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蒙古族短调民歌的艺术特色

2021-06-28乌红梅

艺术评鉴 2021年8期

乌红梅

摘要: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被誉为“诗意的民族”,其民歌有着独特的民族声乐风格,无论是高亢的还是脆弱的,或是不细腻的,都能表现出淳朴、快速、热情的性格。蒙古族民歌具有共同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地域风格,可以说是独具特色的,蒙古族民歌按其音乐特点可分为“大调”和“小调”。本文对蒙古族短歌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重点探讨了蒙古族短歌的音乐特点和音乐形式以及短歌的演唱方式、情感表达和交际手段。

关键词:蒙古族传统音乐  蒙古族短调民歌  音乐特色  演唱特色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8-0037-03

民俗活动是蒙古族传统音乐传播的另一种主要方式,蒙古族民歌的传播与传承过程与当地特定的社会民俗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民间艺人要表现不同的才艺,他们要用优美的嗓音演唱民歌。人们在日常的婚礼、迎宾、敬老等民俗活动中,都会请当地的著名歌手来表演技艺,尤其是内蒙古人,结婚典礼自始至终都是歌舞升平。每一次听到自己喜欢的民歌,人们相互之前都会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久而久之,蒙古族民歌代代相传,并得以传承和发展。

一、蒙古族短调民歌的传承方式

蒙古族民歌的传承途径很多,其中家风传承(言传身教)是最原始、直接、有效的途径。研究发现,内蒙古地区的民歌歌唱家多受父母或长辈的影响,才学会唱短调民歌,如老一辈的著名民歌歌手扎木苏,他的叔父是第一位民歌教师;拉苏荣,他的母亲是当地非常优秀的民歌歌手。还有些是受他们朋友和邻居的影响,开始在内蒙古唱民歌。师与生的关系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有些歌唱家不但受家族的影响,而且还崇拜不止一个主人。其实所谓师徒培养,主要是家族传承。从大多数歌唱家的学习经验来看,他们在听完父母的歌谣之后,感到不满足,就出去学习了。需要指出的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父母们自身都是优秀的歌唱家。蒙古人的歌舞很好,对于蒙古族传统音乐来说,大众社会活动一直是其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蒙古族传统音乐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式。短调民歌是“那达慕大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那达慕大会”上举办的大型民歌比赛类型之一,而这些民歌往往与当地特定的社会民间活动联系在一起。举办大型活动时,来自世界各地的民间艺人经常光临这里,展示他们的技艺和精彩表演。在这里,他们是场上的对手,是场上的朋友,互相学習民歌,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因此”那达慕音乐节”上往往会看到很多优秀的歌手。此外,在日常民俗活动中,如婚礼、宴会、老人生日等,老百姓也常常请当地著名歌唱家进行演唱。

二、蒙古族短调民歌的音乐特色

(一)蒙古族短调民歌歌词的艺术特色

1.歌词的押头韵

蒙古语短句的语篇重点是头韵。所谓头韵,是指每句民歌中每行的第一个音节,辅音或元音相同或相近。蒙古语的文字在翻译成汉语时会失去韵味,比如元音,辅音用后,雍良用辅音和,金珠儿用辅音等,都表现出头韵之美,这也是蒙古文韵之所以有节奏性、歌唱性的原因,具有独特的音韵美。

2.章节旳重迭复沓手法

形式通常为一段四句的蒙古族民歌,一章中,两个部分相互重叠。这句话的意思是两个四行八行分成四行,段落的上下部分重叠覆盖了歌曲的一部分,所以重复是指两个句子在同一内容上的重复,有些句子只改一个或两个词,有些句子押韵,如《韩秀英》每章有四行,上下两章有段落和独立歌曲重叠。整个历史是由40首这样的歌曲组成的。歌与歌的对话包括叙述与歌唱,比如《嘎达梅林》的歌词,第一首以“雁南飞”开头,第二首以“雁北飞”开头,这也正是主人公勇敢的性格体现,这也成了短调民歌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的重要因素。

