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酸梭菌联合抗菌药物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术后炎症因子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2021-06-26蔡伟敏熊建卫
蔡伟敏,熊建卫
(丰城人民医院,江西 丰城 331100)
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的主要治疗方式是外科手术,其中以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最为普遍。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程度低等特点,因此受到临床医师以及患者的青睐。然而麻醉药物会抑制肠道蠕动,抗菌药物的应用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对患者的身体康复十分不利[1]。术后给予患者益生菌治疗,可有效控制炎症,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本研究给予急性阑尾炎术后患者抗菌药物联合酪酸梭菌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以期为急性阑尾炎术后患者的治疗提供相应的用药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10 例,根据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 例。对照组男35 例,女20 例,平均年龄为41.73 岁;坏疽穿孔性阑尾炎22 例,化脓性阑尾炎33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30 例,平均年龄41.00 岁;坏疽穿孔性阑尾炎20 例,化脓性阑尾炎35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的判断标准;患者存在胃肠道反应,如呕吐、恶心等;患者接受B超检查时,检查结果示无腹腔积液。排除标准:患者近期应用了微生态制剂;患有胆囊炎性疾病;免疫功能异常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616,规格为每瓶200 mL)静脉滴注,首次给药15 mg/kg,维持量7.5 mg/kg,每6~8 h给药一次;头孢呋辛钠(南京杜衡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900,每剂0.75 g)0.75 g静脉滴注,每8 h给药一次,治疗3 d后改为口服头孢克肟分散片(浙江莎普爱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0064,每片0.1 g)[2]0.1 g,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口服酪酸梭菌活菌胶囊(重庆泰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40054),每日3 次,每次2 粒,连服14 d为一个疗程[3]。服用酪酸梭菌时需要确保该药物与抗菌药物之间间隔2 h。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前以及术后3 d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以及胃泌素(MTL)、胃动素水平(GAS)。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4 mL,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进行检测。利用自动放免仪对患者的胃泌素、胃动素和肿瘤坏死因子进行检测。按说明书检测流程进行检测,从而确保检测的精准度。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和MTL及GAS水平比较
手术后3 d,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下降,而MTL水平、GAS水平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并且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和MTL及GAS水平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状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出现时间以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状况
3 讨 论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逐渐向多元化发展,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大量研究发现急性阑尾炎的发病属于内源性感染,致病菌主要来自肠道。急性阑尾炎局部炎症反应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刺激,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发生相应变化。相关研究发现,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CRP水平呈升高趋势[4]。传统开腹术具有创口大、炎症反应高等特点,而微创腹腔镜术不仅可以控制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还可以减轻术后创伤程度,与传统开腹术相比具有诸多优势,但是这种手术方式属于创伤刺激源,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炎症因子的表达。酪酸梭菌进入人体肠道之后,会分泌相应的酪酸,为肠黏膜提供能量,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受损肠黏膜的修复。相关人员利用动物进行观察发现[5],微生态制剂可以控制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对大鼠小肠黏膜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马辉等[6]研究人员在治疗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患者时应用抗生素以及酪酸梭菌,治疗14 d后,患者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有明显的下降,治愈率在93%以上。本研究中对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后的患者给予抗菌药物以及酪酸梭菌联合治疗,患者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有明显的下降,说明利用酪酸梭菌可以控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使炎症逐渐消除。术中麻醉药物会引起短暂性的肠蠕动功能障碍;手术后抗菌药物的使用,会破坏患者的正常肠道菌群,导致肠黏膜受损,对患者的身体康复十分不利。因此,在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之后,需要改善患者的肠道菌群以及抗菌药物对肠黏膜造成的破坏[7]。患者服用酪酸梭菌之后,会产生相应的酪酸菌素,限制有害菌的繁殖,并对多糖进行分解,加快有益菌的生长,使肠道菌群逐渐恢复到平衡状态。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恢复相对较好,说明服用酪酸梭菌有助于急性阑尾炎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应用抗菌药物与酪酸梭菌,可以控制患者的炎症反应,对于患者各项身体功能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数量有限,为了更好地证明酪酸梭菌的作用机制,还应扩大样本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