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2021-06-28韩丹丹

文理导航 2021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韩丹丹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为学生日后发展打下基础的重要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将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以此帮助学生更快、更轻松的理解学习内容,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本文先描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随后提出在数学课堂上展开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包括将教学生活化、教导学生将数学视角引入生活、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生常常因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强逻辑性等特点而在学习时感到困难,甚至会对学习数学这件事感到恐惧、退缩或者厌恶。当前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仍然是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教师根据教材编写的教学内容和例子按部就班的展示给学生,学生很难深入理解要学习的知识点,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很难得到提高。此外,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思维水平也还处于具象思维的阶段,认知事物时偏向感性,而生活化教学能够将数学知识简单化和具象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

一、教学内容展示生活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不是仅仅关注其解题技巧的培养。想要达成这一目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将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以现实中常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例子,让学生将数学问题代入生活的实际情景当中,这不仅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还能让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在现实生活中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亲切,让数学知识具有真实感;其次,教师在设计题目和问题时要生活化,充分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认知发展的规律,给出的问题要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结合;最后,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和练习要生活化,即要有生活實际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乘法的估算”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数和1位数相乘的估算方法,以及通过比较和变式,让学生明白为何要估算、如何进行估算。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联系生活的情景:大家约定一起在周末参观动物园,动物园门票的价格是5元/人,一共有29人,大家身上所有的钱一共是160元,请问这些钱足够所有的学生都进去动物园吗?学生会使用之前学习的知识得出答案:所有人进入动物园需要的总金额为29*5=145元,小于160元,所以大家都可以进去。教师可以指出如果不用纸笔计算,还有什么更快的解决方法吗?此时可以引导学生:29人我们可以不可以把它约等于30人呢?等学生学会估算之后,又提出问题:此时加进来5位学生,总人数变成了34人,钱还够所有人进去吗?还能将其约等于30人吗?通过这个提问,除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估算”的概念和应用之外,还能让学生意识到,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条件进行多方面的考虑,解决问题要学会灵活思考。

二、数学视角引入生活

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通过引导学生将数学视角引入生活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测量”的教学中,因为学生在生活当中经常用到米和分米这两种单位,但几乎没有使用过分米这个单位,所以教师在进行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之前,可以利用学生学过的“米”和“厘米”这两个概念,讲个夸张有趣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有一个高度是5米的朋友,昨天我们一起吃了饭。”学生们被这个话逗笑,纷纷说不可能有这么高的人,教师又可以说:“好吧,那如果我还有一个高度是5厘米的朋友呢?”学生们也会说不可能,没有5厘米高的人。此时教师就可以将“分米”这个概念抛出来:“老师这个粉笔盒的长度是1分米是合理的吗?”借这个问题,顺利进入“分米”的教学内容当中。将“分米”的概念教给学生之后,再让学生对之前粉笔盒长度是1分米这句话合理与否进行判断,同时也让学生寻找身边其他可能长度或者高度是1分米的物体并分享出来。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估算一条铁路的长度是多少千米、一棵大树的高度是多少米、一件衣服的长度是多少分米、一根筷子的长度是多少厘米等,让学生替身边的物体选择一个合适的测量单位,然后让学生相互对作业的结果进行评价和改正错误的搭配。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接触身边物体的时候,用自己学过的数学单位对物体长宽高等进行估算,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身边可利用的物体来动手测量,以此来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如此,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知识在身边随时都能使用得到,处处有“数学”,引导学生将数学视角引入生活当中,培养和锻炼基础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数学语言描述生活

数学的语言是符号,可以说,数学就是由符号构成的学科,数学语言的工具性和基础性较强,具有储存和表达信息的功能。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还处在较低的阶段,无法正确理解和使用数学语言。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通过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发现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元素,认识到数学的现实意义和重要地位。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法时,要设计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且富含童趣的数学语言,引导学生在脑中建立起一套初步的数学语言系统,并学会如何在生活中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让其在潜移默化当中将这种语言融入自己的思维模式当中。

例如,在“认识数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大家最喜欢的数字是哪一个?为什么要喜欢这些数字?有没有属于自己的幸运数字?学生们纷纷回答自己最喜欢的数字和喜欢的原因,比如“2”、“16”“28”等等,有的是因为数字是家庭成员数、有的是因为自己在教室坐的位置、有的是因为家所在的楼层或者单元号,通过这一部分的讨论让学生意识到数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代表的意义和重要性。接下来,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数学语言工具性和应用价值的认识,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大家还记不记得自己家的座机号码或者家人的联系方式?都是几位数?想要联系家人的时候要怎么做?学生对上边的问题一一回答:想要联系家人的时候可以打电话。有的学生会说自己家人的电话号码是7位数,有的学生说是11个。此时,教师可以再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在拨打电话时按错或者遗漏了其中的有些数字,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就会回答若是在拨打电话时按错或者遗漏了其中的有些数字,就无法拨通电话和联系上家人,还可能给别人造成麻烦。由此让学生意识到正确使用数学语言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从而激发其对数学的兴趣和提高学习数学积极性,培养和提升其在生活中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和水平,还能借此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素养,让其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和促进其综合发展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小英.试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9(09)

[2]董彦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0(10)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