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晶硅正面减反射钝化膜研究

2021-06-26李景王贵梅刘月敏刘苗许志卫

中国科技纵横 2021年5期
关键词:氮化硅多晶硅折射率

李景 王贵梅 刘月敏 刘苗 许志卫

(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河北邢台 055550)

0.引言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在发射极表面沉积氮化硅减反射层,薄膜中含有H原子,还可以起到钝化发射极表面,降低前表面复合速率的作用。由于多晶硅片有很多晶界及晶粒内部的缺陷,管式PECVD沉积中,等离子体轰击表面可以深入到硅片体内的晶界或晶粒缺陷中,因此管式法对多晶硅片的钝化效果就更明显[1]。近年来,由于SiO2良好的光学和化学性能,被用作太阳能电池的减反射钝化介质层[2]。氮氧化硅薄膜中含有大量的氢元素,可以起到良好的钝化作用,叠加氮化硅可以增加介质膜层的热稳定性,氮氧化硅可以使用PECVD技术进行制备,亦可以通过调整反应气体成分比来改变折射率[3-4]。

本文根据玻璃和氮化硅折射率,按照折射率递增原则,利用管式PECVD炉选取N2O,SiH4,NH3作为反应气体,分别在多晶硅片正面沉积SiNx薄膜(样品1)、SiNx/ SiO2叠层薄膜(样品2)以及SiNx/SiOxNy/SiO2叠层薄膜(样品3),测试不同样品膜厚折射率数据、QE表现以及电性能数据,选取最优工艺作为现场推广工艺,最终数据表明:SiNx/ SiOxNy/SiO2叠层薄膜效率提升最大,与理论相符;本研究产线兼容性好,实用性强。

1.试验设计

1.1 试验原料

本文原料硅片采用松宫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p型多晶硅片,尺寸为156mm×156mm,厚度为180μm,电阻率为1Ω·cm~3Ω·cm,试验所用原料硅片均切割于同一铸锭硅。每组样品800片,按照SE+PERC工艺路线固定机台专人跟踪下传,收集相应数据。

1.2 试验仪器

本文膜厚和折射率用上海系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光谱椭偏仪COSE测试,反射率用上海系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光谱反射仪REF300测试,量子效应用美国PV Measurements的QEX10测试,电性能参数采用德国Halm高精度检测系统测试。

1.3 原理简介

PECVD方式沉积SiO2薄膜,是利用SiH4/N2O的混合气体生成,尽管在沉积的薄膜中含有少量的H和N。薄膜成分比值接近SiO2化学计量比[5]。

SiH4(g)+2N2OSiO2(s)+2N2(g)+2H2(g)

PECVD方式沉积SixNy薄膜,利用SiH4/NH3的混合气体生成[5]。

SiH4(g)+NH3(g)SixNyHz(s)+H2(g)

我们用N2O作为氧源代替O2,利用SiH4/N2O/NH3的混合气体,用PECVD方式沉积SiON薄膜[6],各种薄膜优劣势见表1所示。

表1 各种薄膜优劣势对比

2.结果与讨论

2.1 膜厚/折射率/反射率数据

三种样品膜层结构设计分别如图1所示,表2中测试的膜厚折射率数据为叠膜数据。

图1 不同样品膜层结构

每组抽测10片,每片测试5个点(硅片四个角及中心位置),5点平均值为单片平均值,10片平均值为单组值,样品膜厚、折射率以及反射率数据如表2所示。通过控制气体流量以及反应时间等参数,制备样品的膜厚均为85nm,样品2与样品3相比样品1,由于薄膜中存在氧,导致其折射率降低[5],反射率降低。相同膜厚的情况下,样品3折射率以及反射率最低。

表2 膜厚/折射率/反射率数据对比

2.2 QE数据

测试不同条件下量子效应结果如图2所示,样品2以及样品3叠膜相比样品1表现出优秀的短波响应,我们分析认为两方面原因造成该结果,一方面是由于氧化硅/氮氧化硅薄膜透光性较好,较好的减反射效果增加了光吸收,另一方面氧化硅/氮氧化硅/氮化硅复合薄膜拥有较好的钝化效果,可以降低表面态,使发射极附近的表面复合和结区复合更少,提高了短波段的量子效率[7]。

图2 量子效应对比

2.3 电学性能数据

跟踪下传样品电性数据如表3所示,样品3较样品1效率高0.1%,开路电压高0.0018V,短路电流高0.045A,样品3较样品1电学性能主要表现在短路电流的提升明显,样品3电池转换效率的提升主要依靠反射率的降低带来的光吸收的增加,以及表面态密度的降低带来的钝化效果的增加。

表3 电学性能数据对比

3.结论

利用管式PECVD,以SiH4、NH3、N2O不同的反应气体组合制备复合薄膜,在多晶硅片正面从里到外依次沉积SiNx/SiOxNy/SiO2叠层薄膜,作为正表面减反射钝化介质层,较常规SiNx薄膜相比,转换效率提升0.1%,主要表现为短路电流提升明显,提升0.045A。该薄膜制备技术与产线兼容性较好,可应用制备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领域。

猜你喜欢

氮化硅多晶硅折射率
溶胶-凝胶法制备氮化硅陶瓷微球
多孔氮化硅陶瓷天线罩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氮化硅陶瓷磨削力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多晶硅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模拟分析及验证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PECVD四层氮化硅减反射膜工艺
基于物理冶金多晶硅太阳电池的磷扩散工艺
单轴晶体双折射率的测定
用Z-扫描技术研究量子点的非线性折射率
多晶硅进口量价双重压制 国内企业再陷生存困境——2015年3~4月国内多晶硅市场评述及后市展望
如何选择镜片折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