3.巧妙运用了“比兴、反复、比喻、夸张、设问”等手法

当蒙古族歌手创作短调歌谣时,尤其擅长于从生活的海洋中挑选最熟悉的事物,如“引申类推”“借物起家”和“比、复、赞、夸张、问”等,这些手法常被用于短调民歌。而叙事民歌也变得更为全面,如现代民歌《美丽醉人的克米》的歌词如下:“蓝天白云如草原上的绵羊,草地上的羊像彩色的银,马匹如箭飞走,带来的是青草般的讯息”等等,可以说是一首充满甜蜜芳香的诗篇;再如:“是一杯美酒,永远醉在我心中,永远醉在我心中”,使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段。比喻与美学的运用,既是对复杂生活内容的概括,也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微妙转换。

4.歌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蒙古族短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文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蒙古族山歌”是内蒙古蒙古族民族歌舞的艺术形式之一,它由文学和音乐两部分组成,文学是文本,音乐是旋律。因歌词丰富、曲式形式完美、艺术表现力独特等特点,蒙古族短调民歌闻名于世。在民歌的基础上,选择一些诗歌,如“吾尔格”“贺词”“好来宝”“马克西姆”。用灵活的形式、生动的语言、丰富的生活情趣、文本和音乐旋律的完美结合以及说唱性和诵读性的特点来表现。

(二)蒙古族短调民歌旋律风格探究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转型,为了适应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所带来的精神需求,蒙古语“ Bugunico”(Bugunico)民歌不断兴盛起来。大体上来说,蒙古族短调民歌旋律节奏鲜明、节奏明快、风格高雅、旋律流畅。其中,音调重复、变调重复、问句间隔重复是主旋律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手段则是变形与衍生,如主旋律回溯、音调转换、节奏对应等,其具体表现为“流畅的说唱”“对称的节奏组合”“善用心机”“腔”“调性丰富”等方面。本文从曲式尝试、学术理性的角度对蒙古族短调民歌的个性风格进行分析。

1.平稳进行的说唱性

蒙古族说唱艺术的兴盛和悠久的历史也影响了短调民歌的风格。从整体上看,蒙古族短调民歌的旋律具有“音程稳定、节奏平衡对称、音高调节平稳”的特点,一般表现为“原旋律间奏”的连续出现。特别是纯音程的旋律形式,如重复或谐音的延伸,最接近于语言的韵律,这很容易理解,但是音乐的波动还不够。快速移动音程是蒙古族音乐使用的五种音调,因此它使用的频率更高。对于少度或无度,由连续音程构成的旋律既有一定的线性,又有一定的歌唱质量,三个音段的小跳跃旋律在旋律线上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在西方人的乐理中,纯四度激越是不均匀而稳定的,但与蒙古语配音时并不尴尬,因此常用于蒙古民间短旋律。

2.节奏组合的对称性

蒙古族短调民歌的节奏除了具有旋律音高稳定的叙事说唱特点外,通常与乐门之间的“对称”节奏组合相结合,使乐门之间的组合大体一致,形成乐门之间的节奏对称逻辑。在这种情况下,每首乐曲的旋律音高可以从重复中衍生出来,在重复中,节奏的对称性可能是构成整首乐曲旋律的唯一统一元素,音乐的逻辑意义更为强烈。节奏组合的对称句式构成了蒙古语歌词的诗性和节奏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歌词与战争有关,经常使用“非兴关系”的表述。

三、蒙古族短调民歌的演唱特色

(一)蒙古族短调民歌的演唱形式

1.独唱

独唱是蒙古族短调民歌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独唱者通常包括无伴奏乐器和有乐器伴奏的歌曲。蒙古游牧民族在野外工作时,主要是自己唱民歌,歌曲响亮、清晰、自由、即兴性强。有伴奏的民歌通常在室内举行,如剧场演出、家庭聚会等。在每一个民间活动场所都会有民间歌手演唱或民间艺人(表演者)伴奏。

2.清唱

清唱剧是最简单的歌曲形式,也是检验一个好歌手的重要标准。仔细想想,在没有伴奏乐器的情况下,独唱者一开口就唱,一首一首地唱,而且聲音优美稳定,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样的功夫不是一两天就可以练成的。

3.齐唱

在内蒙古地区,可以看到人们在那达慕、婚礼和宗教活动中一起唱歌,这就是合唱团,听起来雄伟、严肃、激情四射。另外,在一些演出活动中,有一人领唱、多人合唱的形式。然而,在单调的民歌中却很少见到。一般来说,合唱团唱短调民歌都是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比如在婚礼上送新娘的时候。

