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贸易争端伤害美国人但愿快些回到谈判桌
2021-06-26
美国“政治”网站6月24日文章,原题:美中贸易争端伤害美国人美国贸易代表戴琪称,今后关税的动向将取决于三个因素:与中国的对话、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有效性以及美国对华战略。但拜登政府准备进行更多讨论时,还应考虑第四个因素:若美国沿着目前道路走下去,将继续付出代价——包括就业和竞争力。
对华出口一直支持着约100万个美国就业机会。过去三年的贸易战打开一扇小窗口,让我们一窥美中商贸关系被侵蚀的未来——新的图景并不美好。贸易战最严重时,美国失去24.5万个工作岗位和1080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
美国的地方州和市镇都受到贸易战冲击。多年来,许多州加强对华贸易联系。深厚的地方关系有助于美中贸易,但在更大的政策辩论中,美国地方经济对贸易的依赖这点,却未得到认识。加州一名官员说得好,“我们没有外交政策,那是联邦政府的责任。但我们有对外关系,且对我们极为重要”。2019年一项研究显示,加州多达1/5的工作依赖国际贸易,其中近14.6万个岗位由对华出口支撑。
密歇根州一名木材出口商抱怨,25%的关税几乎扼杀了这个行业,“全美有几十家工厂已关闭,失去成千上万的好工作”。两年前,中国买家抢购了该州80%的木材产量,如今已降到10%以下。
研究表明,美国价值链上2100万个工作岗位都与进口有关。2020年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占美国所有进口的19%,相关工作包括组装、运输、营销等。尽管很难说是美国还是中国在贸易战中遭受的损失更大,但穆迪公司的分析显示,美企承担了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90%以上的成本。
2020年尽管疫情引发各种干扰,美国50个州对华出口却增加18%——大部分与中国履行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承诺有关。除非协议得到续签或被永久取消关税的协议取代,否则受关税重创的那些州,会看到依赖贸易的就业和税收继续下滑。
有种观点称与中国合作只会损害美国竞争力。但美国公司在华经营,主要采取“在中国,为中国”或“在中国,为亚洲”的模式。中国市场规模巨大。若美国公司不能在华经营,将迅速被日本和欧洲的竞争对手以及中国本土公司所取代。几十年来,众多美国公司在华成功运营,并将在中国的利润投资于在美国的研发,从而创造高薪工作。若没有美中科技贸易交流,美企就没那么多钱投资于研发、人员和工厂——正是这些令美国公司处于领先地位。而美政府如今的种种行为,不必要地阻碍了双边贸易关系。美中最终会回到谈判桌前,但愿能快一些。▲(作者克雷格·艾伦是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