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车马博物馆:展示丰富的科技文化信息

2021-06-25党士学

决策探索 2021年11期
关键词:秦陵彩绘陈列

党士学

有“青铜之冠”之誉的秦始皇陵铜车马回到了为它专门新建的家——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博物馆。今年5月18日,该馆对公众开放。

铜车马博物馆北距出土铜车马的车马陪葬坑大约250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在铜车马陪葬坑附近选址建博物馆,将铜车马迁回原来的出土地点,基于多方面考虑。一是分流观众,解决秦陵博物院观众流量不均衡问题。二是扩大铜车马的陈列面积,深化并拓展陈列内容。观众有了更为安全、舒适的参观环境。更主要的是,可以用更大的空间对铜车马及所涉及的科技、文化内涵和修复技术进行详细剖析和展示。

1978年夏,考古工作者在秦陵封土西侧20米处勘探发现一座大型车马坑,由一条东西向门道和5条南北并列的“耳室”组成。1980年11月初至12月底,考古队对其中的1号耳室进行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前车为立车,后车为安车,按照前后顺序编为一号车和二号车。铜车马出土时破碎严重,为保证资料采集与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遂将破碎的铜车马连同部分土遗迹一起从坑中切离,装入木箱,搬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专门的修复室。

铜车马的修复也是世界难题。铜车马重量大,连接件众多,修复时必须切实加强构件的抗压抗折能力,保障修复后的铜车马能够经得起长期陈列的考验。各个部件的薄厚也不同,曲折勾连。针对不同形状、不同结构的断裂件,需要提前制定出合理的加固方式、粘接技术或者焊接工艺,这是对修复人员智慧和技术的双重考验。铜车马碎片出土时大多受压变形,并存在不同程度的锈蚀现象。在对变形的青铜碎片矫形时,如何既达到矫正的效果,又不致造成新的断裂,是修复中需要攻克的技术难点。还有铜车马的彩绘纹饰,如何避免焊接温度对彩绘的伤害,是修复中面临的两难问题。

铜车马制作工艺复杂,技术精湛,集中展现了秦代冶金铸造技术和机械加工技术的超凡成就。车、马、御手及大多数零部件用青铜铸造,车器和马饰用金银制作,两乘车的总重量为2392千克。为了展现马车的细部结构和鞁具的装配关系及灵活性,每乘马车被分解成上百个大小不同的组件,其中多数组件又由众多的小构件连接组装而成,两车的零部件总数达6000多件。铸接手法也不同。车轮的辐条与轮毂之间的铸接,采用的是嵌铸法工艺;车辕与车衡交接处呈包裹状态的缠扎带纹,采用的是包铸法工艺;车厢围栏铜板与舆底之间的铸接,采用的是铸焊法工艺。经过文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两乘铜车马分别于1983年5月和1988年4月完成修复。其中“秦陵一号铜车马修复技术”项目,荣获199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铜车马还在车马器具与文献记载之间架起了相互连通的桥梁,通过铜车马的清晰呈现,学者们理解了《诗经》提到的“阴靷鋈续”“五楘梁辀”“游环胁驱”等描述的具体所指;通过观看实物,观众对“发轫”“管辖”“鞭策”“分道扬镳”等熟悉的词语也有了形象的认知。

秦陵铜车马是中国考古史上截至目前出土的体形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的古代青铜马车,它承载着丰富的科技和文化信息,集制作技艺和工匠精神于一体。现在用它命名一座博物馆,既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推进考古与文博事业建设的水到渠成之举,更是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體现。

猜你喜欢

秦陵彩绘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
彩绘“未来之星”
为卿成魔千年殇
秦陵陪葬坑土遗址安全含盐量探究
探秘秦陵:神秘地下帝国的考古难题
彩绘生活
彩绘是一种表现