4.坐唱

坐唱是内蒙古一种独特的歌唱形式,与当地的蒙古族“酒文化”息息相关。每逢节假日或闲暇时间,蒙古人都会坐在蒙古包里,在丰盛的餐桌旁,边喝酒边唱歌,手捧哈达,高举银杯,用本地区、本民族最崇高的迎宾礼节,表示对朋友和客人最热烈的欢迎,以这种形式来表达情感。

(二)蒙古族短调民歌的演唱技巧

从生理系统和声学技术的角度来看,歌曲的咽喉、声带、呼吸、共振等主要问题人们都非常重视。

1.气息

呼吸是歌曲的源泉,内蒙古的蒙古族歌唱家也知道呼吸歌曲的重要性。这位广受欢迎的“好歌手”由于长期的歌唱练习,很好地控制了他的气息。呼吸娴熟,不然他们的演唱会就不会那么漂亮,从歌手的角度来说,他们的状态很正常,很对。当唱歌时,不要让你的呼吸进入你的喉咙,不要使它僵硬。蒙古族的歌唱家虽然不能说他们对歌唱理论有着深厚的了解,但他们用朴素的语言创作了一首首真正的歌曲。

2.喉头与声带

中国著名歌唱家沈翔教授指出:“声音不仅是一种语言器官,更是一种乐器。要把语言的特点转化为一首歌的乐器,重复是必不可少的。声音、声带、鼻腔、太阳穴都在歌唱”。如果深呼吸方便,声音就会下降。吞食时,有两个好处。首先,“乐器本身有足够的空间产生更多的共鸣,拓展精神。其次,乐器有足够的空间放在合适的位置,让音响门更自由”。声带在歌唱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歌手演唱好不好的关键。声带是发音的对象,声音是声带的来源,是获得主色调的关键。人类健康之声有两个功能:一是产生声音,即真理之声。真声是整个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假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歌唱中,正常健康的嗓音无论采用何种唱法,都能将真假声结合起来,一首好歌是这两种功能结合的结果,但在使用声音时,真假声结合在各种演唱方法中所占的比例却大相径庭。大部分蒙古族民间歌手都是能够随意使用真假声的,真假声比例均衡,歌手艺术表现力强。

3.共鸣

共鸣是声乐艺术中最常用的词汇,正确的共鸣效果在歌曲中非常重要。如果声带本身很小,声音很差,就没有歌唱的声音。他的声音怎么能变成一首优美的歌?只有通过扩声和着色、振动的声音,才能唱出原汁原味的“大胆挑战”。而且,共鸣是一个重要的条件,更能改变歌曲音调,是音调的决定性因素。德玛和阿拉特的老师都是内蒙古著名的艺术家和民族艺术家,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演唱方法和特点。一般来说,蒙古族民间歌手在牧场、劳动、草原、田野、蒙古包里演唱,当他们在草原和蒙古包里唱歌时,他们对歌曲的气氛和共鸣有着相同的要求。在草原上唱歌时,歌手们会很好地利用谐振器。除了呼吸,歌手们还会适当地增加音量,给人们保持歌曲传播的力量。总之,蒙古各地区的民族歌手将根据不同的要求,最恰当地运用技巧,演唱最好的作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蒙古民歌的回顾,使我们能够了解蒙古民歌的起源、发展和传承。在转移过程中,不是最初的转移,而是不断的发展和改进。许多作曲家在前人的基础上学习蒙古族民歌,发展短曲,但传统的传播方式存在局限性。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世纪的多媒体工具将发生转移。蒙古族歌手在内蒙古旅游区演唱独特的歌曲,创造和传播蒙古独特的魅力,也值得我们赞扬。

参考文献:

[1]张佳明.浅谈中国民族音乐视野下的蒙古族风格创作歌曲[J].黄河之声,2020(02):16-17.

[2]李末.内蒙古战"疫"歌曲创作中的情感表达[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0(02):109-115.

[3]李娟,韩冷.内蒙古草原原创歌曲歌词的回顾与思考[J].职大学报,2019(01):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