合理的方案验证物理结论,这样才能够不断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尝试着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成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裴静一.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5,(05):14.

[2]成林岭.初中物理开放性实验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93-94.

[3]王永亮.初中物理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长之路,2012,(15):26.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物理初中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留言板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