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学引导提升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实践
2021-06-26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坟台镇赵桥小学陶春灿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坟台镇赵桥小学 陶春灿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师生过于注重考试成绩,没有真正意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相应的培养。要想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从而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质疑课堂,培养创新思维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当学生产生疑问时,他们才愿意展开深入的挖掘、思考,才会从中发现新的内容,从而创造出新的东西。就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来看,学生往往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并非自主参与其中,自我意识得不到良好的体现,具有较强的依附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久而久之,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散,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了有效地改善这一现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体来说,当问题解决完后,教师就可以通过“还有谁知道其他方法吗?”“谁还有话要说?”等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深入挖掘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人的想象愈加丰富,那么这个人的创新能力也就越强。所谓想象,主要是对以往记忆表象和经验的再加工,组建成新理念的心理过程。想象能够使学生打破原有思维的限制,开发学生的大脑,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切实的培养。在概念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以外,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词汇,这样课堂教学将会出现全新的面貌。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如:“假设去掉原有概念中的‘平面内’‘两条直线’以及‘不相交’,那么将会出现何种情形呢?”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发散思维,产生丰富的想象。
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丰富多样的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素材,因此教师有必要深入挖掘教材,让学生在思维的驱动下进行积极的创新。
如,小学数学教材中经常会遇到这种问题:“植树节到了,老师让学生将七棵树苗平均种为六行,每行种三棵树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种?”按照条件分析,每行要种三棵树苗,一共要种六行,那么应该是十八棵树苗,但是现在一共只有七棵树,要怎么种呢?此时,学生兴趣十分浓厚,教师要抓住时机,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提出以下引导性的疑问:现在有五棵树苗,要平均种为两行,每行种三棵树苗,你会怎么种?现在有七棵树苗,要平均种为三行,每行种三棵树苗,你会怎么种?同时让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自主操作,让学生在学具的帮助下发现“公共树苗”,从而帮助学生解答上述疑问,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在无形之中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总而言之,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在这个阶段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今后的成长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手段,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